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0

郎咸平再轰香港保险!是真坑还是被误读?拆解争议,看清价值

[复制链接]

609

主题

609

帖子

183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37
发表于 2025-7-9 0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郎咸平一则炮轰香港保险的视频,瞬间刷屏。他直指港险“收益虚假、退保巨亏、理赔艰难、维权成本高”,让不少潜在买家望而却步。

回看郎教授过往言论,对保险的态度堪称“过山车”:早年断言“保险就是搞传销”,四年后却盛赞其为“家庭财务安全垫”,坦言自己已配置不少。此番矛头转向香港保险,未来是否又会“真香”?我们不得而知。



但无论郎教授如何变,今天我们需要客观拆解其核心观点,穿透争议,看清香港保险的真实价值。

争议一:演示收益是骗局?要活70年才回本?

郎氏观点:想拿到演示的7%收益,得活到70岁以上,前15年保险价值为零。

香港分红险的收益确实非保证,7%是预期收益,实现需要时间。这正是分红险的特性——长期复利滚动,而非短期暴利。将其简单等同于“骗局”,有失偏颇。

保险公司敢于演示,绝非空谈,背后是精算团队基于“全球资产配置+长期复利”模型的严谨推演。

为何敢锚定7%?核心逻辑有二:

1.全球资产配置威力: 港险资金并非局限一隅,而是像全球猎手,布局美股巨头、港股翘楚、新兴市场潜力股等。过去30年,标普500平均年化回报约10%,港股恒指长期潜力在6%-8%,专业团队通过组合优化,将7%作为长期目标具备现实基础。

2.美元计价的战略价值: 港险以美元计价,本身即是“财富保护盾”。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常态化的背景下,持有美元资产是对冲单一货币风险的重要策略,其战略意义远超单一收益率数字。

对比内地: 内地分红险受限于投资范围(侧重国内、权益比例低),预期收益普遍在3%左右。港险依托更广阔的全球视野,即使最终未能100%达成预期,长期回报潜力相对优势显著。

小结:只盯着7%实现的“难度”,却忽视全球配置带来的跨周期回报潜力和美元资产的战略价值,是将复杂金融工具简单化、短视化的误读。

争议二:前期退保损失大,是陷阱?

郎氏观点:前期退保损失巨大,坑人。

前期退保有损失,是全球储蓄型保险的通用设计,非香港独有。保险本质是长期契约,非银行活期存款。

中途退保相当于“毁约”,承担相应成本(如现金价值低于已缴保费)是契约精神的体现。指责其“流动性差”,如同抱怨房贷提前还款需付违约金——规则前置,选择在你。

核心问题在于: 购买储蓄险的核心目的应是长期财务规划、财富保值增值或传承。若抱着短期理财、随时套现的心态购买,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工具。

小结:储蓄险的流动性设计是其长期属性的必然结果,非陷阱。关键在于明确自身需求,匹配产品特性。

争议三:收益差异大,因为投资比特币?

郎氏观点:港险收益差异大,因部分公司投资比特币。

此说法是对香港成熟金融监管体系的无视,纯属臆测。

香港保监局对保险资金运用有严苛规定:核心投资必须集中于债券、股票(蓝筹/优质)、优质房地产、基建等多元化、稳健的传统资产,尤其以固收类为主(主流公司配置超70%)。高风险投机性资产(如比特币)在监管框架下基本无生存空间。

香港头部保险公司公布的分红实现率平均达80%-90%以上,是其投资策略稳健性的有力背书。

消费者对策: 选择产品时,主动查阅保险公司披露的历史投资组合和分红实现率报告,筛选实力雄厚、风格稳健、历史表现透明的机构。

小结:将正规保险机构的专业全球投资曲解为“比特币赌博”,是对香港监管和专业运作的双重误解。

争议四:健康告知严格是刁难?

郎氏观点:(隐含)健康告知过于严苛,不利消费者。

如实告知健康状况是全球保险业的基石原则。香港实行“无限告知”(要求披露所有已知重要事实),内地是“有限告知”(问什么答什么),但核心都是最大诚信原则。

严格告知绝非刁难,而是维护保险公平性的基石:防止带病投保导致的逆选择,确保风险池合理,保障全体投保人利益和保费公平性。

关键点: 只要投保时诚实、全面、按要求申报健康状况,后续理赔风险极低。

小结:健康告知是保险公平运作的保障,非障碍。诚信申报是顺利获得保障的前提。

争议五:理赔维权成本高?

郎氏观点:在香港理赔维权成本高昂。

此说法严重夸大。据统计,香港保险理赔纠纷诉讼率不足0.1%,绝大多数理赔通过正常流程顺畅解决。

高效渠道: 香港设有保险投诉局,专责处理小额理赔纠纷(通常涉款百万港元以下),流程高效、成本低廉,无需轻易诉诸法庭。

关键点: 理赔顺畅的基础在于投保时看清条款、理解保障范围、如实告知,并保留好相关单据。

小结:极少数纠纷案例不能代表整体。完善的投诉机制保障了消费者权益,理赔并非想象中艰难。

争议六:外汇管制是购买障碍?

郎氏观点:外汇管制(年5万美元购汇额度、大额支付上报)限制购买。

5万美元额度: 对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基础配置需求已足够。此政策是国家外汇管理平衡居民合理用汇与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

大额支付上报: 是反洗钱的常规监管手段,针对非法资金流动。合法、真实的保险交易,资金来源清晰,上报仅是流程,不构成实质障碍。

应对策略:

合理规划年度购汇额度。

对于超限额的真实需求,凭相关证明材料仍可办理购汇。

赴港签约是劣势?

郎氏观点:(隐含)需亲自赴港签约不便。

赴港签约是香港监管的硬性要求,核心是保障消费者充分知情权,确保面对面完成签约流程,杜绝“地下保单”(违法销售)。

将其视为体验香港、与专业顾问深入沟通的机会,未尝不可。关键在于选择正规持牌经纪人,按流程操作。

结语:穿透争议,价值何在?

2024年数据是市场最有力的回应:香港全年新造保单保费飙升至2198亿港元,同比激增21.4%,创历史新高;其中内地访客贡献628亿港元,占比28.6%,同比增长6.5%,逼近2016年巅峰水平,成为近八年次高。真金白银的投票,印证了香港保险穿越周期的吸引力。

剥开舆论迷雾,香港保险的核心价值在于:

“美元资产 + 全球配置”双引擎: 对冲单一货币风险,捕捉全球增长机会。

成熟的跨境金融工具: 在财富保值、长期增值、跨代传承中扮演独特战略角色。

与其被情绪裹挟,不如:

1. 查:保险公司历史分红实现率、投资组合。

2. 读:保单条款核心权责(保障、收益、退保规则)。

3. 理: 自身财务目标、风险承受力、长期规划需求。

在复杂的金融决策面前,独立思考的重量,远胜百场喧嚣的争论。看清本质,方能把握价值。

掃碼免費拿港險避坑指南!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46 , Processed in 0.0381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