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回复: 0

重疾险该怎么选?这5个"雷区"要避免

[复制链接]

179

主题

179

帖子

5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7
发表于 2025-1-25 1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咨询保险的家庭,几乎都会给家人买上一份重疾险。

重疾险近上百款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还很快,我们如何挑选到适合自己的重疾险产品呢?

跟大家分享5点,明明白白挑选重疾险。

1.

重疾病种没必要纠结

重大疾病保险,是按病种赔付的给付型保险。前25种重大疾病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并出台了《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对最常见的25种重疾的表述和定义进行了统一。

不管哪家公司的重疾险合同,这25种重疾的疾病名称、定义和排列顺序都是一模一样的。另外,通用再保险公司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这25种重大疾病已经占据了重疾赔付的98%以上。
也就是说,25种以外的重疾,仅不到2%的理赔概率。


(数据来源:通用再保险公司调研报告)

现在的重疾险产品,病种大多数都在上百种,除非有特别关注的疾病,不然不建议太纠结重疾病种的多少。

更何况,现在的重疾产品基本都保80种以上的重大疾病。

2.   警惕“隐形分组”

讲重疾险的“隐形分组”前,需要先说说按赔付次数重疾险的分类。



重疾险从赔付次数来讲,可分为三类:单次赔付、分组多次赔付与不分组多次赔付。

单次赔付比较好理解,也就是只赔付一次,赔付完一种重大疾病,合同就结束了。

多次赔付,就是理赔完一次还可以接着再理赔。

那分组多次赔付和多次不分组赔付又是什么意思呢?

01分组多次赔重疾险


(点击查看大图)
如图,重大疾病被划分到A、B、C、D不同的组别中,假如患了A组中的恶性肿瘤,理赔完恶性肿瘤之后,A组中的所有重大疾病责任结束。

第二次理赔时必须是B组、C组、D组当中的任意一种重大疾病,同理第二次赔付后所对应的该组重大疾病责任结束。

02不分组多次赔付重疾险


(点击查看大图)
如图,重大疾病没有分组,假如患了恶性肿瘤,理赔之后,除恶性肿瘤之外其他的重大疾病全部继续有效,可以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或者更多次的赔付。

从赔付概率和保障责任来说:不分组多次>分组多次>单次。

这三类重疾险,因保障责任不同,费率也不一样,可以说一分钱一分货。但同类型重疾险,不同公司的产品是有优劣之分的。

有人会说,谁那么倒霉能得好几次重疾。

确实,一个人得三四次重疾不大可能,有可能得一次,生命就结束了。

那一辈子发生两次重疾的概率大不大?

完全不相关的重疾,概率可能不大。但是有关联性的重疾,两次出险概率可就大多了。医疗水平的提升,重大疾病的首次治愈率也大大提升了。



(点击查看大图)
大部分多次分组赔付的重疾险产品,往往把相关联的重疾险划分到了一组,分组后多次赔付的概率大打折扣。
另外,有些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做了以下规定,相当于“隐形分组”:



“隐形分组”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终末期肾病』和『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两种不同的重大疾病,一位尿毒症患者,生病前前购买了100万的多次不分组赔付的重大疾病保险。长期透析后需要做肾移植手术,满足『终末期肾病』和『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两种疾病的理赔条件。如果有上图所示的条款规定,大家觉得会怎么赔?由于两种疾病是同一种病因引起的,只能理赔其一,也就是只能赔100万。 如果没有此条款的限定,患者先后共可以获得200万的赔付,『终末期肾病』赔100万,间隔期满一年,『重大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可再赔100万。“分组”和“隐形分组”的产品,多次赔付的意义需要重新考量。所以,产品的条款细节也很重要。

3.

看懂中/轻症,重疾保障就对了一半

01

高发轻症是否全面

前面提到,占重疾理赔98%以上的25种重大疾病,行业进行了规范统一,但是轻症责任没有官方的规范,各家保险公司对轻症的定义也有差异。

所以,相对于重疾病种的多少,更应该倾向于选择轻症保障更全的产品。

什么是轻症呢?可以理解为“重大疾病的早期或及早期表现”。我们可以通过高发的重疾来判断这些轻症是否重要。

很多保险公司将25种重大疾病对应的轻症也纳入了赔付责任,其中高发的轻症责任主要有9种:



前4种轻症必须有。

02轻症保障是否充足

轻症保障足不足,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看赔付次数,轻症赔付至少2次以上,且病种不分组。
二是赔付比例为基本保额的20%-45%不等,单看这点,当然赔付比例越高越好,买100万保额,赔20万和45万还是有区别的。

03中症责任有比没有强

什么是中症呢?中症从严重程度上来看是介于轻症和重疾之间,赔付比例的关系是:
轻症(30%赔付)<中症( 50% 赔付)< 重疾(100%赔付)。
什么意思呢?这里以比较高发的轻症,『脑中风后遗症』轻、中症的理赔举例:
轻微脑中风后遗症(轻症)理赔条款如下:



中度脑中风后遗症(中症)理赔条款如下:



上面的条款,同样是脑中风,同样达到肢体肌力三级或三级以下的运动功能障碍,一个按轻症赔30%,一个按中症赔50%。
买100万重疾险保额,就是赔付30万和50万的区别。
可以看到,中症责任是重疾险的升级与优化,有比没有强。

4.

无身故责任,保障有漏洞

很多人跟风买消费型重疾险,不带身故责任,看似划算,实则踩了坑。
2019年10家保险公司的理赔年报显示,疾病身故的理赔占到了80%以上,大部分人最后都是病死的。


(数据来源:2019保险公司理赔年报 )
原始数据可查阅《理赔年报背后的9个真相—附41家保险公司理赔年报》

实际的理赔案件中,有些疾病来不及确诊是什么病人就没了;或者病情很严重,但不属于合同上约定的疾病,最后人也不在了。

这两种情况不带身故责任的重疾险是不能赔付的。

购买重疾险最好选带身故责任的产品,选了消费型的重疾险,一定额外要再买份寿险。

5.

过分追求性价比,忽略服务品质

不少咨询者跟我说,网上好多保险大V都在推荐很便宜的保险,说性价比越高、越便宜的保险越好。
小侠都会追问一句,你们觉得越便宜的保险就一定越好吗?
回答基本一致,并不觉得保险越便宜越好。
很多网销产品确实比线下产品便宜,也有不少性价比不错的产品。但低价的同时,也牺牲了产品的服务品质。
网销产品为什么便宜?因为成本低。
虽然都是各大平台在卖,保司为了压缩成本,不会给渠道配一对一的专员,有问题基本都得客户自己找客服,而且很多保全和理赔申请需要客户自己操作。

发生保全、理赔等售后服务时,个人认为服务体验真的很一般。

前不久,有小伙伴的客户买了网销产品,发生了理赔纠纷,沟通协调时只能一遍又一遍打客服电话,大部分都需要客户本人和客服沟通。
并不是说网销产品不好。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可以退而求其次,选择比较经济的产品,先让自己有保障。
如果你时间价值很高,对服务品质有要求,选择时务必重视产品的服务品质。

小侠总结
没有一款产品是完美的,具备所有的产品优势也不太现实,但重疾产品的总体保障责任是优劣之分的。以上分享的5个“雷区”,实际投保中比较常见,供参考。另外,重大疾病保险的选择需要考虑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家庭责任、长期居住地等问题。选择重疾险产品时,要从保障责任、费率、投核保规则、条款细节、售后服务、流程便捷程度、公司品牌全方位考虑。


此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7 17:31 , Processed in 0.0408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