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5日,沉寂多时的郎咸平教授突然抛出视频《你以为买的是保障?99%的人都是白交保费》,宣称“香港保险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更直指内地中介“都是骗子”。这番言论恰逢其新书《数码港元》上市,恰逢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率下调至6.5%的窗口期,在抢购保单的热潮中投下震撼弹,但当我们剥开这位“打假斗士”的华丽外衣,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信用破产史和漏洞百出的专业谬误!
一、郎咸平的站台史与信用破产
暴雷平台 | 涉及金额 | 受害者数量 | 站台言论 | 结局 | 昆明泛亚 | 430亿元 | 22万人 | “比黄金保值,比股票安全” | 2015年崩盘,投资者围堵郎咸平 | 快鹿系 | 3亿元缺口 | 未披露 | 《叶问3》票房理财专家背书 | 董事长施建祥外逃 | 鑫琦资产 | 20亿元 | 5,000人 | 公开站台活动 | 2016年兑付危机 | 望洲财富 | 10亿元 | 未披露 | “郎眼看财经”活动站台 | 董事长卷款跑路 |
信用备注:因多次为金融骗局站台,郎咸平2016年被投资人围堵进派出所,网友称其“江左霉郎”
二、香港保险真实数据打脸郎咸平
1. 分红实现率(2025年最新)
保险公司 | 主力产品 | 5年平均实现率 | 典型案例 | 友邦 | 盈御未来 | 102% | 30年保单增值4.47倍(年化6%) | 保诚 | 隽富 | 98% | 23年保单增值6.53倍(年化8.5%) | 宏利 | 环球智选 | 95% | 20年IRR达6.31% | 行业平均 | —— | 93.6% | 比内地同类产品高12个百分点 |
注:保诚部分产品实现率高达1,044%(「创未来」计划),但波动剧烈,最低仅3%
2. 抗风险真实案例
张兰(俏江南创始人)
2015年资产冻结期间,通过香港保单保住3100万美元(约2亿人民币),成为唯一未被查封资产贾跃亭
技术性离婚前,为家人购买7500万美元香港寿险信托,隔离债务风险刘春(前搜狐副总裁)“2015年后投资清零,幸亏买了香港保险守住底线”
三、逐条反驳郎咸平“七大骗局论”
郎咸平指控 | 数据真相 | “7%收益需活到100岁” | 友邦「盈御未来」30年IRR达6.5%(监管上限),无需超长持有 | “提前退保血本无归” | 香港监管强制披露前3年现金价值,其亲戚案例因未满2年退保违约 | “健康告知=拒赔陷阱” | 2024年香港保险仅15.5%拒赔因未披露病史,故意隐瞒为主 | “律师费比理赔金高” | 香港保险投诉局免费处理争议,2024年纠纷率<0.3% | “地下保单不受法律保护” | 刻意混淆合法投保与地下保单的区别。香港《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凡经持牌中介、本人赴港签署的保单均受法律保护 |
四、理性投保指南:绕过恐慌营销的四个要诀
1. 认清产品本质
香港储蓄险是超长周期资产配置工具,适合15年以上持有需求。若3-5年需用资金,货币基金或国债更合适!
2. 验证分红实现率
投保前务必索取保险公司5年以上分红达成率报告。如友邦、保诚等老牌机构普遍超85%,新公司则需谨慎!
3. 跨境风险管控
汇率对冲:配置美元保单+人民币资产对冲汇率波动外汇合规:单笔保费不超过50万人民币,避免触发反洗钱审查
4. 选择合法渠道
登录香港保监局官网核查中介牌照,拒绝“远程签约”“跨境代办”等违规操作
结语:名人言论≠真相
当郎咸平声称“保险都是骗局”时,张兰的2亿资产正因港险得以保全;当他说“收益难实现”时,30年4倍增值的保单正在兑付。
反思:我们为何总被“恐慌营销”俘虏?
郎咸平现象背后是公众对复杂金融产品的认知焦虑。
但可悲的是,当一位为泛亚站台、被投资者追打、私德破产的“教授”突然变身正义使者时,竟仍有大批人盲目追随。
真正的骗局,从不是某个金融产品,而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兜售恐慌的生意。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管理的工具,既非暴利神器,也非洪水猛兽。
在利率下行的大时代,香港保险仍是资产配置的可行选项,但必须明白:
1.所有非保证收益都需用历史数据验证
2.流动性折价是长期复利的必然代价
3.跨境资产必须匹配真实需求而非投机心态
金融市场的进步,永远建立在理性认知而非情绪狂欢之上。
撕碎名人的伪装面具后,我们更该拾起的,是独立思考的勇气!
本文数据核查依据:
香港保监局2025年GN16新规文件各保险公司2020-2024年分红实现率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典型案例
作者:微信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