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0

香港保险能“对冲风险”?90%的人可能误解了它的真实作用

[复制链接]

515

主题

515

帖子

155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55
发表于 2025-3-15 13: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EADING」

“配置香港保险可以对冲内地风险!”

这是许多销售话术中高频出现的“黄金句式”。仿佛只要买了香港保单,就能一键抵御经济波动、汇率风险甚至政策不确定性。

但作为财富管理顾问,我必须泼一盆冷水:脱离具体场景谈“风险对冲”,本质是偷换概念。

揭开“风险对冲”的真相:

三个关键拷问

01.

对冲什么风险?

先定义你的“风险靶点”

- 若你常年生活在国内:

  · 人民币收入、人民币支出,美元保单的汇率波动反而可能成为新风险(比如缴费期人民币贬值,续保压力骤增);

  · 所谓“对冲”,可能只是用不确定的汇率风险替代了其他风险。

- 若你有真实海外场景需求:

  · 子女计划赴美留学、家庭未来可能移民,持有美元保单匹配美元负债,才是真正的风险对冲。

典型案例:

一位北京客户听信“对冲”概念,用70%流动资产购买香港储蓄险,结果次年孩子突发重病需大额人民币医疗费,被迫提前退保承担汇率损失+退保惩罚,资产流动性危机雪上加霜。

02.

用什么对冲?

底层资产决定风险属性

- 内地增额寿险/年金险:

  · 底层以国债、高等级信用债为主,波动小、收益稳定;

  · 本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安全垫。

- 香港分红储蓄险:

  · 底层常配置股票、私募基金、房地产信托等权益类资产(部分产品权益占比超60%);

  · 看似“高收益演示”,实则与港股/美股市场高度绑定,风险属性接近基金。

矛盾点:

若你想对冲国内股票投资风险,却买入底层资产同样是股票的香港保险----这相当于“左边油箱着火,往右边油箱倒油”。

03.

对冲的成本你算过吗?

隐性损耗不容忽视

- 汇率成本:美元换汇额度限制、远期锁汇溢价;

- 退保成本:前10年退保惩罚金普遍高达50%-80%;

- 机会成本:锁定美元资产可能导致错过人民币资产升值窗口(如2017-2021年A股核心资产行情)。

真正有效的对冲策略:

基于场景的资产配比

场景1:纯国内生活,无海外需求

- 风险焦点:通货膨胀、医疗/教育支出暴增、收入中断;

- 对冲工具:

    ✅ 内地高现价增额寿险(锁定2%复利+灵活减保);

    ✅ 医保+惠民保+重疾险(防家庭现金流断裂);

    ✅ 国债逆回购+大额存单(短期流动性管理)。

场景2:跨国生活/资产跨境配置

- 风险焦点:汇率波动、税务风险、遗产传承;

- 对冲工具:

    ✅ 香港保险(美元计价)+ 内地黄金ETF(人民币计价)组合;

    ✅ 离岸家族信托+香港保险金信托(债务隔离+代际传承);

    ✅ 新加坡银行大额保单(规避CRS信息穿透)。

结语

真正的风险对冲,从来不是“买一份香港保险”就能解决的魔法。

它需要:

- ????  精准识别自身风险敞口;

- ⚖️  科学配比不同货币、不同法律属性的资产;

- ????  动态调整策略以适应政策和经济周期变化。

作为从业者,我始终建议:不要为了“对冲”而盲目对冲,清晰的财务目标比跟风配置更重要。

END





蘭誉天下·财富管理工作室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20 05:26 , Processed in 0.0364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