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0

深度解析:香港保险“分红实现率”

[复制链接]

498

主题

498

帖子

15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04
发表于 2025-2-7 13: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最近市场波动挺大的,我一直在考虑还是配置一些收益稳健的品类,听说香港的分红险收益还不错,你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的推荐呀?”

春节期间回京探亲,顺便也和许久不见的朋友们聚聚,各自更新了下近况,侃侃局势,聊聊市场,心酸喜悦,各有感触。没隔多久,小刘的微信跳到了前面,弹出了前面这段话。

对此我还是蛮意外的,之前他的风险偏好颇高,期权期货、虚拟货币……都玩得挺溜的,我还以为他看不上这种“稳健”的品类呢。不过转念一想,市场环境的变化确实会让很多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稳健的收益在当下显得格外珍贵。况且,我自己一直是分散配置的坚定拥护者,分红型储蓄险也一直是我自己以及为客户建议的“压舱石”配置,所以也很愿意和别人分享我的理念。

于是,我们便深入探讨了几款各家保司主推的旗舰储蓄险产品,我也分享了我对各家保险公司和产品的看法。其中,在分红实现率的问题上,我们花了尤其多的时间来讨论。



说实话,分红实现率确实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每次和客户聊到这儿,我都能感受到大家对这个指标的重视。毕竟,分红实现率关乎我们每个人购买分红险后的实际收益,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次和小刘的讨论,以及再次梳理各种定义、指标和数据,让我又有了不少新的感悟。于是,结合这些年的数据收集和实践经验,我详细整理了关于分红实现率的一些心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关键指标,客观看待分红实现率,并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尽管本文聚焦于探讨单一概念——“分红实现率”,但鉴于其在投资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深入挖掘,力求提供一份全面而客观的分析。文章篇幅可能较长,但请相信,这背后是对您利益的深思熟虑和对知识的尊重。

考虑到购买保险,尤其是储蓄型保险,往往关乎个人乃至整个家族的长期福祉,我认为,投入一些时间来认真研究并做出明智的判断,是完全值得的。这不仅是对您财务未来的投资,更是对您和家人未来生活质量的保障。因此,让我们一同耐心地探索分红实现率的奥秘,确保您的保险投资能够带来预期的稳健回报。

由于全文较长,约1万字,可以选择听全文,体验更佳。

下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一下香港保险的“分红实现率”

    分红实现率是什么?

    分红实现率如何解读?

    哪些类型的保险更需要关注分红实现率?

    各家保司的分红实现率如何?

    如何客观看待分红实现率?


在这里我也冒昧插播下广告。

我司是一家中资背景、实力雄厚、历史悠久、全牌照的合规香港券商,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保障规划、现金管理、港美股交易、保本票据、债券固收、定制产品、承销发行在内的全天候、全品类、全周期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同时也提供包括海外身份规划在内的多项出海服务,为你的境外资产配置保驾护航。

在保障规划方面,我们公司与香港所有主流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具体需求,为您选择最适合的保险公司和保障产品组合,并提供不仅限于保险本身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

若有兴趣,欢迎添加我的微信,留言“保障规划”,就相关需求进行咨询。



NO.1

分红实现率是什么?

01

分红保单收益如何拆解?

其实,直接给出分红实现率的定义并不难,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先搭建一个全局框架。

在你买保单之前,保险公司会向潜在保单持有人提供一份利益说明文件,列出预期保单将来派发的利益。

如下就是一个典型的两年期分红型储蓄型人寿保单的说明书截取。



由此,我们不难拆解保险收益的构成。由上图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到,保险公司会向保单持有人派发保证或非保证利益,保险持有人可以透过非保证红利分享产品的利润。

1. 保证收益:确定性的基石

保证收益,是指保险合同中明确承诺的、客户在保险期间或保险期满时能够获得的固定金额。这部分收益是基于保险合同的条款和预定利率计算的,是客户购买保险时能够确定的最低收益,也是保险公司必须支付的部分。

保证收益的实现力度非常高。且不说大部分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都很高,甚至不低于许多主权国家。根据保险法的规定,经营人寿保险的保险公司不得随意解散,即使公司被撤销或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准备金也必须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确保客户的权益不受影响。这意味着,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客户都能获得合同约定的保证收益。

