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客观科普:香港保险(储蓄分红险)

[复制链接]

472

主题

472

帖子

14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26
发表于 2025-3-16 23: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年内和各行各业朋友聊天,不出十分钟就能谈到当下的大环境,最终总能聚焦到还能投点啥这一灵魂拷问。房产持续在贬值,只考虑割肉,不会再进场;大A更像是庄家的屠宰场、散户的葬身地,去年9月底的超级行情也没见身边有谁真正挣到钱。收益率稳定的国债和内地增额寿只有2.0%+的收益率、还需要长期持有,流动性和收益性都不高。

中产/高净值朋友的焦虑从未如此具象:面对必将贬值的货币,去哪里寻找长期稳定的收益?房产没法碰,股市不能投,国债不值得,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



这时,香港保险映入大家的视野,作为长期稳定的跨期保值工具,正成为中产与高净值家庭的“救生艇”。 能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或多或少地听过香港保险,但到底什么是香港保险?我们看了市面上很多关于港险的介绍,发现大部分文章要么零碎、要么含糊,甚至存在误导,充满套路。

所以,我们将认真科普一下香港保险(储蓄分红险)的底层逻辑与核心价值,供参考。

首先声明:香港保险一定只适用于少部分人。如果家里没有太多积蓄、自己也做不到人群中前百分之三十(参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排名),香港保险和您关系不大,这篇文章可以划走了。当然,我也相信咱们粉丝群体的质量,大部分人都在受众范围,请继续。

01" 香港保险是“高收益”产品?错,香港保险本质还是保险

港险产品基本可以做到长期年化6-7%收益,对应20年翻3倍、30年翻5-6倍,40年翻10倍。所以很多人误以为香港保险是一种高收益投资产品,错!本质上,港险仍是保险产品,论收益一定比不过股票/基金,但安全性要强太多,最直接的一点——它能保本。大家觉得收益高,只是因为在经济下行周期,其他类投资品风险性较高、投资回报偏弱的情况下,港险收益性与安全性的综合优势才得以凸显。很简单的道理,倒退10年,你一定看不上港险6-7%的收益,所有积蓄all in房产,3-5年翻倍不是问题。

单从产品角度类比的话,可以大概理解为:“香港保险≈收益更高的内地分红险”。无非是港险保证部分低一些,收益部分高一些。内地分红险保证部分高一些,收益部分低一些。但二者底层逻辑大不相同,港险的本质是一笔可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的境外资产,和内地分红险相比有两大差异:

1.制度差异:港险受香港法律监管,保单为离岸资产,可规避内地税务与债务风险。

2.货币优势:支持美元、港币、人民币等多币种投保,对冲单一货币贬值压力。

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客户差异,港险客户画像高度垂直,基本为高净值人群,单件保费5-10万美元起步、平均超30万美元。简单说,有钱、越需要

02" 7%复利靠谱吗?穿透底层资产

港险产品可以简单理解为,客户给保险公司交一笔保费,保险公司用来进行长期投资,给客户分红。客户的收益是否靠谱取决于三个方面,一、能不能赚到,这是能力问题;二、靠什么赚到,这是策略问题;三、愿不愿意给客户分,这是意愿问题。

一、能不能赚到?

为什么我们觉得7%的收益很难做到,香港保险公司敢这样宣传?核心在于其全球资产配置能力。相比于个人投资者和一般投资机构,全球品牌的保险公司有几大优势:

1.资金量大,可选标的多。一款港险产品实收保费动辄几十亿、上百亿资金量,在全球范围内可选投资标的多,可以触及更多稳定收益资产(资金量小的没资格);

2.耐心资本。资本市场中短期形势不好判断,但长期形势往往可以大概率地进行把握,保险资金为长期资金,具有耐心资本的优势。即便在我大A市场,假设2005年持有上证50连续20年,到现在也能达到年化12%的收益,但有谁能做到20年期间不交易呢?

3.投资能力。多数品牌保险公司均为全球500强,动辄150多年历史,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穿越过几次经济周期,投资能力比肩摩根、黑石等大型投资机构。

二、靠什么赚到?

港险产品的底层资产基本为“固收+权益”类组合,每家产品比例会随时间有所调整,可总结为“固收打底、权益进攻、红利平滑”:

1.固收打底:主权国家国债,如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4%+,为保单提供安全垫;

2.权益进攻:美股、欧股等优质权益资产,如标普500历史年化7.45%的收益;

3.红利平滑:专业资管团队通过跨周期操作,平衡市场波动,确保分红实现率90%+。



明确了底层资产,实现6-7%的复利也不难实现,其实就是一个大概率确定的数学题,假设固收23%:权益类75%的组合。

精算逻辑:固收4%×25% + 权益8%×75% - 费用0.5% ≈ 6.5%-7%长期回报。

当然,以上只是说明6-7%收益的可行性,保险公司会调整权益类占比,实现更高收益。

三、愿不愿意分?

