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0|回复: 0

香港保险VS内地保险对比图:一个老保险人的真心话,哪个更适合普通家庭?

[复制链接]

610

主题

610

帖子

184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40
发表于 2025-7-18 23: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一个朋友发微信问我:"老张,我看网上那些香港保险的对比图,收益率比内地高那么多,是不是应该去香港买保险?"

这不是第一个这样问我的朋友了。作为在保险行业混了十多年的老兵,我发现大家对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数字对比上。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聊聊这两者的真实差异。
▶ 那些年,被数字忽悠过的人们

先说说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

我有个朋友老李,2018年的时候看到某个香港保险对比图,上面写着预期年化收益6.5%,当时内地同类产品才4%左右。老李二话不说,跑到香港买了一份储蓄险。

结果呢?三年后他需要急用钱,想要退保,发现现金价值还没回本。原来那个6.5%是基于几十年后的预期,而且还是"乐观预期"。

储蓄险现金价值增长对比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025万50万75万100万香港储蓄险内地储蓄险投入成本线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触动。数字游戏确实很迷人,但背后的逻辑和风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
▶ 监管环境:严格与宽松的博弈

香港和内地保险最本质的差异,其实在监管环境上。

香港保监局的监管确实严格,偿付能力要求高,公司破产时客户保障更完善。但这种严格是"硬币的两面"——严格的同时,也意味着香港保险的条款更加精确,理赔时"抠字眼"的情况更常见。

我记得有个客户在香港买了重疾险,后来得了某种心脏病,结果保险公司说他的病情不符合条款中的具体定义,只能按轻症赔付30%。同样的情况,如果在内地,很可能就是100%赔付了。

监管环境对比香港保险严格监管条款精确理赔严格跨境维权难产品创新多收益预期高内地保险相对宽松保护投保人理赔便民维权便捷产品相对单一收益稳定

内地的《保险法》明确规定"应赔尽赔",法院判决时也更倾向于保护投保人。这种"温情"确实让人安心,但也意味着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更高,最终会反映在产品定价上。
▶ 产品设计:创新与稳妥的选择

香港保险的产品创新确实值得称赞。

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分红险...各种产品设计灵活多样。特别是储蓄险,可以选择美元、港币、人民币等多种货币,这对有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的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但内地保险也有自己的优势。产品设计虽然相对保守,但胜在稳定可靠。特别是这几年,内地保险的创新步伐也在加快,很多产品的性价比其实并不输给香港。

我有个朋友是做外贸生意的,经常需要美元周转,买了香港的美元储蓄险确实很方便。但另一个朋友是公务员,收入稳定,买内地保险反而更合适。
▶ 汇率游戏:天使还是恶魔?

说到香港保险,就不得不提汇率问题。

2020年疫情期间,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了不少,当时买美元保险的人都乐开了花。但汇率是双向波动的,如果你在高位买入,后续美元贬值,实际收益就会大打折扣。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202020212022202320246.06.57.07.5高点7.3汇率收益期美元保险大赚

而且,每次续保都需要汇款,手续费和汇率成本也不容忽视。我算过,如果频繁汇款,仅手续费就够买一份小额保险了。
▶ 理赔体验:便利性的较量

理赔,是检验保险公司服务的试金石。

香港保险的理赔确实比较严格,需要的材料更多,流程也更复杂。但这种严格有时候也是好事——至少说明他们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例。

内地保险在理赔便民方面做得不错。特别是这几年,很多公司推出了"闪赔"服务,小额理赔当天就能到账。

我有个客户同时持有香港和内地的医疗险。去年他住院手术,内地保险3天就完成理赔,香港保险折腾了半个月。虽然最终都赔了,但体验差别很大。
▶ 分红实现率:承诺与现实的差距

香港保险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高分红预期。但预期就是预期,能否实现是另一回事。

我仔细研究过几家香港大公司的分红实现率历史数据,发现大部分公司能保持在85%-105%之间,这个表现确实不错。但也有个别年份,实现率只有70%左右。

分红实现率对比友邦保险95%平均实现率保诚保险92%平均实现率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内地保险的分红相对保守,但胜在稳定。虽然收益率不如香港保险的预期那么诱人,但基本能够兑现承诺。
▶ 税务考量:隐形的成本

CRS实施后,香港保险的税务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虽然目前中国对个人海外保险收益的征税政策还不明确,但这个"定时炸弹"确实让人担心。特别是大额保单,未来可能面临的税务风险不容忽视。

我建议客户在配置香港保险时,最好咨询专业的税务师,提前做好风险预案。
▶ 适合人群:找到自己的定位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我发现选择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

香港保险更适合这些人群:

有美元资产配置需求的高净值客户、计划移民或子女留学的家庭、经常出国的商务人士、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相应风险的投资者。

内地保险则更适合:

收入稳定的工薪阶层、风险偏好较低的保守投资者、主要在国内生活工作的普通家庭、希望理赔流程简便的客户。
▶ 我的建议:理性选择,分散配置

作为一个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的建议是:

别被单纯的收益率数字迷惑。任何高收益都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产品。如果主要目标是保障,就选择保障型产品;如果是投资理财,要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分散配置。既买一些内地保险解决基础保障需求,又配置一些香港保险进行资产优化。

选择靠谱的代理人。无论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专业负责的代理人都比完美的产品更重要。
▶ 真实案例:不同家庭的选择之路

最后分享几个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案例一:老王,公务员,35岁

老王收入稳定,风险偏好低。他选择了内地的定期寿险+重疾险组合,每年保费1万左右,为家庭提供了150万的保障。简单实用,理赔方便。

案例二:小李,外贸公司老板,40岁

小李生意做得不错,经常需要美元周转。他买了香港的美元储蓄险,既解决了货币配置问题,又为未来养老做了准备。虽然操作复杂些,但很适合他的需求。

案例三:张女士,医生,42岁

张女士属于高收入人群,对保险了解较多。她采用了"双保险"策略:内地买了300万重疾险解决基础保障,香港买了储蓄险做资产配置。虽然保费支出较高,但保障和投资两不误。
▶ 写在最后

保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各有优缺点,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不要被营销话术迷惑,也不要盲目跟风,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记住,最好的保险就是最适合你的保险。买保险不是买彩票,而是为了给家庭一份安心的保障。无论选择哪种产品,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认真阅读条款,理解产品特性。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的差异,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毕竟,保险这件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
▶ 关于作者

苏江:AI专家,深耕家庭资产规划、全球资产配置、出海及保单规划领域。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扫码添加微信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10:59 , Processed in 0.0384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