此外,保证收益还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例如,在香港,基于保单的现金价值——保单前期主要是保证金额的部分,后期主要靠非保证,除了直接退保、部分减保这种直接从保险公司获取资金的方式外,客户还可以通过保单贷款功能,以较低的利率(保单是质量极佳的质押物)、较大的比例(90%以上)获得资金,用于其他投资或应急。一些香港保险产品还提供“逆按揭”功能,允许客户在需要时将保单的现金价值转化为稳定的现金流,进一步增强保单价值的稳定性和保值性。

因此,我们基本不需要担心保证收益这部分,而这自然也与我们的主题无关。

2. 非保证收益:不确定性中的博弈

非保证收益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成果(如投资收益、死差益、费差益等)向保单持有人分配的额外收益。这部分收益是不确定的,通常以红利的形式体现。

红利可能有多种形式,英式和美式定义各有不同,美式分现金(周年+终期),英式分红股(也复归+终期)。从定义上来说,近似于红利与红股的差别。

三种红利的特点分别如下:


    周年红利(美式,个人偏好)

      每年派发及支付

      已派发的数额将不会改变

      可提取或存放于保险公司以收取非保证利息,但通常约为当期固定收益资产投资平均收益率,比复归红利的增长还是慢得多的。


    复归红利(英式,因人而异)

      其面值在派发后不会改变,并永久附加于保单的保额上,并会于受保人身故时支付,这点对于保险的属性来说是件好事,通常意味着保额更具确定性的增长。

      但是对于其投资属性来说,由于其对应每份面值的现金价值并非保证,会更容易享受到“复利”的好处,但是也会可能因为特定年度的业绩波动而产生折损;

      此外,由于在早期,当保单终止(死亡除外的退保)时,现金价值都是要低于面值的,所以保险公司会按折让价值支付,也就是说有一定相对保额面值的“变现折扣率”,这点还是要有清晰认知才好。


    终期红利(英美近似)

      保险公司会一次过于保单终止时(如身故、退保或保单期满)支付。

      每次公布的金额可能会调整,保险公司会于支付红利时才厘定实际金额,也就是说也存在后一年比前一年退坡的可能性。

      有些保单的特别红利也被归为本类别。



英式分红更适合长期增长和保障需求,而美式分红则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确定性。

但根据近年的实践来看,由于在分配上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英式分红也更注重分配和提领,现金部分占比也在增多(也和目前市场趋势有关),两者的差别越来越少——当然,是英式向美式靠近。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咨询专业的保险顾问(比如我,欢迎后台留言“保险咨询”或加我个人微信),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分红方式。

02

分红实现率为何存在?

非保证利益的存在,正是分红实现率这一指标存在的意义所在。

为了帮助保单持有人更准确地把握保险公司在非保证利益方面的过往表现,香港保险业监督局在2015年出台了《承保长期保险业务(类别C业务除外)指引(GL16)》。该指引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公布分红保单的分红实现率,以此展现其在兑现预期非保证利益方面的实际表现。



分红实现率的适用范围涵盖了自2010年起推出且在报告年度内仍有有效保单的所有分红保险产品。尽管市场周期和其他因素也可能对分红实现率产生影响,但总体而言,自从这项强制性披露指引实施以来,各家保险公司在产品推广和投资决策上表现得更为谨慎。我们可以观察到,新规实施后的保单,在分红实现率方面普遍优于缺乏公众监管的早期阶段。

这表明,监管的加强对于提升保险公司的透明度和责任感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也为我们认购香港保险提供了最基本的信心。



目前,我们掌握的历史年度数据已经相当丰富,这些经历了完整周期的保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视角,以观察相应保险公司在分红险产品上的长期履行承诺和经营管理能力。

作为一个高度透明且运作有效的市场,投资者的选择权和决策力成为了推动香港保险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这种基于业绩和信誉的市场反馈机制,不仅确保了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03

分红实现率如何计算?

