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回复: 0

一季度狂揽300亿!香港保险明明超麻烦,为啥内地人还在疯抢?

[复制链接]

699

主题

699

帖子

210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7
发表于 昨天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一季度,香港保险市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港新单总保费飙至934亿港元,同比暴涨43%,创下历史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其中约300亿港元来自内地客户。



一季度狂揽300亿!香港保险明明超麻烦,为啥内地人还在疯抢?

明明买香港保险要亲自赴港、换汇缴费、处理纠纷还得跨境,比在内地随手点个链接投保麻烦多了,为啥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自找苦吃"?今天咱们就把这笔"麻烦账"和"价值账"算清楚。

一、买港险,到底有多麻烦?

对比内地保险"线上点一点,10分钟搞定"的便捷,香港保险的每一步都藏着"门槛"。

(一)空间和时间成本:跨城奔波成标配

1. 合规要求严格:按照香港保险的规定,投保人必须亲自赴港签约,否则保单可能不受两地法律保护,后续理赔、保全等权益无法保障。

2. 地域成本差异:对大湾区居民来说,赴港可能只是周末短途出行;但对北京、上海等北方城市居民而言,需承担往返高铁/机票费用、签注办理成本,还要耗费1-2天时间,综合成本显著更高。

(二)资金汇兑成本:换汇、转款处处受限

1. 购汇额度限制:香港保单多以美元或港币计价,需将人民币换汇缴纳保费。目前每人每年购汇额度为5万美元,若购买百万美元级储蓄险,需拆分多年缴费或通过家人账户分散购汇,操作繁琐。

2. 跨境转款麻烦:保费如何合规转出、理赔款如何合法换回人民币,每一步都可能产生手续费,还需时刻关注外汇政策变化。

(三)纠纷处理成本:跨境维权太难

1. 沟通障碍:香港保险客服多以粤语或英语服务,普通话沟通易出现信息偏差。

2. 维权成本高:若发生纠纷,需赴香港法院起诉,不仅要承担跨境奔波成本,香港高昂的律师费也会大幅增加维权难度。

3. 其他隐性成本:还包括账户开户、税务申报、保单流动性限制(提前退保可能亏损)等问题。

二、这些优势,让麻烦变得"值回票价"

既然这么麻烦,为啥还有人愿意买单?说到底,当一件东西的价值足够高时,人们会甘愿为它支付"麻烦成本"。香港保险的核心吸引力,藏在三个关键词里:高收益、美元资产、财富传承。

(一)收益差距:20年多赚66万,覆盖所有麻烦

1. 利率对比明显:2025年"831新规"后,内地分红险保底利率降至1.75%,实际收益(保底+分红)约3.5%;而香港储蓄险演示IRR(内部收益率)普遍超6%,头部公司(友邦、宏利、安盛)历史红利兑现率达90%以上。

2. 收益计算案例:同样投100万,内地分红险按3.5% IRR计算,20年后为199万;香港储蓄险按5%实际收益计算,20年后为265万,差额66万,足以覆盖前期麻烦成本。

3. 收益来源:香港保险公司依托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投资美股、美元固收等),长期收益空间更大。

(二)美元资产:普通人能触达的"风险对冲神器"

1. 单一货币风险凸显:近年人民币汇率波动让更多人意识到"货币多元化"的重要性。

2. 便捷的配置渠道:相比QDII基金额度紧张、境外买房门槛高,香港保险只需赴港签单即可合法持有美元资产,且收益演示稳定。

3. 适配场景:对有留学、移民、海外消费计划的人来说,相当于提前储备"美元现金流"。

(三)资产隔离+财富传承:比内地保险更灵活

1. 资产隔离更彻底:香港法律体系下,婚姻纠纷中保单现金价值通常不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债务纠纷中,非恶意转移的保单现金价值难被强制执行。

2. 财富传承功能灵活:
- 无限次变更受保人:爷爷的保单可传给父亲、再传给孙子,像家族信托一样世代延续。
- 保单分拆功能:一张1000万的保单可拆分成多份,精准分给不同子女,避免传承纠纷。

三、不是人人都适合,这三类人更该考虑

香港保险的优势明显,但它并非"万能药",甚至不适合大多数人。如果你符合这三类情况,不妨重点考虑;如果不符合,盲目跟风只会徒增麻烦。

(一)有明确美元支出需求的人

1. 适用场景:未来有持续美元开销(如孩子赴美留学、退休后移民、海外投资项目)。

2. 实际价值:例如每年需5万美元留学费用,投保年缴10万美金的储蓄险,10年后分红可覆盖开支,还无需年年操心购汇额度。

3. 注意点:若生活开支全用人民币,买港险反而会增加汇兑麻烦。

(二)资产量较大的高净值家庭

1. 门槛参考:家庭可投资资产低于100万,或资金主要绑定房产,港险优势难以凸显。

2. 核心价值:当资产量足够大时,对冲风险、资产隔离和财富传承成为刚需,香港保单的法律保护和灵活功能可解决"富不过三代"的隐忧。

(三)能接受长期投资的"耐心投资者"

1. 时间要求:香港储蓄险的复利效应需长期发酵,通常持有15年以上才能体现收益优势。

2. 风险提示:若追求短期回报或资金可能随时动用,提前退保大概率亏损,此类情况不适合买港险。

四、结语:算清"价值账",再付"麻烦费"

香港保险的走红,本质是一场"价值与麻烦的权衡"。当高收益、美元资产、灵活传承这些价值,足以覆盖赴港、换汇、跨境维权的麻烦时,它自然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但请记住:没有完美的金融产品,只有适合自己的选择。在跟风买港险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优势吗?我能承受这些麻烦吗?算清这两笔账,再做决定也不迟。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2 00:12 , Processed in 0.1260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