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2|回复: 0

货币基金平均收益惨跌或不及定存?逆势突围者各显“神通”

[复制链接]

168

主题

168

帖子

5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4
发表于 2025-3-25 09: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出品 | Meta财经

文 | ‍‍ ‍‍梁小慧‍‍‍‍
编辑 | 姚远货基掀起C类份额增设潮,“快餐式理财”救规模。
2025年的春暖花开之际,货币基金市场仿佛陷入了一场“收益寒冬”。
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天弘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已从2024年初的2.39%腰斩至2025年2月的1.24%,3月以来有所回升,截至3月22日的最新数据为1.32%——
这,甚至低于四大国有银行1.35%的1年期定存利率。


图片来自支付宝app
还有更惨的。截至3月22日,全市场360余只货币基金中,近50只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近160只低于1.3%。
面对行业总体惨淡状,个别逆势黑马颇令人惊讶。
如金鹰货币A以3.2%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在众多货币基金中表现突出;兴全天添益货币B和易方达现金增利货币B的近一年收益率分别为1.91%和1.88%,少说也是高于余额宝和一年定期利率的存在。



欲靠C类份额打赢规模保卫战?

首先必须说明,货基整体的这一颓势与政策利率下行密切相关。
2025年,央行三次下调LPR,1年期和5年期利率分别降至3.10%和3.60%,创历年最大降幅。市场资金面宽松导致货币基金主要配置的同业存单、短期债券等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
面对收益缩水,基金公司纷纷祭出“C类份额”这一工具。3月以来,兴银、中邮、长盛等多家公司宣布为旗下货基增设C类份额,光大保德信、大成添利宝等更早加入这一行列。
C类份额的卖点在于零申购费、低持有成本——通常年销售服务费为0.10%-0.15%,远低于A类份额的0.25%。对短期投资者而言,持有7天后赎回即可免手续费,交易成本优势显著。
某基金渠道人士调侃:“C类份额就像‘快餐式理财’,适合那些‘快进快出’的投资者。”然而,这背后折射出基金公司的无奈——在权益市场震荡、货基收益率低迷的背景下,通过降低门槛吸引资金成为规模保卫战的救命稻草。
货基收益率的低迷早已不是新鲜事。
回顾2024年12月,天弘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曾跌至1.27%,引发市场对“货币基金是否会消失”的讨论。彼时,34只货基收益率跌破1%,全市场平均收益仅1.48%。
与当前相似,基金公司同样通过增设C类份额应对。光大保德信、大成添利宝等机构率先行动,通过零申购费、低销售服务费吸引短期资金,试图在收益缩水时以规模扩张对冲颓势。
更早的2024年8月,货基平均收益率已跌破1.5%,部分产品甚至滑落至0.8%区间。彼时,西部利得、信达澳亚等基金公司通过降费策略争夺市场,年综合费率从0.6%压缩至0.3%以下,与当前C类份额的“费率战”逻辑如出一辙。
尽管C类份额被寄予厚望,但其实际效果却引发行业分歧。
支持者认为,C类份额能激活“沉睡资金”。以光大保德信货币基金为例,增设C类后,个人投资者持有额度不设上限,机构投资者单日申购限额达1亿元,显著扩大了资金池。
然而,反对声音指出,C类份额可能加剧“资金大进大出”的风险。偏好C类的投资者多为短期交易者,频繁申赎会加大基金经理的流动性管理难度,甚至影响资产配置策略的稳定性。例如,某行业主题货基因规模激增被迫增配低收益现金类资产,进一步拉低整体收益,形成恶性循环。
业内人士坦言:“C类份额只是‘止痛药’,而非‘解药’。”长期来看,若货币政策维持宽松,货基收益率中枢或进一步下移。资金可能转向短债基金或银行理财,这些产品收益率虽略高,但需承担更高波动风险。



不止“一招鲜”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周期中货基的应对措施往往与政策环境紧密关联。
例如,2024年《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出台后,同业活期存款利率被纳入自律管理,直接削弱货基配置存款的套利空间,迫使机构转向增设低门槛份额以维持资金流入。
这与2025年二季度降息预期下的C类份额增设潮形成策略呼应——两者均试图通过降低投资者成本,在利率下行通道中留住“活钱”。
但本篇要讨论的是,难道只有增设C类份额这一招鲜吗?
让我们来看看当下业内的佼佼者金鹰货币A,其策略可以概括为高息资产与久期管理的“双轮驱动”。该基金通过重点配置高息短债和同业存单,同时灵活调整组合久期,在低利率环境中捕捉利差空间。
例如,其持有的90天国债在到期后集中释放利息收益,形成阶段性收益跃升。此外,基金规模适中(约50亿元),既避免了流动性管理压力,又保持了操作灵活性,进一步强化了收益优势。
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显著分化,本质上是资产配置能力与政策周期博弈的结果。
货基产品的首尾对比就能直观体现这一点。
金鹰货币A在2024年末增持的1年期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2.8%)于2025年一季度到期,利息集中释放推升了短期收益。相比之下,业绩垫底的先锋现金宝(0.50%)因过度依赖低息同业存款,且久期错配、长债占比过高,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难以调整仓位,导致收益持续承压。
不过,尽管部分货基短期表现亮眼,但其高收益的可持续性仍面临挑战。
再以金鹰货币A为例,其高收益依赖于存量高息资产到期,若后续市场利率持续下行,新增资产收益率将难以维持当前水平。
此外,规模扩张可能稀释收益——历史数据显示,当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时,组合调整灵活性和收益捕捉能力会显著下降。
货币基金的C类份额热潮,本质上是一场收益与规模的平衡游戏。对投资者而言,需警惕“费率优惠”背后的隐性成本——销售服务费的日积月累可能吞噬长期收益;对基金公司而言,则需在规模扩张与投资效率间找到支点。
未来,货基市场的竞争或将转向精细化运作。
如工银货币基金通过优化久期管理、挖掘利差机会维持1.55%的半年收益,或成为行业标杆。而监管层对“资金空转”的警惕,也可能促使货基从“规模至上”转向“质量优先”。
在这场寒冬中,谁能率先找到破冰之道,或许就能在下一轮利率周期中抢占先机。但是请记住,投资市场的真理从未改变:没有永远的低谷和顶峰,只有不断探索适者生存的法则。
声明:Meta 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推荐



‍‍

‍‍‍‍

‍‍‍‍



港澳银行卡内地开闸:"打飞的开户"的焦虑,可已矣?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4 23:30 , Processed in 0.0396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