简单来说,分红实现率可以理解为:以所有相关保单实际派发的累积非保证利益的总数额,除以其销售时于利益说明文件所述的总数额。

接近 100% 的比率表示保险公司接近达到销售时预期的非保证利益。如果比率高于 100%,则表示实际派发的金额高于销售时利益说明所述的数额,反之亦然(小声说:也更为常见)。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通常有三种不同的分红类型,所以对于同一张保单,保司也有可能会公布不同的分红实现率。

在计算他们的分红实现率的情况下,各自注意事项如下:


    周年红利

      周年红利的实现率包括累积周年红利及其累积利息。

      假设所有已派发的红利均存放于保险公司并累积利息,并由保险公司厘定相关实际利率。





    复归红利

      其现金价值通常低于其面值。

      复归红利的实现率包括累积复归红利的现金价值(而非面值)。


    终期红利   

      终期红利的实现率包括该年度所有已终止的保单所派发的终期红利或其现金价值






04

分红实现率的案例

4.1 包含周年红利和终期红利的分红保单

假设该保单于2020年1月1日发出。

如果今天是2021 年 1 月 1 日,保险公司派发的周年红利为$1,000。首个保单年度的周年红利的实现率便是 1,000 / 1,000 = 100%。就终期红利而言,由于销售时利益说明所述数额及实际派发的金额均为$0,因此终期红利的实现率并不适用。

假设保单在 2022 年 1 月 1 日仍然有效,保险公司派发的周年红利为 $800,加上累积利息$30,累积红利及利息总额为$1,830。第二个保单年度的周年红利的实现率便是 1,830 / 2,030 = 90.1%。

注:这里我需要强调一下,我们在各个保司官网上看到的,都是某只产品,在当前年份,累积实现的分红实现率,这里不止包含该年度的表现,对于存续时间更长的保单,我们也可以看到历年累计造成的综合影响(这点和内地的分红实现率有很大不同),所以还是比较综合和客观的。

就终期红利而言,假设此时终止保单,而实际派发的终期红利金额为 $70 (销售时利益说明所述为$100),第二个保单年度的终期红利的实现率便是70 / 100 = 70%。

注:这里也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同一只保单,同样是非保证收益,但是如果分属于周年红利或终期红利,是对应着保司底层不同的投资份额策略的,所以在相同的年份也很有可能存在不同的实现率。



4.2 包含复归红利和终期红利的分红保单

假设该保单于2020年1月1日发出。

假设今天是2021年1月1日,保险公司派发的累积复归红利的现金价值为$950。首个保单年度的复归红利的实现率便是950 / 1,000 = 95%。就终期红利而言,由于销售时利益说明所述数额及实际派发的金额均为$0,因此终期红利的实现率并不适用。

假设保单在 2022 年 1 月 1 日仍然有效,保险公司派发的累积复归红利的现金价值为$1,720。第二个保单年度的复归红利的实现率便是1,720 / 2,000 = 86%。就终期红利而言,假设此时终止该保单,而实际派发的终期红利的现金价值为$50(销售时利益说明所述为$100)。第二个保单年度的终期红利的实现率是50 / 100 = 50%。

注:这里就要注意周年红利和复归红利的差别了,周年红利的部分是按上年的周年红利累计+累积利息,而对于复归红利,由于直接换成了“红股”,所以是复利增加本年度利息,也自然增加了波动。



4.3 保险公司的平均披露原则

前面两个例子介绍了你如何通过你自己的保单,来确定你自己的分红实现率是多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的实现率,可能是会与保司在官网上披露的对应年度保单的分红实现率有所出入的。

这里举一个保C的例子。

在以下這個例子,假设分紅计划有4份在3个不同年度內生效的保单A、B、C、D。



此分红计划的分红实现率如下。



虽然并不常见,但是确实可能出现同一年份的保单,有些客户是实现率超过100%,而有些却不达标,但综合披露的,确实很完美的100%以上的实现率。

这种情况,在有些英式分红、又经常以分红实现率高波动被人诟病的保司那里,确实是有出现的。

NO.2

分红实现率如何解读

01

如何查询最新的分红实现率?

