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回复: 0

普通人买重疾险的避雷指南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169

帖子

5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7
发表于 2025-2-11 1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爱之名,聚焦保险



100个人找我咨询保险,99个人都会说:兵哥,一定要给我找个性价比高的保险。

90个人最后买了价格最便宜的保险。

性价比高的是不是等于价格最低的呢?

我打个比方说,甲衣服成本100元,卖120元,乙衣服成本200元,卖210元,甲乙两件衣服哪个性价比最高?

28岁的小王去买衣服,甲衣服非常合身,价格500元,乙衣服是童装,价格200元,小王应该买哪个?

所谓的性价比高,绝不是价格最低。

买保险,首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保险保障了什么,需求和风险是不是能匹配?然后考虑价格的最优化。

具体到重疾险,我们需要考虑:

第一、重疾可以理赔几次?保障多少疾病?疾病种类有没有分组?疾病理赔的间隔期多久?

第二、中症和轻疾有理赔吗?理赔几次?额度分别是多少?

第三、有没有特殊的理赔,比如针对特殊的疾病,或者在60岁之前,额度可以更高的。

第四、同一个疾病可以轻症、中症和重疾重复理赔吗?

第五、对心脑血管和癌症,有没有特殊的理赔规定?

第六、有没有身故责任?

这些细节比较下来,你就会发现,很多所谓的网红产品其实性价比并不高,它们看起来的价格便宜,其实是牺牲了保障责任,把保障责任一点点加上去,最后价格比所谓的“贵产品”还要贵。

当然,网红产品能网红还是有价值的,它们把保险责任拆解后,很多都变成了附加险,附加险可买也可以不买,从而有了更强的灵活性。

买网红产品还是买价格高、保障充足的产品,就要看自己的需求和预算了,如果选择买网红产品,绝不是错,但是如果认为网红产品是绝对的好,那就不对了。

我们买重疾险,除了看保障责任,还要关心增值服务,因为如果真的遇到了重疾,保险公司除了理赔,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力量,提供非常多的支持,比如工银安盛的增值服务:



我为什么选择推荐工银安盛人寿御享欣生重大疾病保险,我有我的想法,这些是网上无法查询到的:

1、轻中重无三同条款

2、身故没有等待期

3、心脑血管二次不要求新的病灶,15种心脑血管特疾只要间隔3年,复发即可再赔

4、绿通服务优秀,视频医生问诊非常实用

5、全球理赔写进合同,病理资料如果是英文可直接提交

6、理赔宽松

综合来看,除了恶性肿瘤二次略有不足外,其他真的挺好的。

尤其是345三点,非常重要。



其实这个产品按照整体责任来说,一点也不贵,就单重疾来说,三次赔付,不分组,间隔期1年,再没有其他条件。

像互联网产品,重疾都是单次赔付,第二次是可选责任,很多条件是第一次重疾必须发生在65岁前,第二次才有效,通过很多隐形的条件,来压低保费。

在实际的保险选择中,并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我们可以用配置的思维去做。

比如计划给小孩买50万保额的保险,那么就可以买30万的工银安盛,卡一个服务,再买20万的重疾险。还可以买30万的保障终身的,再买20万保额保障到30岁的。

服务有了,性价比很高了,价格低了,保障更充足了。

我们卖保险的把这种叫做分单。

为什么要分单呢?比如:

第一种,买了50万保额的重疾险,最后理赔的时候出现纠纷了,不理赔就倒霉了。

第二种,买20万保额一张保单,买30万保额一张保单,如果一家理赔,一家不理赔,我们就可以用理赔的保单去找不理赔的保单念叨,最后极大的概率都理赔。

保险和保险并不是完全的同质化产品,很多细节都是不一样的,确实在最后的理赔环节可能出现争议。

并不能说保险公司就错了,因为合同就是这么写的,打个比方说120种疾病,它有60种疾病理赔比其他保险公司严格,但是有60种疾病的理赔比其他保险公司宽松。

绝不可能出现一张保险,什么都好,价格还便宜,那一定是骗子。

一个产品不可能做到每个地方都很强,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意味着一些地方加强了,一些地方弱化了,理性的选择就是做配置。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工银安盛人寿的御享欣生重疾(龙腾版)和御未来增值服务。

御未来的增值服务目的是用重疾险实现有钱看病,用增值服务甄选专属方案。



服务对象仅限于被保险人。

以门诊预约为例,推荐的全部是副主任及以上级别专家,还有陪诊服务,对指定专家的需求,也会尽量协调安排,凭借安盛集团的全球医疗资源布局,这块服务还是有保障的。



扫码二维码可以查看绿通就医服务网点,或者拨打95359转8转6了解。

至于保险产品的内容,我们简单看一下六项基本责任+四项可选责任,就能感受到它的强大:





不过说实话,这个产品确实绝对价格挺贵的,但是它的性价比很高,很好,很棒。

我的建议是:

1、综合考虑自己的需求、产品的保障,是不是匹配的。

2、考虑预算

3、考虑分单,在价格、保障和服务之间寻找平衡

4、在各项条件约束下做最优决策

从来没有所谓最好的产品,有的只是适合你的产品,能让你有安全感,舒适的产品,这就是最好的。

联系方式

咨询加我微信:dlnx01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4 23:38 , Processed in 0.0396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