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香港保险大变局!7%时代落幕,新规下如何守住财富?

[复制链接]

606

主题

606

帖子

182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8
发表于 2025-7-10 13: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月底的尖沙咀港威大厦人潮涌动,拖着行李箱的内地客户挤满保险签约室,百万美元级保单在最后时刻匆匆敲定——这一切,都因7月1日香港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新规正式落地而改变。

      “演示利率≠保证收益”——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吕愈国反复强调的这一原则,却未能阻挡2025年6月末的投保狂潮。在政策生效前的最后一周,尖沙咀核心商业区的保险公司签约室被挤得水泄不通,部分代理人连续多日加班处理大额预缴保单,业务量较往年同期激增300%以上。

        这场热潮的导火索是香港保监局今年2月发布的《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自2025年7月1日起,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由原有水平下调至6%,非港元分红保单演示利率上限则为6.5%。

        香港保险市场正式告别“7%时代”。



香港保险6月底狂潮01

演示利率的“限高令”,为何在此时落地?

        香港保监局此次政策调整,剑指近年来行业内愈演愈烈的演示利率竞争乱象。在2024年香港新造保单保费总额达到2198亿港元,同比激增22%的背景下,标榜“7%复利”的分红险成为增长主力。

        “部分保险公司通过设定7%以上的预期回报率吸引客户,却未充分披露非保证收益的波动性和风险。”香港保监局执行董事吕愈国指出,这种销售手法可能违反“公平待客”原则。

        更令人担忧的是产品设计背后的隐患。为维持高演示利率,部分产品的保证收益率被压缩至接近成本线,过度依赖高风险资产配置支撑非保证收益,埋下潜在兑付隐患。资深保险精算师徐昱琛分析认为:“香港保险演示利率上限下调并非意味着保险公司无法实现较高回报。”数据显示,香港保险业整体的分红实现率平均在90%以上。

         吕愈国明确表示,新规仅约束销售文件的“宣传上限”,而非强制约束实际收益下限。保险公司仍可向投保人派发高于上限的红利,新规不会改变既有保单的未来实际分红水平。
02

停售潮与调整潮,港险市场格局重塑

7月1日成为香港保险市场的分水岭,多家保险公司主力产品迎来重大调整:

    彻底停售的产品包括友邦的“充裕未来·盈尚”、“活耀储蓄”,永明的“万年青·尊享储蓄计划”等。这些产品在6月30日后已关闭投保通道,且无直接替代版本。


    条款调整的产品则更为广泛:富卫的“盈聚天下”、友邦的“盈御3”等并非“停售”,而是从7月1日起调整分红演示,如长期IRR从7%降至6.5%。

        具体来看,友邦的“盈御多元货币计划3”在乐观情景下收益下调2%-5%,但中档收益维持不变;宏利的“宏挚传承”在当前及乐观情景下收益降低3%至4%;保诚的“信守明天多元货币计划”(除英镑保单)全情景收益均有所下调。

        保险公司迅速推出应对策略。友邦在7月1日启动新一轮优惠活动,预缴保费的客户可获得最高5.1%的保证年利率优惠。

        安盛的“盛利储蓄计划”和“尊尚盈家”寿险计划则直接停售,由新产品填补市场空缺。


03

新规下的港险,核心优势是否依然存在?

        尽管演示利率下调,香港保险对内地客户的吸引力依然强劲。2024年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赴港投保全年贡献保费628亿港元,同比增长6.5%,占全港保费比重达28.6%。

        在产品选择上,内地客户93%的保费投向具有分红属性的产品:终身寿险(506亿港元,占80.5%)、储蓄寿险(67亿港元,占10.6%)及年金险(10亿港元,占1.6%)。

        香港保险的核心优势究竟何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关键在于底层资产的差异:

        “香港保险的优势是有相对灵活的资产选择——全球资产配置,尤其是当前美元资产的收益率比人民币资产要高得多。”天职国际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分析道。

        徐昱琛进一步解释:“当前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超过4%,而国内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利率一般只有1-2%左右,二者名义利率相差约2-3个百分点。”

        京华世家家族办公室海外产品总监朱文正补充道:“香港保险可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同时部分保障类险种确实有高性价比的费率优势,其大额寿险可更方便地和各离岸地信托结合。”
04

投保人须知:理性决策的四个关键点

面对新规后的香港保险市场,潜在投保人需把握四个关键:

    认清演示本质。香港保监局强调,演示利率只是“合理的参考水平”,非保证收益的波动性和风险必须纳入考量。内地消费者习惯将公布利率视为必然实现收益的思维需要调整。


    穿透历史数据。2023年数据显示,约四成香港分红险产品未能100%达成当初演示的收益目标,实际分红实现率在85%至107%间波动。投保前应查阅保险公司长期分红实现率记录。


    把握持有周期。许多高演示收益需极端长期持有才能实现。如某重疾险想实现7%收益率需持有100年;若持有30年,实际收益仅约4%。中途退保可能导致收益率骤降至5%以下。


    匹配真实需求。若计划短期提取资金,可考虑现金价值增长迅速的快返型产品;对于长期财富传承需求,多元货币计划或终身寿险更为适合。
05

行业新局:从收益竞赛走向价值竞争

        香港保监局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行业竞争从单纯的高收益演示转向更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众安咨询产品高级专家崔成指出:“降低演示利率上限之后,可以促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而不是单纯依赖高预期收益率来吸引客户。”监管层也要求强化对分红险实现率的披露。崔成建议:“监管需要持续强化对分红险实现率的披露要求,要求保险公司公开长期历史数据,以提升透明度。”

        市场已开始分化:保守型产品因收益率下调导致短期销量下滑,部分公司推出优化后的6.5%产品组合,通过提高保证收益比例增强吸引力。

        未来,投保人决策依据将从演示利率的数字比拼,转向对保险公司实际投资能力、分红实现率及资产负债匹配度的综合评估。



        保险签约室的人潮已散去,但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一位在6月底赶赴香港投保的上海客户展示了她那份沉甸甸的保单:每年缴费1000多美元,25年缴清,30年后账户预期价值37000美元。“就当存钱了”,她笑着说,眼神里带着期待也带着不确定。

        数据显示,如果持有相关产品30年,7%与6.5%复利的差距约8%。但更关键的是,中途退保的实际收益可能仅达预期值的一半。

        新规之下,香港保险正经历一场静默转型。当高利率的喧嚣落幕,保险公司必须用真实的投资能力说话,投保人则需要用更专业的眼光抉择。这场变革没有输家,只有更成熟的市场和更理性的财富管理选择。


如果您对香港保险项目有任何疑问,或需要专业评估和具体项目推荐,长按上方扫描二维码,我们将为您提供一对一专业解答!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59 , Processed in 0.03837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