在解读分红实现率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那本段内容,我将详细的为您介绍下对分红实现率进行解读的正确“姿势”,结合了实际案例和具体情况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先给大家看一下你通过官方途径查询可以看到的分红实现率通常是什么样的。

通过保监会的官网,我们可以很容易找到在香港展业的全部27家保险公司的分红实现率披露数据。

https://www.ia.org.hk/sc/fulfillment_ratio/list_of_insurer.html



02

如何查询特定产品的分红实现率

那么我们随便打开一家,基本上都能看到如下类似的页面。



通常的查询都是以“产品”为维度的,需要先选择一直产品,然后观察在对应年度生效的那批产品,对应份额的分红实现率。

以上图为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几款计划,2013年生效的保单

    如果是美元计价的,周年红利分红实现率85%、终期红利分红实现率96%

    如果是以港币计价的,分红实现率78%、终期分红实现率只有30%。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是因为两个很本文不是特别相关的点我想提一下:


    币种:其重要性其实是远超过你的认知的,币种并不只是计价单位而已,也不只是汇率和购买力是你需要考虑的部分,例如美元/港币实际上是联系汇率,这么多年几乎购买力是没有差别的。但是因为美元和港币的可投标的范围千差万别,所以在最终的收益实现上的综合影响是巨大的。
    比如近期很多中资保司也会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的保单,首先我要说正常情况下,对于个人是没有办法人民币直接汇出境外的(除非肉身携带),而且海外的人民币可投资标的是非常稀缺以及鸡肋的。
    省流,买美元保单,保留多币种转换的权利。

    结构:购买保单之前,一定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买保单的目的,确定自己的目标投资年期。
    如果是为了孩子上学储备的教育金,看10/20年;如果是为了养老储备,看30/40年;如果是为了传承储备,看100年。
    如果你更关注20年以内的分配的确定性和稳定性,那么在选择保单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选择周年/复归红利占比高的险种,并选择在这些方面分红实现率比较高的保司。
    相对的,如果你更加关注更长远的问题,那么保单对于你来说更加接近于价值储备工具,那么就可以更多着眼于终期红利更好的品类,并选择在这方面实现率比较好的保司。


此外,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分红实现率是一个关键指标,但它的实际意义仍与保险公司最初的承诺密切相关。有些保险公司可能承诺较高的分红,但实际兑现时却不尽如人意;而另一些公司虽然承诺的分红较低,但最终的实现情况却可能更为理想。

因此,这确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如果您更看重承诺的确定性,那么您应该关注那些分红实现率接近100%的保险公司,这表明它们能够稳定地履行其承诺。然而,如果您更关心最终的投资回报,那么您可能需要综合考虑历史分红实现率和预期收益率,以此来评估哪家保险公司能为您提供最佳的长期回报。

在做出选择时,了解保险公司的分红政策、投资策略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对于确保您的投资决策符合您的财务目标和风险偏好至关重要。

03

如何理解分红实现率

1. 观察所有保单年度的比率

一般情况下,保单年度较早的分红实现率会比较接近100%,因为短期的投资表现应该较接近保险公司预期的投资策略。但须留意,这并不适用于极端的金融市场情况。

由于分红保单属长期性质,一般而言,保单年度较后的比率或更能反映其长期表现。你应注意分红实现率会随时间而波动,因此,你应查看所有保单年度的比率,而非个别时期内的数字,以了解该保险产品过往的整体表现。

不过如果某张保单,就连刚开始的几年实现率就十分堪忧,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那么他未来的表现恐怕也是差强人意的。因为储蓄险的长期收益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投资端的滚雪球效应的,如果最开始就出师不利,没有形成充分的安全垫,那么后续的平滑机制也就是无稽之谈了。

这里就有两个建议:

    选年份:在比如2024/2025这种市场基准收益率较高的年份设立你的保单,或者增加配置的额度。

    分散配:保单的起点通常不高,不用执着于一家保司,一个产品,或某一年。可以考虑分散在不同年份,选择该年度经营比较好的保司,其相对优势的产品,总体来看,波动更低,收益更稳健。


2. 注意分红实现率会因个别保单而异

即使多份保单于同一年度生效,每份保单实际派发的非保证利益与销售时所说明的预期金额之间的差异,亦可能有所不同。由于分红实现率是计算每个保单年度内,所有相关保单的平均值,因此个别保单的实际分红实现率可能与保险公司列出的分红实现率有所不同。

注:这点可以参考下上面4.3的例子

3. 过往表现并非未来表现的指标

厘定非保证利益有很多不同因素,根据保险公司的实际表现,未来派发的金额有可能高于或低于在保单销售时所说明的金额。因此,分红实现率只是协助保单持有人及潜在保单持有人了解该产品过往表现的参考数字,但绝不是保险公司就该产品未来派发红利的唯一指标。

但话虽这么说,过往表现差的保司,通常需要再其他地方“多使劲”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同,有些时候,这代表着客户会得到相对更多的福利和折让(比如力度更大的优惠),这往往会抵消一部分分红实现不稳定性的影响。

NO.3

哪些类型保险更需要关注分红实现率?

