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年金险锁定3.5%复利=稳赚不赔,好美妙的中国话

[复制链接]

190

主题

190

帖子

58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80
发表于 2025-7-11 18: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我是叉烧!

“年金险锁定3.5%复利”=稳赚不赔”,宣传话术迎风招展!

真相是保险公司用“确定性”掩盖风险错配、用时间差转移成本。

下面从多个维度辣评其背后的逻辑与潜在问题:
一、“锁定利率”的真相:当下诱人,未来可能是枷锁

“锁定3.5%复利”强调利率的长期确定性——无论市场利率如何下行(比如银行存款利率从3%降到1.5%,甚至更低),年金险的收益始终按合同约定的3.5%复利增长。

这确实戳中了当下投资者的痛点:全球低利率环境下,理财收益持续缩水,“保底”成了稀缺品。

保险公司拿到保费后,并不会把钱锁在保险柜里吃利息,而是需要拿去投资(比如配置债券、不动产等)。

当前市场利率处于下行周期,保险公司用3.5%的预定利率设计产品时,实际投资收益率可能已经低于这一水平(行业数据显示,近两年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多在4%-5%,但剔除运营成本后,可用于支付保单利益的“可分配盈余”更低)。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承担了未来“利差损”的风险——即实际投资收益覆盖不了承诺给投保人的收益。

更直白地说:投保人锁定了高收益,保险公司锁定了潜在亏损。

这种“单边锁定”本质上是用投保人的长期资金池,帮保险公司平滑周期风险——现在卖得越多,未来压力越大。

二、“复利”的魔法:时间换空间的游戏,但前提是你能等

复利的魅力在于“利滚利”,3.5%的复利若拉长到20年、30年,收益确实可观(比如100万本金,按3.5%复利计算,20年后约198.98万,30年后约280.68万)。

但这一计算成立的前提是:资金必须长期沉淀,且中途不能动用。

年金险的流动性极差,通常设有“封闭期”(比如前5年退保会有高额损失),且领取规则严格(比如多数产品要求达到退休年龄才能开始领,或按固定年限分期领取)。

如果投保人在封闭期内急需用钱(如购房、医疗应急),退保只能拿回现金价值——早期现金价值可能远低于已交保费(比如交50万保费,第3年退保只能拿回30万);

即使熬过封闭期,若提前支取也会损失部分收益(比如选择部分领取后,后续复利基数减少)。

“复利”的魔法需要用流动性作为代价。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若将短期可能需要动用的资金投入年金险,反而可能陷入“急需钱时取不出,不取又亏本”的困境。
三、“稳赚不赔”的幻觉:忽略通胀与机会成本

“复利增长”“终身领取”,给人一种“稳赚不赔”的错觉,却刻意淡化了两个关键变量:通胀和机会成本。

从通胀角度看,3.5%的复利看似可观,但若通胀率高于此(比如过去20年我国CPI年均涨幅约2%-3%,但医疗、教育等刚性支出涨幅远超这一水平),实际购买力可能并未增长甚至缩水。

举个栗子:现在每月领1万元的年金,30年后若通胀率为4%,其购买力仅相当于现在的约3000元——所谓的“终身现金流”可能只是“保住了数字,丢了价值”。

从机会成本看,将资金投入年金险意味着放弃了其他更高收益的可能性。

比如同样一笔钱,若投资指数基金(长期年化收益约8%-10%),或配置核心城市房产(过去20年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超10倍),潜在收益远高于年金险。

当然,这些投资方式风险更高,但年金险的“绝对安全”恰恰是以牺牲收益弹性为代价的。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有专业投资能力的群体而言,“锁定3.5%”可能意味着主动放弃了财富增值的空间。
理性看待“锁定”,别把保险当理财

“年金险锁定3.5%复利”的本质,是保险公司用合同的确定性对冲市场的不确定性,而投保人则需要用流动性、时间成本和潜在通胀风险换取这份“确定”。

它适合特定人群(如已做好资产配置的高净值客户、有明确养老规划且能长期缴费的中产),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更需要关注的是:

·自己的资金是否有至少10年以上的闲置期?

·是否能接受早期退保的高额损失?

·是否了解通胀对实际收益的侵蚀?

理财的核心是“匹配需求”,而非盲目追求“高收益”或“确定性”。与其被“锁定3.5%”的宣传冲昏头脑,不如先问自己一句:“这笔钱,我能不能等得起?需不需要随时用?”

金融产品的条款再漂亮,也不如符合自身需求的规划来得实在。

加我VX交流????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0 03:44 , Processed in 0.0402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