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7|回复: 0

香港保险“七宗罪”?

[复制链接]

629

主题

629

帖子

18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97
发表于 2025-7-10 1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一个名为《郎咸平:香港保险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的视频在网络上快速传播,郎教授在视频中为香港保险罗列了七宗罪(七个大坑)。我也忍不住带着略微忐忑的心情点开看了一遍,想知道郎教授是从哪些方面犀利地挖掘出了香港保险的问题!但看完视频之后我却沉默了。。。虽然入行没有太久,但我自问也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出郎教授在叙述中的很多不准确的引导和断章取义。应该没道理郎教授——一个资深的金融从业者——自己却不知道这视频中的表述是不够中立和客观的吧?视频中提到一点,说很多清华和北大的学子涌入了香港保险行业。我如今觉得这至少有一个好处:只要清北学子们拿出学习时期10%的研究和严谨来解析保险产品和政策,用专业的态度来做代理人,一定能让保险销售渐渐远离所谓的“熟人局”、避免消费者冲动消费、买完却不知道自己买了什么。诚实和持正是保险销售的底线,我相信高才们的加入会让香港保险在内地消费者的眼中越来越透明和客观。
言归正传,还是来看下郎教授列举的7个问题:01   “ 7%的回报要活到100岁”?说的对,irr7%的远期收益确实需要持有非常长时间才能获得,郎教授想要用“100岁”这个听起来很吓人的时间长度将消费者吓退。后面隐含的意思是,“只有”持有到100岁,保单“才能”达到预期的价值,那它怎么会是值得投资的产品呢?但这就是偷换概念了。我们可以看下香港主流的分红险产品,20年的预期(保证+非保证)收益irr5.6%,30年6.2%,我相信这本身已经是很有吸引力的数字。7%,更像是对于超长期持有的Bonus。但即使是持有二三十年来说,香港分红险也是很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另外,香港分红险在签署保单时,一定会要求投保人阅读投保计划,充分认知产品的预期收益情况、以及其包含保证+非保证收益的不确定性。并且我们也可以从香港保司的官网上查到有过往20年的实际回报比率,可以看到预期收益并非是无稽之谈。

(source: www.prudential.com.hk/performance/long-term-average-actual-total-internal-rate-of-return/tc/index.html)
而长期持有会有更高利益的吸引,也是对抗冲动消费的壁垒。一份好的储蓄险,会像一个沉默而坚定的管家,管住你的钱袋子。
02   “提前取现亏掉一套房”?“如果第3年退保,拿回的钱是0;如果第5年取钱,会导致保单后30年收益缩水亏掉一套房”?不只是香港保险,全世界的保险产品都会有提前退保的“惩罚”。这是因为人寿保险产品,尤其是长期(非定期)保险,是基于长期的风险评估和资金规划设计的,以牺牲流动性来换取较高长期收益。这本就是保险这一金融工具的基本特点,在购买之前,需做好长期投入和持有的心理预期。当然了,香港分红险中也会有一些在投保后即享有80%以上现金价值的产品(基本都是趸交),针对非常在意短期退保价值的客户,也是可以选择的。而提前提取会导致长期收益减少,那更是正常现象呀。本金都减少了,未来收益自然会减少。说白了这不是亏损,而只是少赚而已,将这一点说成是“大坑”着实有点牵强了。
03   “不同产品回报差3倍”?既然说了是不同产品,那就会有不同的缴费周期、不同的投资策略,不同的风险,不同的保障条款(含不含人寿杠杆等)…… 自然回报就是不同的。从来没有100%完美的产品,而只有比较之后更加适合的产品。我也从来不觉得所有人都一定最适合购买收益率最高的那一款分红险产品,而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挑选。分红险并不等同于“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所有上面这三个问题,其实都不是所谓的坑,而只是投保人应该了解的信息。所以,找一位专业的代理人,真正了解了香港分红险是一种什么产品,了解其保证和非保证的产品设计逻辑之后,再决定投保才会让大家都安心。
04   “健康申报有遗漏就会被拒赔”?香港保险遵从的是最高诚信原则。医疗险和重疾险在投保时需要“无限告知”,并真实回答投保健康问卷中涵盖的各种可能影响核保的健康问题,以让保司全面了解投保人的健康风险,做出公平的核保决定。
正是因为这样的“严进”,才有高达96.5%理赔率的“宽出”,和平均3.1天的理赔速度。


(source: 2024年保C理赔报告截图)
此外郎教授的叙述有一点不够准确,如果是投保前未知的疾病,即没有任何检查、或任何症状以让人获悉的疾病,是不会被认为有意欺瞒而拒赔的。
国内的医疗和重疾险大都需要进行保司安排体检,这其实也是一种全面告知。而少数一些免体检的产品,也都有不赔既往症的规定。遵循的底层逻辑都是相同的。
05  “香港保险维权非常困难”?香港的律师费确实很贵,但是绝大部分的理赔纠纷,并不需要上法庭。就像郎教授提到的,可以求助香港保险投诉局(ICB)。它是一个专为解决个人保险合约所引起的金钱纠纷的行业机构,免费为投保人服务,可承接的争议金额也已于今年上调至了150万港币。根据保险投诉局2024年年报,全年一共接受了646宗新投诉,整体投诉比例是很低的。(source: https://www.icb.org.hk/gb/annual_report.html)


06   “大陆居民仅每年仅可购汇消费5万美元以下的保险”?用合规合法的方式来配置保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香港保险本也不是用来转移资产的“地下钱庄”。5万美元/人,也就是15-20万美元每年的家庭额度,相信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都是足够的。而本身已有境外资产配置的中产或富裕家庭,也不受购汇限额的影响。
07  “香港保单必须要在香港签署”?是的,而这也不是一个“坑”,而是对于投保人的保护。在香港投保可以确保投保交易符合香港境内的保险法规,避免保司规避监管,避免投保人被误导销售。在内地签署的香港保单都是非法的,一定不要尝试!而我想这样一个影响家庭未来数十年风险规划的重要决定,也值得专程飞一次。多到香港,更加了解香港在中国经济中的桥头堡作用,也会更加信任香港,信任香港的保险。

写在最后,不论什么金融产品都可以接受质疑,但像郎教授这样以误导性的言语做全盘否定的方式,却不可取。极端的言论容易传播,但如果只听信一边倒的判断,才更容易让人踩坑。大家都可以自行判断香港保险是否适合自身家庭购买,但希望你是在充分了解之后做的决定,而不是被郎教授带的节奏。如果你对香港保险还有疑问,欢迎私信我聊一聊。



奞⪤⊈01ㆿ㨡01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8 11:42 , Processed in 0.03697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