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0

香港保险热销:非保证回报背后的吸引力

[复制链接]

484

主题

484

帖子

146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2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非保证优势为何爆买?
作者:黄城坤
咨询+微信:Lezhi0069

你肯定刷到过这样的朋友圈:
香港保险计划书里写着「6%-7%复利」,
配图是乌泱泱排队买保险的人。

但很少有人告诉你,
这些数字右上角永远跟着三个小字——「非保证」。

别急着皱眉头,这恰恰藏着香港保险的财富密码。

01 当内地保险在保本,香港保险在玩什么?

朋友去年退掉了一份内地分红险,
拿着合同跟我吐槽:“说好保底3%复利,
结果六年才赚了顿火锅钱。”

而另一个在港投保的朋友,
拿着分红实现率128%的报告单感叹:
“当时看计划书的7%像画饼,
现在饼居然烙成了披萨。”



秘密就藏在蛋糕的分法里。
内地保险像块冷冻慕斯——保证收益部分太厚实,

保险公司只能把钱锁进国债、存款等“保险柜”,
生怕磕着碰着。

香港保险则把蛋糕胚换成海绵蛋糕(保证部分占80%以上),
腾出手往奶油里撒黑松露(股票、私募基金、商业地产),
甚至敢加一勺茅台(另类投资)。



保诚的「隽F」就是典型:70%资金冲进股市,30%放在债券垫底。
乍看像过山车,实则藏着精密算法——当债市收益率超过5%,

系统自动把债券仓位拉满到70%,
给投资组合装了“ABS防抱死系统”。

02 保证收益,其实是场危险游戏

2019年某内地网红年金险暴雷,
揭开了行业伤疤:当保险公司咬着牙兑付4.025%保证收益时,
实际投资收益率早已跌破3%。

这就像硬着头皮给客人端82年的拉菲,
酒柜里却只剩下料酒。



反观香港保司,早就悟出了生存法则。
他们和客户签的不是「生死状」,

而是「风险共担协议」:市场好的时候带你冲浪,
风浪太大时启动「风险平滑机制」。

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跌出表情包,
但15-17年买的「充Y未来」客户发现,
账户里的数字依然在匀速爬坡——
保司早把之前牛市攒的「余粮」填进了熊市的坑。

03    7%的饼,怎么判断能不能吃到?



盯着计划书里的预期收益咽口水?
不妨先查三个指标:

    「派糖」历史:某公司过去20年分红实现率始终≥85-100%,
    说明画饼用的是3D打印机;

    「底料」构成:30%投债券的是清汤锅,
    70%混搭私募股权的是麻辣锅;

    「厨子」身手:管理2000亿美元资产的保司,
    调火候的水平肯定比街边摊强。

有个精算师朋友打了个比方:内地保险像存折,
香港保险像信托。

前者让你踏实抱着保温杯,
后者递给你冲浪板时还附赠救生衣——
毕竟人家80%的钱都投在能随时变现的资产上,

真遇到系统性风险,
拆了救生衣上的气囊也能保命。



04 什么样的人适合这场游戏?

• 能听懂「时间杠杆」的人:
香港保单前五年退保会有本金损失风险,
但持有15-20年以上的账户,97%都能跑赢通胀;

• 相信「波动不是风险,拿不住才是」的人:
2020年某保单当年收益-3%,
三年后却连本带利涨了15%;



• 懂得「鸡蛋分篮」的聪明人:
用美元资产对冲对一货币风险。

下次看到「非保证」别急着划走。
就像顶级和牛从不标榜100%鲜嫩,

但懂行的食客知道,
恰到好处的油花分布才是美味的关键。

真正持久的财富增长,
往往藏在「保证」与「非保证」的黄金分割点里。

THE END

【声明】本站内容数据和资料来源香港各大保险公司官网,
文章内容仅为个人研究、探讨,

不做任何专业性建议、邀约、销售等。

您的投保、银行开户等决定,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4 23:42 , Processed in 0.0369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