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回复: 0

药品目录大改革,百万医疗将重回巅峰

[复制链接]

212

主题

212

帖子

6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6
发表于 2025-7-11 16: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聊一个对商业健康险的巨大利好,以后商业保险药品目录自费品、丙类品将不受DRG控费影响,另外,商业医疗保险结算与医保结算逐步实现无缝对接。

这样,百万医疗的使用价值将大幅度提升,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保医疗将共同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最近两年,有关医药方面,有个很重要的改变,就是DRG改革。

医保控费带来的困境,就是在医保系统内,如果想要用一些自费药或者原研药,医院很难开出来。

这样就导致,在治疗时,我们即便自费,也没办法在公立医院,找到满意的治疗方案。

另一个就是,如果一旦公立医院开不出原研药、自费药,对严重依赖医保体系的商业保险也造成较大的影响。

基于这种情况,用药自由的诉求也多了起来。

医保局早就关注到了民众的诉求,七月初,提出了商业保险药品目录。

这个目录,不仅能解决自费品的问题,还能让商业保险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今天先和大家聊聊,这个药品目录的细节。

有关药品,医保之前会划分三个目录——甲类药、乙类药、丙类药。

其中甲类药品基本上可以全额报销,乙类药可部分报销,丙类药需要自费。

能报销的甲乙两类药,最近数据是合计3100种左右,丙类药高达15万种以上。这么算,医保能报销的药品种类,也就百分之二左右。

在DRG改革限制下,很多丙类药就很难被开出。

另外,很多效果好的新型药品,也因为昂贵的价格,进不了丙类药名单。

为改善这个局面,最近丙类目录被更改为商业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正式把商业保险的定位提高。

在7月初,在针对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发布会上,提出了增设商保创新药品目录。



细则明确提到了,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的自费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检测的范围。

也就是说,不受DRG控费的影响,也不会因为价格贵而被集采的药品轻易替代。

这样,会对原本的丙类药目录升级。引入一些治疗效果更好的创新药品,纳入到药品目录内。

当然,只有买商业保险的,才能报销目录内的药品。

医保局同时也提到了,以后加快医保和商保的协调,让商保结算更为便捷,具体措施就是让医保和商保协同结算。

这个是非常值得点赞的措施。真的能给我们的就医体验带来很大的升级。

如果实际理赔过的客户,多少都会为收集理赔材料有些头疼。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确实很多,包括出入院证明、医疗发票、医保结算单等等。

如果医保和商保共享数据以后,可以实现一站式结算。

目前,北京积水潭医院已经试点开始执行,患者已经体验到了商业医保报销的便利性。

就是就医后,若有商业保险的话,即可直接同步报销商保部分,提高了效率,同时更加方便。



那这次药品目录改革,最本质的是,商业健康险的价值,终于被官方认证了。

在我们的就医体系内,医保其实一直承担根基的角色。可很多人却误认为,医保能解决一切,没有配置相应的商业保险。

实际上,仅靠医保,是远远不够的。

毕竟,普惠、服务与价格,三者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只购买医保,遇到一些小病,花费大几千的,医保报销一半,余下的自费,我们尚且可以自付。但若是大病,就难以招架了。

涉及到重病治疗的,单次治疗费用至少涉及10万以上;并且涉及重疾,都是长期持续治疗。

这个时候医保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比如单次治疗费用10万以上,医保可能只报销5万左右,余下5万以上的费用就全得靠自费来承担。

若再涉及后续费用,比例也是如此,自费负担很重。

而百万医疗险,不限社保范围,在扣除1万免赔额,有的重疾是0免赔,余下的自费费用就能全部报销。极大帮助到重病患者,节省高额的治疗费用。

之前,在DRG改革后,很多药品,医院开不出了,很多人便开始说百万医疗险以后没有价值了。

这次开设商保药品目录后,百万医疗险的地位会被得到提升,重要性将接近医保。

因为这个目录,明确只有商业保险才能使用,没有的话,就只能自费。

这个政策具体利好从长期的影响来看,无疑是巨大的,对商业保险的利好也是显著的。

百万医疗的普及率将会越来越高。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19 14:55 , Processed in 0.0357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