从学术和法律的角度来看,香港的保险牌照主要分为两大类:长期保险业务和一般保险业务。

一般保险业务通常涵盖健康、财产、汽车、家居、旅游、责任等多个领域。这类保险产品的核心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其赔付金额通常是预先确定的,因此不涉及分红。

在长期保险业务中,投资相连的长期保险业务以及像IUL这样的指数型万能险,尽管回报可能存在波动,但其回报并不直接依赖于保险公司的经营和投资能力,因此也不涉及分红实现率的问题。

真正需要关注分红实现率的,主要是人寿保险、危疾保险以及年金保险。更具体地说,定期人寿保险和定期危疾保险这类消费型保险不涉及分红,而终身人寿保险(储蓄型)、终身危疾保险和年金保险则需要考虑分红实现率。

如果按照分红对保险产品的重要性来排序,那么顺序应该是:终身人寿保险 > 终身危疾保险 > 年金保险。

原因在于,对于现代人来说,危疾可能是一件短期或然、长期必然的事情。终身危疾保险虽然短期内不一定会被触发,但通常最终会以危疾赔付的形式得到补偿。危疾保险的分红属性,更多地是用来对冲医疗通胀和长寿风险,分红越高当然越有利,但并非决定是否购买某款危疾保险的主要参考条件。

对于年金保险而言,其保证偿付部分占据了支付金额的绝大部分(有些甚至达到100%),相当于锁定了3.5-4.5%的内部收益率(IRR),但同时也限制了更高的收益潜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分红实现率并非毫无影响,但也不应成为最关注的方面。

因此,只有在选择终身人寿保险时,分红实现率才会成为你的首要考量因素。而在选择其他类型的保险时,则需要综合考虑保险公司的其他属性和特征。

NO.4

各家保司的分红实现率如何?

现在,我们要探讨一些相对敏感的话题。

毕竟,每家保险公司都是业界的巨头,并非我们普通人可以轻易评价的。

而且,保险产品的评测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如基金、ETF等,其实更类似于手机或汽车的评测。虽然分红实现率是一个关键指标,但保单的“适配性”往往比单纯的数值评分更为重要。

以保险公司A和保险公司B为例,假设A的平均分红实现率比B高出5%,但B的承诺分红可能更高,实际到对应年份的实现金额未必就比A差。特别是一些选择较为“激进”方案的保单,它们追求的是长期波动中的较高收益,因此实现率低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确实有些保险公司的一些产品历史实现率较差,但那可能是在新规出台之前的保险产品,那时的“承诺”缺乏监管,价值并不高。近年来的新产品实现率普遍表现良好。既然这些公司已经改进,我们又何必总是揪住过去不放呢?

当然,有一点我无论如何都要吐槽:每家保险公司都会定期更新自己的产品,这是香港市场高度竞争、促使保险公司不断创新的好事,通常新产品的条款和福利都比老产品更优。但这也让历史与现在的比较,可比性不那么强。

不过,比较还是必要的。

虽然分红实现率高并不一定代表收益更高,但这至少表明该保险公司对自己的评估更为公允和准确,我们也能根据提供的建议书,做出相对可靠的判断。

在这里,我还要强调一下,我引用的数据仅来自我认为相对公正的机构,这些数据是通过汇总各家保险公司实际披露的数据得出的。

我引用的数据来自香港本地人比较喜欢的、由一些保险精算师发起并设立的保险评价平台——10Life整理的数据(更新至2025年1月,涵盖各家保险公司披露的2023年以前的实现率)。





于是对于相对主流的12家保司,我整理了他们的历史红利实现率情况如下:



在众多保险公司中,有几家企业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友邦、中银、国寿和安盛。特别点名,以示表扬。

