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回复: 0

香港保险hkinsu:180年金融传奇背后,为什么内地人都在疯狂抢购?

[复制链接]

643

主题

643

帖子

193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39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香港保险,你可能会想到那些穿梭在中环写字楼里西装革履的保险经纪,或者朋友圈里晒着保单的投资达人。但你知道吗?香港保险这个看似高大上的金融产品,背后其实藏着一个长达180年的传奇故事。

从1841年英国人在香港开埠那天起,保险就已经悄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了。那时候的保险可不是现在这样复杂,就是简单粗暴的海上货物保险。商人们担心货船在茫茫大海上翻船,所以花点钱买个心安。
▶ 从"燕梳行"到金融帝国

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细节,当年香港人把保险公司叫做"燕梳行"或者"燕梳公司",这其实是Insurance的音译。你看,连名字都带着浓浓的中西文化碰撞的味道。

香港保险 1841年起源 燕梳行 (Insurance音译)

1845年,保诚保险和怡和保险这些英资老牌公司开始在香港设立办事处。那时候华人对这种西方金融产品还挺陌生的,主要是文化差异太大了。你想想看,传统中国人讲究"未卜先知乃不祥",突然有人跟你说要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灾祸提前付钱,这不是诅咒自己吗?
▶ 时代洪流中的蝶变

真正让香港保险业腾飞的,是香港逐渐成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大背景。战后经济复苏,航运贸易繁荣,保险需求也就水涨船高。

特别是从海上保险扩展到人寿保险、医疗保险,这个转变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不再只是保货物,开始保人命了。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整个社会对风险认知的升级,对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
▶ 数字背后的惊人真相

现在的香港保险市场到底有多牛?我们来看几个数据就知道了。

截至2024年底,香港共有157间获授权保险公司。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不算特别大,但你要知道,香港就这么点地方,人口才700多万,平均每4.5万人就有一家保险公司。这个密度,全球罕见。

更厉害的是,2023年香港保险业总毛保费达到5421亿港元,保险密度位列全球第二,保险渗透率更是世界第一。什么概念?就是说香港人平均每人每年要花8769美元买保险,而且保险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7.2%。

香港保险市场规模

总保费 5421亿港元

保险密度 全球第2

渗透率 世界第1

保险公司 157家
▶ 内地客户的疯狂涌入

最有意思的现象是,内地客户成了香港保险市场的绝对主力军。2024年首三季度,人寿保险年度化保费超过970亿港元,占市场总保费的89.8%。而在这里面,内地访客业务简直就是增长引擎。

我认识一个做香港保险代理的朋友雅妮,她跟我说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疫情前最火的时候,她经常遇到一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来找她买重疾险的情况。那时候内地中产阶层对香港保险的认知还比较单一,主要就是觉得香港的重疾产品保障好,顺便旅游时买份保险。

但2019年到2022年疫情期间,封关政策让整个行业毛保费下降了5.1%,从业人数减少12.3%。雅妮那几年过得特别难,太久没和客户见面交流,重新开关后甚至都有点不知道怎么跟客户沟通了。
▶ 高净值客户的新玩法

通关后,香港保险市场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大单变多了,年轻人的重疾险保单增多了。

以前主要是中产家庭和中小企业主在买,大多是两三万一年的重疾险,或者一些年缴费1到2万美元的储蓄规划。现在呢?每年缴费10万美元的大单越来越常见。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内地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理念的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风险保障,而是把保险当作全球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工具。
▶ 产品创新的暗战

香港保险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我给你举个例子。

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几乎大同小异,而且一家推出新产品没多久,其他公司很快就会推出同类产品。这种良性竞争极大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香港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保障型和投资型两大类。保障型包括医疗、重大疾病、人寿和意外保险;投资型则主要是各种储蓄分红产品。内地客户最喜欢买的就是大额度高端医疗产品、高收益储蓄分红产品,还有高保障的重疾险和寿险。

香港保险产品结构

保障型 50%

投资型 50%

    医疗保险

    重疾保险

    人寿保险

    意外保险

    储蓄分红

    万能保险

    投连保险

    年金保险
▶ 监管体系的严密防线

香港保险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善的监管体系功不可没。保险业监管局作为独立于政府和保险业界的监管机构,对整个行业实行严格监管。

这套监管体系有多严?我举个例子,所有在内地的香港保险中介都属于违法行为。境内人可以买香港保险,但只能通过香港持牌理财顾问购买,而且必须本人亲赴香港签约。

这种严格的监管虽然增加了购买成本,但也最大程度保护了消费者权益。毕竟涉及跨境金融产品,风险控制必须做到位。
▶ 优势与劣势的辩证法

说了这么多,香港保险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是产品选择多元化。香港保险市场提供的产品种类远比内地丰富,从基础的人寿健康保险到各种投资型保险产品应有尽有。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偏好做出选择。

其次是保费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运营成本低和投资回报率高,这让香港保险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

第三是全球化服务网络。香港保险业与世界各地的保险公司联系紧密,无论客户身处何地都能享受便捷服务。

第四是完善的法规监管。严格的监管体系确保了市场稳定和客户权益保障。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香港保险也有它的劣势。

距离问题首当其冲。客户购买和理赔都可能需要前往香港,增加了时间和金钱成本。

货币风险也不容忽视。港币结算可能因汇率波动带来额外风险。

语言文化差异同样是个问题。不是每个内地客户都能熟练掌握英语或粤语。
▶ 未来趋势的深度思考

站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我觉得香港保险业正面临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数字化转型加速。疫情让所有人都意识到线上服务的重要性,香港保险业也不例外。虽然签约仍需本人亲赴香港,但咨询、核保、理赔等环节都在逐步数字化。

其次是客户结构多元化。香港正在积极拓展超高净值客户群体,包括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人士,以及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客户。

第三是产品创新持续深化。气候风险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新兴领域正在快速发展。特别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巨灾保险需求,香港目前的保障缺口约1亿美元。

第四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跨境理财通"如果纳入保险产品,将为香港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 个人投资者的实战建议

作为一个观察香港保险市场多年的人,我想给个人投资者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盲目跟风。香港保险确实有很多优势,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你需要考虑自己的实际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状况。

第二,选择正规渠道。一定要通过香港持牌的保险代理人或理财顾问购买,避免非法中介。

第三,充分了解产品条款。保险合同通常比较复杂,特别是投资型产品,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必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第四,考虑汇率风险。港币计价的保险产品会受到汇率波动影响,这在投资决策中必须考虑进去。

第五,做好长期规划。保险是长期投资,不要指望短期获得高收益。特别是储蓄型保险,通常需要持有10年以上才能体现优势。
▶ 写在最后的思考

香港保险从1841年的"燕梳行"发展到今天的国际金融中心,这180年的历程其实就是一部东西方文化交融、金融创新不断的历史。

它既承载着传统保险业的风险保障功能,又融入了现代金融的投资理财元素。既保持了英式金融体系的严谨规范,又适应了亚洲市场的独特需求。

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香港保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可以享受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挑战在于需要具备更强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保险产品,都要记住保险的本质是保障而不是投机。理性投资,量力而行,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香港保险带来的价值。

毕竟,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可能是最明智的选择之一。而香港保险,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选择的机会。

======
▶ 关于作者

苏江:AI专家,深耕家庭资产规划、全球资产配置、出海及保单规划领域。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扫码添加微信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7-27 11:40 , Processed in 0.0384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