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回复: 0

香港保险6.5%时代来临:抢购潮背后的理性思考与产品真相

[复制链接]

686

主题

686

帖子

20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68
发表于 前天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6.5%时代来临:抢购潮背后的理性思考与产品真相

说到香港保险,最近真的是太火了。

朋友圈里隔三差五就有人晒去香港买保险的照片,什么"赶末班车"、"7%收益最后机会"的说法满天飞。你可能也在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背后的故事,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934亿港元的疯狂数字

香港保监局刚公布的数据让所有人都震惊了。

2025年第一季度,香港长期业务新单保费达到934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的652亿港元暴涨43.1%。这个数字创下了自2001年以来的最高季度保费记录。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平均每天有超过10亿港元的保费流入香港保险市场。

我有个做保险经纪的朋友跟我说,今年上半年他们公司的业绩比往年翻了一倍还多。客户排队预约,有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几组内地客户。

但这种疯狂的背后,其实有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
7月1日: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日子

今年2月,香港保监局发布了一个重磅文件——《分红保险利益说明演示利率上限应用说明》。

简单说就是,从7月1日开始,港元分红保单的演示利率上限降到6%,非港元的降到6.5%。

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问题就在于,之前很多香港保险产品在宣传时,演示利率可以达到7%甚至更高。现在突然要"限高",自然就催生了"末班车"效应。



我记得有个客户,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买,听说7月1日后演示利率要下调,立马就飞到香港把单子签了。

不过这里有个误区需要澄清。演示利率下调,并不等于实际收益就一定会下降。
演示利率vs实际收益:别被数字迷了眼

很多人把演示利率当成了承诺收益,这是个巨大的误解。

演示利率只是保险公司在销售时给你看的一个"假设情况",就像买基金时看到的"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一样。

真正决定你收益的,是分红实现率。



拿友邦2024年的数据来说,不同产品的分红实现率差别很大,有的超过100%,有的只有60%多。保诚的数据更夸张,最低只有3%,最高能到1000%以上。

这就像买彩票一样,你可能中大奖,也可能什么都没有。
6.5%的收益从哪里来?

说到这里,你肯定想知道,香港保险凭什么敢说能做到6.5%的长期复利?

答案其实很简单:全球化投资。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美债、美股、欧洲债券、亚洲新兴市场,什么都能买。



我看过友邦的投资组合,大概80%是权益类资产,20%是固收类。权益类主要投美股,过去50年标普500的年化收益率是10.83%;固收类主要是美债,现在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4%以上。

这样的组合,理论上确实有可能做到6%-7%的长期收益。

但关键词是"理论上"和"长期"。
香港保险的真正优势在哪里?

很多人买香港保险,其实看中的不只是收益,更多是功能。

首先是货币多样化。友邦环宇盈活支持9种货币,你可以根据需要在港元、美元、英镑、欧元之间转换。



其次是传承功能。香港保险可以指定受益人,可以保单分拆,可以无限次转换持有人。这对高净值家庭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财富传承工具。

还有就是税务优化。香港保险属于离岸资产,在合规前提下可以实现一定的税务筹划。

我有个朋友,企业做得不错,每年利润几千万。他买香港保险主要不是为了收益,而是为了资产隔离和传承规划。
那些不能忽视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好处,我们也得聊聊风险。

第一个是汇率风险。你买的是美元保单,将来提取时人民币汇率怎么走,谁也说不准。

第二个是流动性风险。香港保险通常需要持有10年以上才能看到比较好的收益,前几年退保会有损失。



第三个是分红不确定性。前面说了,分红实现率差别很大,你可能买到表现好的产品,也可能踩雷。

第四个是法律风险。香港保险适用香港法律,如果出现纠纷,你得按香港的法律程序维权。
地下保单:千万别碰的雷区

最近还有个现象特别要注意,就是"地下保单"。

有些不法中介会跟你说:"不用去香港,我们有特殊渠道,在内地就能帮你办。"

千万别信!

根据香港保监局规定,内地居民买香港保险,必须在香港境内签单,必须有入境记录。任何在内地完成的签单,都是无效的。

我听说过好几个案例,客户以为占了便宜,结果理赔时发现保单根本无效,钱打了水漂。
理性看待香港保险热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香港保险到底值不值得买?

我的观点是:适合的人买,不适合的人别跟风。

如果你有以下需求,香港保险确实值得考虑:

资产全球化配置需求,希望持有美元等外币资产;有财富传承规划,需要灵活的受益人安排;能够承受汇率波动,有长期持有的耐心;对香港法律体系有基本了解,能接受跨境维权的复杂性。



但如果你只是看中那个6.5%的演示利率,或者听别人说收益高就想买,我建议你再仔细想想。
产品选择:不是越新越好

现在市面上的香港储蓄险产品确实很多,友邦环宇盈活、太保金如意、永明万年青、保诚信守明天等等。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前期收益高,有的后期爆发力强;有的回本快,有的传承功能丰富。



选择产品时,不要只看演示收益,更要看公司的历史分红实现率、投资能力、财务实力。

友邦作为行业老大,分红实现率相对稳定;太保金如意主打短期高收益;永明万年青有不错的优惠政策。

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6.5%时代的投资逻辑

演示利率限高到6.5%,其实是香港保监局为了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的举措。

过去确实有些保险公司为了竞争,把演示利率设得过高,给客户不切实际的期望。现在统一限高,反而让市场更加理性。

从投资角度看,6.5%的长期复利收益,在当前的全球利率环境下,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左右,如果保险公司能在权益投资上获得更高收益,6.5%并非不可能。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也需要一点运气。
写在最后

香港保险市场的这波热潮,既有合理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末班车"、"最后机会"这样的营销话术冲昏了头脑,也不要因为一些负面案例就完全否定香港保险的价值。

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仔细研究产品特点,选择靠谱的渠道和顾问,这才是正确的投保姿势。

记住,保险是长期配置工具,不是短期投机工具。无论是6.5%还是7%,都只是一个数字。真正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能否帮你实现财务目标,能否为你和家人提供保障。

6.5%的时代已经来临,但理性投保的时代永远不会过时。
关于作者

苏江:在个人财富管理路上摸爬滚打多年,踩过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投资的坑,深刻理解资产配置的复杂性。现将技术思维应用于财富管理,专门为家庭提供:出海资产配置策略、香港保险优化方案、个性化养老规划。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逻辑,又有实战血泪史。有投资困惑、保险疑问、养老焦虑的朋友,都欢迎联系我咨询。添加微信,每日限定3人免费定制香港保险计划书。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2 03:33 , Processed in 0.0360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