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0|回复: 0

香港保险“炒停售”是个什么鬼?

[复制链接]

501

主题

501

帖子

15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513
发表于 2025-3-17 14:5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cici~
一个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还在死磕专业的小仙女????

最近这段时间,

一股猛烈的“炒停售”在香港保险市场愈演愈烈啊...

这个场景,真的跟之前内地几波停售潮一模一样!

弄得各位领导人心惶惶,恨不得马上飞到香港投保签单。

原因呢,就是香港保险要在7月之前调低收益率了。

根据香港保监局发布的《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在分红保险产品的利益演示中,将演示利率上限设定为6.0%(适用于港元计价产品)及6.5%(适用于非港元计价产品)是合理的参考水平,自2025年7月1日起执行。

但是呢,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以后的港险收益真的就变低了吗?

现在到底要不要去凑热闹呀?

回答这几个问题

那就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

第一,为什么要下调?

根据官方的说法,

“内地近年下调利率,内地访客来香港购买多元货币分红保单激增。加强监管不只为维持市场可持续发展,内地的监管机构也表达希望香港保监局配合处理不良销售问题,因为内地客户不熟悉香港保险产品,如果投保时他们获得不正确的信息,未来回报达不到期望,最终内地客户会向内地监管部门寻求帮助。”



所以这次调整,目的是限制“不当销售”!

这两年,香港储蓄险成了内地投资者的“香饽饽”。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内地访客在香港的投保金额高达466亿港元,占香港新单保费的近三分之一。

要知道,香港的储蓄险都是分红型,有保证收益,也有分红收益。其中保证部分的收益很低的,长期不到1%,分红收益的占比非常大,而分红需要保司根据当年的市场环境,投资经营的结果进行分配。

所以,这个时间跨度很大,其中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也非常大。

而且,大部分香港储蓄险产品保单持有30年,预期IRR也就4%左右;持有60年,预期IRR也就6%左右。如果想要7%的收益,那基本上都要持有100年,而且分红实现率要连续满足100%实现率才能达到。

但是有很大一批代理人,只顾宣传香港储蓄险7%的收益有多高,但却不告诉你这个收益背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收益存在不切实际的期待。

只说收益,不讲风险,那就是在耍流氓????

而且,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经济环境变化。

我们知道,香港储蓄险大多是美元计价,通过全球市场的固收和权益类资产组合实现分红收益。

但自2022年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后,美元资产利率大幅上升,保险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回报水涨船高。然而,随着今年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强,未来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可能会逐步下滑。为了维持较高回报,保险公司需要增加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但权益类资产波动性更大,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更强。

因此,为了控制市场预期、保持行业稳定,监管方要求降低演示利率,让消费者对未来收益有更理性的认知。

代理人都只顾画大饼,却不管风险管理。如果未来的实际情况表现不好,客户投诉到内地监管部门,这个锅香港保险局可是不愿意去背的。

所以,香港保险局就提前干预,主动降低预期收益上限,让整个保险市场能够更健康的发展。

第二、香港保险“限高”,收益真的会下调吗?

要我说,不一定!

因为这次下调的是“预期收益”。香港储蓄险的高收益主要来自于浮动分红,计划书上的演示利率本身就不是保证收益。

举个例子:之前演示利率7%,但实际实现率可能只有80%;未来演示利率6.5%,但实际实现率如果能达到100%。从最终拿到手的收益看,后者甚至可能更高。所以,演示利率的调整,并不代表实际收益一定变差。

我还翻了下香港保监局官网2025年2月底发布的相关消息,在具体指引中,有这样一段:


翻译一下:
分红保单的政策回报取决于诸多因素,涵盖理赔、投资回报、市场风险、费用、保单持续性以及非保证利益的计算方式。因此,实际政策回报可能高于或低于销售时产品资料所示的数值。本指引所列之要求,旨在规范说明,并非要对目标核保或投资结果设限,亦不会影响获授权保险公司所发之分红保单的实际回报。销售时的收益演示对潜在投保人的购买决策影响重大,因此,对客户内部收益率(IRR)设定演示利率上限是新分红业务的必要之举。保险监管局预期,此类演示利率上限不会影响实际保单情况或客户在分红保单上的实际回报,因此,获授权保险公司无需按本指引所列之演示利率上限,对已生效保单的重新演示进行调整。为避免歧义,获授权保险公司和持牌保险中介人在招揽及销售过程中,必须遵守所有相关监管及行为要求。他们需提供充分、准确、完整且无误导性的收益演示信息。此外,他们不得使用利率上限的重新演示来进行激进或不道德的销售行为。官方说的很明白,
    分红保单回报由多重因素构成,预期只是预期,实际可以高于预期,也可以低于预期。演示不等于实际回报,调高调低不会影响客户利益。演示利率变化,保险公司和相关销售渠道,不得拿来用于进行销售误导。


所以呢,这次香港保险利率下调,跟之前内地的利率下调是完全不一样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内地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固收型、保证收益的。预定利率的下调,那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收益下调了。

那肯定又有领导要问了,

要不要趁下调前赶紧入手?

我的建议呢,就是淡定点,不要盲目跟风。

因为香港储蓄险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短期政策变化,而是长期稳健的复利增长和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保单资金投向全球优质资产,有机会在保证部分兜底的前提下,争取更高的分红收益。即使演示利率下调,长期复利效应依然明显,整体回报依旧有吸引力。

而且,在面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香港储蓄险凭借分散投资和长期增值能力,能有效平滑短期波动,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稳健支持。作为美元计价产品,香港储蓄险能帮助投资者分散单一货币风险。

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在动荡市场中的保值属性更强,非常适合作为中长期资产配置工具。对于高净值家庭,香港储蓄险还是资产隔离和定向传承的重要工具,具备更强的隐私性和灵活性,满足家族财富规划需求。

如果你本身对香港保险产品感兴趣,清楚产品本身的内在逻辑与潜在风险,那么现阶段配置一份香港保险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再总结下呢,

买不买,别只看演示利率。

香港储蓄险的演示利率下调,是市场调节和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不会直接决定你的实际收益。真正重要的是,这款产品是否符合你的财务目标和风险偏好。

如果你看重全球化配置、长期稳定收益、强抗通胀能力和灵活的资产管理功能,那么即使演示利率有所下调,香港储蓄险依然值得你认真考虑。

当然,如果你想赶在政策前锁定现有产品的高演示利率,也可以趁这个窗口期提前规划。具体如何选择,还是要根据你的需求和财务状况来决定。

比如,安盛保险最近推出的这款【安盛盛利储蓄计划】,作为1季度的爆款,而且是限时销售,可以考虑配置一份。

因为不管是预期收益,还是保司的实力,基本上都要把香港保险市场的天花板捅破了。我写了这款产品的测评文章,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点击穿越:安盛「盛利储蓄计划」20年翻3倍,30年翻6倍...

最后呢,还是要再强调一下,

香港储蓄险产品收益是保底+分红的结构,分红是不保证的,会存在波动的。整体的预期收益,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指引,是否能够实现,完全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实力。

所以呢,建议各位领导,一定要【淡化数据,关注保司】进行选择,而且一定要做好预期管理,这样以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市场环境,我们都可以淡定自如~

差不多就是这么多内容了

如果还有别的问题

也可以添加我的微信ciciyinlin具体沟通哈。



建议各位领导还是加一下我的微信吧,关于保险的大部分问题,我都还是可以解决的,如果有一些核保啊,理赔方面的问题,我也可以进行协助~

瑞思拜~

#推荐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5-17 17:01 , Processed in 0.0374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