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回复: 0

香港保险有哪些?一个内地人的"踩坑"实录,看完你就不会被忽悠了

[复制链接]

654

主题

654

帖子

19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72
发表于 2025-7-9 18: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金融中心


说到香港保险,我想起了三年前一个朋友的经历。

那时候,他刚拿到年终奖,手里有点闲钱,就被朋友拉去听了一个关于香港保险的分享会。回来后,整个人都兴奋得不行,逢人就说香港保险多好多好。

"你知道吗?香港的保险比内地便宜30%!而且理赔超快!"

然后呢?他真的跑去香港买了一份储蓄险。
香港保险到底有什么魔力?

先说说为什么这么多人对香港保险趋之若鹜。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保险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确实很高。据统计,香港有153家获授权的保险公司,其中只有82家是在香港注册的,其余的来自世界各地——英国12家、德国6家、法国3家、加拿大3家、瑞士3家、日本3家,甚至还有来自百慕大、新加坡、意大利的保险公司。

这种国际化的竞争环境,确实让香港的保险产品在某些方面更有优势。

比如说,香港保险可以用美元、港币、人民币三种货币投保,这对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人来说,确实很有吸引力。内地的保险只能用人民币,这个差别还是挺明显的。

但是,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我们来聊聊香港保险的主要类型

储蓄险:最受争议的"理财神器"

储蓄险可以说是香港保险里最有争议的产品了。

很多人买储蓄险的理由很简单:强迫自己存钱。但说实话,如果只是为了存钱,把钱存银行然后把卡剪了,效果不是一样吗?

储蓄险的问题在于,它想要脚踏"保险"和"投资"两条船,结果往往是两边都不讨好。

从保险角度看,储蓄险的保额通常很低,出了事也不会给你太多钱,而且这些钱本质上还是你自己存进去的。从投资角度看,收益率通常也不如其他理财产品。

有个做保险的朋友跟我说过一个数据,让我挺震惊的:买储蓄险相比做资产配置,可能会让你损失几百万。因为长期来看,资产配置的效率比储蓄险高了至少3倍。

当然,这不是说储蓄险完全没用,对于那些真的控制不住自己花钱的人来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你得清楚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
重疾险:香港的确有优势

说到重疾险,香港保险确实有一些优势。

最明显的就是保障范围更广。香港的重疾险通常覆盖的疾病种类更多,而且理赔条件相对宽松一些。

还有一个比较实在的优势,就是香港重疾险的保费通常比内地便宜20%-30%。这主要是因为香港人的平均寿命更长,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是,买香港重疾险也有不少麻烦:

首先是理赔问题。虽然香港保险公司的理赔效率确实不错,但如果真的出了事,你需要提供的医疗证明、病历等,都得符合香港的标准。有时候内地医院开的证明,香港那边不认。

其次是汇率风险。如果你买的是美元保单,人民币贬值的时候你是赚的,但如果人民币升值呢?
医疗险:看起来美好,用起来麻烦

香港的医疗险保额确实高,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的保额,看起来很诱人。

但问题是,这些高保额的医疗险,通常只能在香港或者指定的海外医院使用。如果你想在内地看病,很多费用是不报销的。

而且香港的医疗费用也不便宜。我听说过一个例子,在香港做个阑尾炎手术,花费可能是内地的5-8倍。虽然保险能报销,但那个就医体验,真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香港保险国际化程度高多币种选择内地保险监管严格理赔便利VS关键差异
✓ 保费相对便宜✓ 产品选择丰富✗ 理赔程序复杂✗ 汇率风险✗ 监管风险✗ 退保损失大
买香港保险,你可能遇到的坑

第一个坑:理赔没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很多人被告知香港保险理赔很快很简单,但实际情况呢?

我那个朋友就遇到过问题。他买的储蓄险到期要取钱,结果发现需要提供一大堆证明文件,还要证明他确实是当时的投保人。折腾了好几个月,最后还是通过朋友关系才顺利解决。

而且,如果你买的是重疾险,理赔时需要的医疗证明必须符合香港的标准。有时候,内地三甲医院的诊断报告,香港保险公司都不认,还得重新去指定医院检查。
第二个坑:汇率风险比你想象的大

很多人冲着美元保单去买香港保险,觉得能对冲人民币贬值风险。

但汇率是双向波动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呢?你的保单价值就会缩水。

特别是对于长期储蓄险,一买就是几十年,这么长时间里汇率会怎么变化,谁也说不准。
第三个坑:退保损失可能很大

香港保险的退保条款通常比较严格。

特别是前几年,如果你想退保,损失可能高达保费的60%-80%。这比内地保险的退保损失还要大。

我见过一个案例,一个人买了香港的储蓄险,第三年因为急需用钱想退保,结果发现只能拿回不到40%的钱。
第四个坑:监管环境变化的风险

这可能是最大的风险了。

随着内地对外汇管制的加强,买香港保险变得越来越困难。以前可以用银联卡直接刷,现在基本不行了。

而且,如果未来政策进一步收紧,你的保单可能会受到影响。这种不确定性是很大的风险。
腾讯式保险创新:内地保险的新玩法

说到保险创新,不得不提微保这样的互联网保险平台。

腾讯的微保就很有意思。他们不追求产品的多多益善,而是认为用户需要的是少数最好的产品。所以他们只跟市场头部15%的保险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严选的保险产品。

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微保管家"服务。每个付费用户都有一个专门的管家,理赔的时候有专人跟进,甚至当用户和保险公司有冲突时,还会帮忙争取权益。

据说,微保已经帮超过一千人争取到了本来保险公司不准备赔的赔款,争取了几百万的赔偿。

这种模式其实很有意思,它解决了传统保险理赔难的痛点。
我的建议:理性看待,谨慎选择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香港保险。

对于某些特定人群,香港保险确实有它的价值:

适合买香港保险的人:
    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高净值人群经常往返港澳的人对美元资产有需求的人确实需要高保额医疗险,且愿意去香港就医的人

不建议买香港保险的人:
    普通工薪阶层对汇率风险敏感的人希望理赔手续简单的人资产主要在内地的人


保险选择思考最后的忠告:别被情绪主导决策

买保险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冲动消费。

不管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我那个朋友最后怎么样了?他的香港储蓄险现在还在交费,但他已经不再向别人推荐了。用他的话说:"收益确实不如预期,而且麻烦事一大堆。"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不是投资。如果你真的需要保障,内地的保险产品已经足够好了。如果你想投资,有太多比保险更好的选择。

记住,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最重要的是,不管买什么保险,都要看清楚条款,了解清楚风险,别被销售话术蒙蔽了双眼。

毕竟,保险买的是安心,而不是麻烦。

======
关于作者

------

苏江:AI专家,深耕家庭资产规划、全球资产配置、出海及保单规划领域。

欢迎微信交流。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59 , Processed in 0.0371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