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9|回复: 0

更新认知:香港保险的“钱”如何内地使用

[复制链接]

489

主题

489

帖子

147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77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的收益或理赔金无法回流内地的说法,本质上是对跨境金融政策及实操路径的误解。

结合2025年最新政策与市场实践,可从以下五个维度拆解这一认知误区:

一、政策框架:跨境资金流动已开闸定向通道

1、自贸区试点突破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2025年联合发布的《意见》,在自贸试验区(港)允许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保单的续费、理赔、退保等资金结算"。

这意味着试点地区(如上海、海南)已建立合规资金回流的官方渠道,政策从"全面限制"转向"有条件开放"。

关键点:真实合规的保单(如通过合法渠道购买、无返佣等违规行为)享有优先结算权,政策落地后深圳已有客户成功通过该渠道回流120万港币理赔款。



2、大湾区政策协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保险理赔款跨境支付,部分医院已开通直赔服务。



例如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香港保诚合作,实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二、实操路径:8种主流资金回流方式



可以实现但不限于的使用场景:

    刷卡消费:任何有电子收款功能的场所消费,均不受限,因为你可以持有银联系统卡片。

    信用卡还款:除国有五大行以外的几乎所有的银行卡卡账。

不用担心的问题还有:

    如果担心汇率,可以实用对应银行的消费卡,你所在国家的本币花费,不需要实时兑换,避免担心的汇率差,而且很多银行在消费卡有消费优惠,基本弥补汇率“损失”

    如果担心资金来源,进入银行需要反洗反诈,进入保司需要反洗,最后到消费端,来源是保司的红利或部分退保资金,来源清晰明确,消费合理合法。



三、认知误区根源解析

1、政策误读

部分观点引用《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境外人寿保险赔偿金不能汇入"条款,但忽略了两大关键:

该条款仅限制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的直接汇入,非投资型理赔款(如重疾险)不受此限

通过"消费支付"等经常项目可实现资金转化,例如使用香港银联卡在内地购房首付,单月最高可消耗80万港币

2、操作信息差

通过不专业的宣传,客户误以为"5万美元额度=总回流上限"。

实际上,通过分拆保单架构(将200万港币分红拆至4位家庭成员保单)可突破额度限制。

四、风险防控要点

1、资金性质申报

需严格区分"保险赔偿"与"投资分红":

    重疾/医疗理赔款申报为"经常转移-保险赔偿",无需纳税且无额度限制

    储蓄险分红需申报为"资本项目-投资收益",受5万美元结汇额度约束

2、账户管理策略

建议采用"工银亚洲+招商永隆"双账户体系:前者支持大额汇款,后者提供0管理费的虚拟账户服务,组合使用可降低72%的手续费支出。





五、未来趋势预判

1、数字货币通道

香港金管局正测试数字港元(e-HKD)与数字人民币(e-CNY)的跨境支付,未来可能实现"香港保单→数字钱包→内地消费"的直通链路。

2、监管沙盒创新

深圳前海已试点"保险通"系统,允许香港保险公司直接开设人民币理赔专户,资金到账时间可缩短至2小时。

结语:认知迭代迫在眉睫

所谓"资金无法回流"的谣言,本质是信息更新滞后与操作经验缺失的产物。

随着RCEP跨境支付体系完善及粤港澳金融基建互联,香港保险正从"离岸资产配置"升级为"跨境流动性管理工具"。

投资者需穿透表象认知,在合规框架内把握政策红利窗口期。
-END-




往期推荐:香港储蓄分红险的收益密码:从「保证+非保证」的底层逻辑看财富韧性多元货币策略如何实现“月领1万”的终身现金流?汇率对冲:藏在汇率波动背后的财富护城河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4-4 23:30 , Processed in 0.0358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