首先,这些公司都有着悠久的经营历史,且已披露的数据量足以支撑我们做出可靠的评估。其次,它们通常“不犯大错”,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分红实现率也很少会跌破70%的底线。即便遇到运气不佳的情况,其结果通常也是可以接受的。最后,这些公司的整体平均实现率相当不错,大部分都在90%以上,结合相对吸引人的承诺IRR,从长期角度来看,这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不过,也必须指出,其中一些公司虽然很少低于90%,但达到100%的情况也不多,这就像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总是差那么一点,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接下来是橙色标注的两家公司,周大福(原名富通)和富卫。尽管它们在各方面与前面提到的公司相比略有差距,但近年来的表现却相当出色,尤其是周大福,其主力产品的实现率几乎达到了100%。在红利分配方面,周大福做得相当不错,我对它未来的表现充满期待,它是一家具有特色且成长性强的保险公司。

至于绿色标注的三家公司,我在这里就不提名字了,大家可以自行猜测。这些公司可能因为品牌响亮,主要依靠代理人销售,或许资源都用在了其他方面。总之,在分红实现率方面,它们的表现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当然,它们近期的一些拳头产品表现尚可,但历史上的问题确实让人难以启齿。大家自行判断吧,毕竟,如我之前所说,保险的选择主要看适配性,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综合因素要考虑。

至于太平、忠意、万通,它们的100%红利实现率听起来很棒,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的数据点非常少,而且如果你仔细查看它们的披露,会发现相关业务的运作周期并不长。考虑到你的保险可能需要持有20-30年,仅基于目前的数据做出判断,可能确实有些草率。

再次强调,以上都是基于现有数据的个人主观判断。

对于分红储蓄保险,我的判断标准是:数据点足够多,底线足够高,可判断性高,收益达标,就是优秀的。

此外,我并不排斥波动,但波动需要分场合。在二级市场上,波动是创造收益的来源,但对于保险——我的底仓和保障,我追求的是确定性(虽然是相对的)。

这就像我不会在吃老北京涮羊肉的时候,非要加麻辣锅底一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投资都是多元的。不要将自己的资产集中在一个币种、一个账户、一种资产上。在适合我们自己风险偏好的均衡配置下,有无数种途径可以用来增加收益,但长期稳健回报的选择就不那么多了。

NO.5

如何客观看待分红实现率

首先,评估分红保险应从长远角度出发,而非仅基于短期内退保本金提取的考量。当然,若您寻求即时收益,市场上有许多易于实现的选择。例如,某些长期储蓄保险产品从第2年后开始即可提领(如中银的某款月X出息),以及那些购买后立即派发的年金产品。

然而,若您的目标是此类短期收益,我手头有更多替代方案,保险或许并非最佳选项。无论是国债、票据还是派息基金,若您追求一两年内实现5-10%甚至更高的收益,我都能提供不下十种推荐方式。但若期望长期、被动且高确定性地实现这一目标,我难以做出保证,市场上的选择也相当有限。

回到保险本身,在我看来,相较于您购买的基金或股票,保险更类似于房产投资。它可以定期带来租金收入(即定期分红提领)、价值长期增长,但若您急于用钱而提前出售,往往意味着损失。不过,通过抵押贷款或其他方式,您通常可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解决流动性问题(通常可贷款现金价值的90-95%,利率堪比存单质押)。

购买保险或储蓄保险的核心目的,是在“积极却被动”投资的同时,为家庭提供一份稳定的长期保障,作为整个家庭的“压舱石”和“安全垫”。因此,对分红实现率的关注,确实需要更侧重于长期表现。

不过,也因此,保险往往给人一种缺乏“即时体验感”的印象。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甚至连阅读书籍的耐心都稀缺,更不用说完整阅读这段文字了。大多数人可能觉得15秒的短视频都嫌长,那么通常需要连续几年(2-5年)持续缴款,然后才能看到收益实现,而且还可能看到的是初期低于自己缴款金额的现金价值。如果是之前被不靠谱的保险代理人忽悠购买的,估计确实很容易冲动退保,以为受骗了吧。

然而,我要强调的是,财富的积累总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如果不认真对待,财富只会与你渐行渐远。

因此,如果没有做好持有10年的准备,那么或许其他投资配置方式会更适合你。

而对于持有十年以上的保单,通常保证价值已经能够覆盖投资本金部分,但也很容易发现,保证价值在之后基本上也就不会增长了,后续基本都是依靠非保证部分的复利来实现的。其实熟悉投资的朋友也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保险公司最开始用现金流匹配的方式用无风险资产(比如美国国债等)的现金流凑出了必须的退保保证金额,其余的资产主要投资于长期的部分博取更高收益。

