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回复: 0

郎咸平抨击香港保险,观点可信吗?

[复制链接]

609

主题

609

帖子

183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7
发表于 2025-7-7 09: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末,郎咸平一篇视频抨击香港保险,引发不少卖港险的经纪人抨击,我们就来看一下郎咸平说的香港保险弊端是否真的如此?


一、关于高收益承诺的争议




郎咸平指出,香港保险宣传的 7% 复利收益需要投保人 “连续活 70 年” 才能实现,且提前退保可能血本无归。这一观点在市场实践中存在一定依据:

演示利率的虚高问题
香港分红险的演示利率长期偏高,2023 年普遍在 6%-7% 区间,部分产品甚至达到 7.2%-7.3%。但实际收益中,保证部分通常不足 1%,非保证收益依赖保险公司投资表现。2025 年 7 月 1 日起,香港保监局将演示利率上限调整为港元 6%、非港元 6.5%,旨在遏制过度乐观的收益预期。持有期限的关键影响香港保险的长期收益设计确实需要投保人持有数十年才能接近演示利率。例如,某储蓄险第 25 年保证收益仅 0.19%,而预期收益需依赖非保证分红。若中途退保,前 3 年现金价值几乎为零,第 5 年退保可能亏损超过 20%。但需注意,并非所有产品都存在极端情况。部分历史悠久的保险公司(如保诚、友邦)长期分红实现率稳定在 85% 以上,持有 20 年以上的实际收益可达 4%-5%。二、法律与合规风险的真实性




郎咸平强调 “内地签署的香港保单无效”“法律诉讼成本高昂” 等问题,这一点得到监管机构和行业实践的印证:

签约合法性
香港保险必须由投保人亲自赴港签署,在内地通过中介签署的 “地下保单” 不受法律保护。2024 年香港保监局与廉政公署联合打击无牌销售,发现部分中介通过高额转介费吸引内地客户,存在欺诈风险。跨境维权成本若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香港法律诉讼,律师费可能超过理赔金额。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委员会虽提供免费仲裁,但最高裁决金额仅 100 万港元,大额纠纷仍需自行承担成本416。三、汇率与外汇政策风险的客观性




香港保险以美元、港币结算,汇率波动和外汇管制确实是内地客户的主要风险点:

汇率波动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 2021 年的 6.45 升至 2025 年的 7.25,若每年缴纳 5 万美元保费,累计多支出约 20 万元人民币。未来若人民币升值,保单价值可能缩水。外汇政策限制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境内居民每年购汇额度为 5 万美元,单笔支付超 50 万人民币需上报反洗钱系统。长期期交保单可能因外汇政策变化无法续缴保费。四、健康告知与理赔纠纷的复杂性




郎咸平提到的 “健康告知严格”“拒赔概率高” 问题,在香港保险实务中确实存在:

无限告知原则
香港保险要求投保人主动申报所有健康异常(包括未确诊疾病),而内地采用 “有问必答” 原则。例如,甲状腺结节、高血压等常见问题若未申报,可能导致拒赔。理赔纠纷案例2024 年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委员会接获 646 宗投诉,其中 54% 涉及保单条款诠释,15.5% 因未披露事实。住院、医疗保险是主要纠纷类型,部分个案因健康告知疏漏导致拒赔。五、行业监管与市场动态的平衡性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香港保险市场仍具备一定吸引力,且监管部门正在加强规范:

监管措施升级

除演示利率调整外,香港保监局要求保险公司公开历史分红实现率,并建立一站式比较平台。2024 年对违规销售的整顿已导致内地访客新单保费同比下降 6.9%,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2025 年上半年保费预计超 800 亿港元)。
产品结构优化演示利率上限调整后,保险公司转向提升投资能力和分红实现率。例如,友邦保险 2025 年首季新业务价值增长 16%,其分红实现率长期保持在 90% 以上。六、对郎咸平观点的综合评价





    合理警示部分:
      高演示利率的误导性、法律风险、汇率波动等问题确实存在,监管部门已通过政策调整予以回应。健康告知严格、提前退保损失大等问题需引起消费者高度重视。

    片面或夸大部分:
      收益计算的绝对化:“7% 回报需活到 100 岁” 的说法过于极端。部分产品持有 20 年以上的实际收益可达 4%-5%,适合长期资产配置需求。佣金与传销的混淆:香港保险代理人首年佣金较高(通常为保费的 30%-50%),但这是国际惯例,与传销的 “拉人头” 模式有本质区别。行业协会已明确反驳郎咸平的 “传销论”21。忽视产品差异化:香港保险在保障范围、费率、全球理赔等方面仍有优势,尤其适合高净值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

七、消费者决策建议





    明确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
      若追求短期收益或资金流动性,香港保险并非优选。若需美元资产配置、跨境保障或遗产规划,可考虑长期持有(15 年以上)的储蓄险或高端医疗险。

    选择合规渠道与产品:
      通过香港保监局官网查询持牌中介,避免 “地下保单”。优先选择历史分红实现率稳定(如 85% 以上)、投资策略保守的大公司产品。

    充分了解条款细节:
      要求中介提供 “非保证收益历史实现率” 报告。逐条核对健康告知内容,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

    平衡汇率与外汇风险:
      评估家庭外汇需求,避免过度配置单一货币资产。考虑搭配人民币保单或其他外汇对冲工具。

结论

郎咸平的批评揭示了香港保险市场的部分痛点,如高演示利率误导、法律风险等,但存在将个案问题普遍化、忽视产品差异化的倾向。

香港保险并非 “骗局”,但其高收益承诺、复杂条款和跨境风险确实需要消费者谨慎对待。

在充分了解规则、选择合规产品的前提下,香港保险仍可作为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一部分。

建议消费者结合自身需求,通过专业渠道进行独立评估,而非仅凭单一观点做出决策。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5:40 , Processed in 0.0388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