不同于内地分红险,港险大部分收益是“非保证”的。理论上讲,即便保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只兑付保底部分、不兑付超额收益也不是不可能。这就要看保险公司还“要不要脸”、“想不想干”。

1.“要不要脸”

一般国际知名的保险公司还是在乎自己的品牌形象的,部分优质保司历史分红实现率也能达到90%左右。尤其历史悠久的保司,在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某款产品兑付不及预期砸自己牌子,进而影响信用、口碑,得不偿失。

2.“想不想干”

但凡有长期追求的保险公司,都不会“有钱不分”,历史产品的分红实现率直接影响现有产品的销售情况,除非不想持续经营,没有哪个客户会投保历史分红已经很差的保险公司。





所以以上两个问题不难解决,关键是优选保司, 一看规模、二看历史、三看主营业务、四看股东稳定性,感兴趣可扫描文末二维码咨询。

03" 分红怎么拿?流动性与收益的平衡术

很多人担心保险类的产品分红提取受限,这个不用担心,一定会受限,但不像大家想的那么严重。只要在事前了解清楚产品提领方式,匹配自己的需求后,港险的分红提领还是非常灵活的。

所谓提领限制,主要是提领后的名义金额不能破底,每款产品对于底线名义金额有不同的规定,这种机制的存在,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把底线名义金额对应的保费用于超长期固收类投资,以保证整体产品逻辑和收益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这笔资金是保证产品整体收益稳定的“压舱石”,所以不能动。

但这种限制对客户使用影响不大,大部分购买港险的客户都是有相关需求的,基本不超过5个具体使用场景

1.用于后期养老,替代养老年金。对应提领方式为20-30年后每年领取保费的一定比例,这种情况不会触及底线名义金额;

2.为子女教育储备。在未来某一固定时间(如孩子国外留学)一次性领取部分或全部,也不受影响;

3.单身女性婚前资产隔离。基本短期内也不会领取,大概率为自己退休生活储蓄,同第一种养老的情况;

4.持有美元资产,对冲人民币贬值。这种客户往往没有短期用钱需求;

5.企业主将个人资产与公司资产隔离,或代际传承。这种为更长期的需求,且资金量够大,更不会受提领限制。

即便后期生活发生变故,遇到急用钱的情况下,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要求退保,将保单现金价值全部取出。

对于市面上很多产品提供的“567”的提领方式,即分5年缴费,第6年开始每年可领取总保费7%,更像是口号式地噱头。实操中不建议这么早去提领,并且从我们实际接触的客户来看,大家也没有这种提领需求。一是因为这种方式是基于分红实现率100%实现,如果前几年的分红实现率不达标,这种提领会受限。二是即便每年分红实现率都能做到100%,这种提领也会影响后期的收益,提领的部分无法继续用于投资生息,前期提的越少,后期收益越高。既然是长期储蓄产品,我们还是建议客户抱定短期内不提领的预期去做投资,享受后期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几年内有确定用这笔钱的打算,建议不要考虑。真正有需求的朋友,往往不超出以上5个场景。

04" 其他功能:多元货币/保单传承/保单拆分......

为匹配更多使用场景,香港保险往往提供多种功能,包括多元货币、保单传承、保单拆分、保单信托、红利锁定与解锁等:

1.多元货币:支持美元、港币、加元、英镑、人民币等多种主流货币灵活转换,应对汇率波动风险。分散单一货币贬值风险,对冲通胀及资产缩水;

2.保单传承:允许无限更改被保人,实现跨代财富传承。原被保人身故后,保单可由第二代/第三代继续持有,实现收益持续积累,充分享受复利效应

3.保单拆分:单份保单可分拆为多份独立保单,按需分配给家庭成员或匹配不同用途(教育金、养老金等);

4.保单信托:身故理赔金可按意愿分期发放,防止受益人挥霍。无门槛设置,支持按月/年定额发放,规避一次性领取导致的资产失控风险;

5.红利锁定与解锁:部分产品支持锁定部分分红,在预感到经济下行前锁定红利,落袋为安,在预感到经济上行前解锁,继续享受增值,平衡收益波动;

另外,还有保单融资,避税,境外资产隔离等与企业相关的功能,这里不再详述。

05" 配置建议:高净值家庭的必修课

香港保险并非万能,但确是当下稀缺的低门槛美元资产工具,对于对冲人民币贬值、锁定长期复利、穿越经济周期、财富代际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适配人群:

1.有长期储蓄需求(养老、子女教育、保值增值),但没有专业的投资能力和靠谱的投资渠道,正在面临资产荒的;

2.投资风格偏激进,管不住手,很容易亏大钱的;

3.有闲钱,理财意识淡薄,很容易受骗(电诈、河南村镇银行)或容易被人借走不还的;

4.单身女性婚前资产隔离要求既稳妥又隐私(你不说谁也查不到)!

5.做生意短期赚了快钱,很容易乱投实业又亏进去的;

6.一代企业家担心二代能力不够又“太努力”、容易折腾,想给为子女留些财产、代际传承的

7.企业主将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隔离的

二、不建议配置:

1.短期内(10年以内)要用这笔钱的;

2.可续保资金不足,中间断了交不上的;

3.自己投资能力很强,心态很好,做权益类投资有一定经验的。

我们是985团队打造的港险工作室

深耕行业6年,专注为高净值家庭提供:

✅ 家庭财务诊断,跨期资产保值

✅ 离岸资产隔离

✅ 财富代际传承

不追流量,只做专业价值的守夜人。

只要你需要,我们一直在。欢迎扫码咨询: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20 05:32 , Processed in 0.0372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