比如现在美国国债市场利率4.3-5%,基本上我们可以有理由相信保险公司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构建他们保证部分的底仓投资组合,熟悉现金流折现公式的朋友,其实是很容易算出来的。而后续增长的部分,也就是主要构成我们收益的部分,也就是依靠各个保司自己的投资能力。

而当然了,其实资本主义市场就是用钱说话的,而保险公司向来是各个市场中最主要的资金方之一,每家公司的背后,都是几家市场核心的管理机构。通常,这些机构都拥有强大的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能够通过专业的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这也是为什么分红实现率通常也都在80-90%以上,甚至偶尔超过100%的原因。

那么我们就可以将保险看成建议持有期10-20年,派息率5-7%的分红型基金,在持有一定年期以后,保本,但每年的收益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波动——差不多相当于IRR 4.5-7%,长期波动率1%以内,夏普值(Sharpe ratio)3-5的类固收产品,唯一牺牲的,无非就是全额赎回的流动性罢了。

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在10至20年的持有期上,就不难发现大多数理财产品很难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能维持5年左右的产品已属不易),而保险产品的收益稳定性,已经足以超越大多数固定收益基金。

在此,我想简要提及一下内地保险分红率的问题。过去,内地保险的分红率一直是个不透明的“黑盒子”,直到近两年,银保监会才提出要求,参照香港的做法进行披露。然而,首年便出现了集体实现率仅为35-36%的情况,这与香港的披露方式有所不同,内地采用的是当年实现率,而香港则是累计实现率。尽管有人会说这是“监管要求”的结果,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监管还有另一条规定:“如果公司能够向监管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优异,则不需要主动下调实际收益率”。那么,有哪家公司主动这样做了吗?



具体来说,监管之所以这样做,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做出最高决策的人,即使不一定总是做出正确的决定,但他们一定比我们普通人看到更多的信息和趋势,对未来有更大的担忧。无论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突然放开、房地产的调控,还是政府化债的措施……这些年,只要是这种看似生硬、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的政策,通常都不是因为早期的防范,而往往是因为行动得太晚了。

此外,内地保险目前的红利实现率达到100%又意味着什么呢?例如,如果预定利率是现在的2.5%,那么客户的实际收益可能只能达到3.9%。

而就算是港险的差生组成员,实现率平均80%的,通常也比这个的收益高。



用一句不太中听的话来说

“你努力的上限,也不过是别人的下限。”

这就像你希望你的孩子每次考试都能稳定地及格,每次都能拿到60分,但最多努力也只能达到70分的良好边界;还是希望他是个稍微马虎的优等生,90分以上轻轻松松,经常满分,但偶尔会有波动,比如75分,差点得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种情况,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如何选择,就看你的判断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END-

我是谁?

北大本硕毕业,有幸在国内知名投资银行及顶级私人银行担任要职,投融资业务涉猎广泛,实战经验丰富。

专业上,金融领域深耕十余年的我,熟知各类底层资产的收益特性与隐藏风险,洞悉中介机构的行业黑话和背后策略,更能坚守客户的立场,以全局视角和专业知识,提供真诚而细致的建议。

性格上,作为双子座INTJ的我,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乐于探索,拥抱变革,迎接挑战。

这个专栏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留下自己的足迹,哪怕微小,也是我们存在过的印记。

走过了无知的童年、激昂的少年、热情的青年,终于步入了淡泊明志的中年。

若人生如同一场旅行,如今,我已走过半程,是时候回顾沿途的风景,沉淀情感,记录思考。

我坚信“万事因果相连,一切皆有其理”,无论是生活或是专业,我都致力于探索事物的本质,梳理深层逻辑,以丰富我对世界的理解。

愿这个专栏成为交流的起点,分享我的感悟与理解,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深入交流,让我们都更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未来的旅途更为顺畅。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希望就特定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或者在我的专业领域希望提供更全面、深入的专业咨询和服务,可以参照以下方式与我联系:请在关注本账号后通过后台与我交流。

然而,由于日常工作繁忙,个人精力有限,对于超出平台规则时限的留言,我可能无法及时回应,如确有需要,还望再次留言。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21 00:39 , Processed in 0.0394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