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0

香港保险为何突破6.5%?内地降至2%后的新选择

[复制链接]

782

主题

782

帖子

23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56
发表于 2025-8-12 06: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为何突破6.5%?内地降至2%后的新选择

在全球降息潮的大背景下,一个对比显得格外扎眼:内地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下调至2%,而香港保险却能保持6.5%的演示收益。

这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反映的是两地保险市场截然不同的投资环境和监管思路。
内地保险:被限制的投资范围

说到内地保险收益下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保险公司不给力"。但事实远比这复杂。

内地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几乎只能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这就像让一个厨师只能用三种食材做菜,再高超的技艺也难以施展。

人民币资产本身的收益水平就不高。最直观的例子是定期存款:内地人民币定存利率在1%左右徘徊,而香港美元定存能达到3%以上。

更关键的是,内地可投资标的高度关联。房地产、城投债、信托产品,这些底层都跟地产和基建挂钩。一旦这个领域表现不佳,连锁反应就会波及整个投资组合。
香港保险:全球配置的优势

香港保险的高收益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更广阔的投资天地。

香港保险公司可以投资全球市场,美债、欧债、亚洲高收益债券,还有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选择面比内地宽广得多。

以友邦为例,其2024年总投资资产达到2553亿美元。投资地区分布中,虽然亚洲占比较高,但这恰恰体现了专业的区域配置策略——在熟悉的市场中寻找更好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香港保险的底层资产关联性较低。美元债券、亚洲股市、欧洲市场、新兴市场,这些资产往往不会同时下跌,分散了风险。
6.5%时代的新产品

香港保监会在6月30日设定6.5%的演示收益上限,本意是防止恶性竞争。但这个"限高"水平,依然远超内地的2%。

友邦刚推出的环宇盈活储蓄计划,就是在这个新规框架下的代表产品。这款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只是收益率能在第30年达到6.5%,更在于功能设计的全面升级。



产品支持9种货币转换,这在汇率波动时代显得格外重要。当人民币贬值时,美元资产能起到天然对冲作用;当人民币升值时,又可以考虑转换回来。

保单分拆功能更是亮点。从第1年开始就能拆分,每年可以多次操作,甚至每天都能拆分一次。这种灵活性让一份保单能够适应不同的人生阶段和财务规划。
真实案例:35岁程序员的选择

认识一位35岁的程序员朋友,年薪80万,但对未来充满忧虑。互联网行业的不确定性,加上国内理财环境的变化,让他开始重新思考资产配置。

经过三个月深入研究,他最终选择了友邦的储蓄分红产品,5年缴费,每年1.4万美金,总投入7万美金。

他的逻辑很清晰:即使按保守的5%年化收益计算,30年后这7万美金也能变成30多万美金。而如果放在国内理财,按2.5%收益算,30年后只有约14.7万美金。

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变化。有了这份"安全垫",他反而敢于在职业上做更大胆的选择,去年成功从大厂跳到了更有潜力的创业公司。


分红实现率:关键的考量因素

当然,再漂亮的演示收益都只是预期。真正的收益表现,要看分红实现率。

友邦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当出色。2024年公布的63款产品中,分红实现率最低64%,最高达到169%,平均值93.1%。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假如某款产品演示收益是6%,按93%的实现率计算,实际收益约为5.6%。即使打个八折,也远超内地产品的水平。


投资逻辑的本质差异

深入分析会发现,香港保险本质上就是"固收+基金"的组合。

内地的固收+产品,投资标的是国内债券和A股;香港保险的固收+,投资的是全球债券和全球股权,再加上另类投资如私募股权、房地产基金、对冲基金等。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收益潜力上,更体现在风险分散效果上。当某个地区或某类资产表现不佳时,其他资产能够提供缓冲。

有意思的是,香港保险还有一个内地产品没有的特色:通过牺牲一定流动性来换取本金保证。这种保本机制的嵌入,让产品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兼顾了安全性。
理性看待风险

说了这么多香港保险的优势,但风险同样需要正视。

汇率波动是最直接的风险。美元保单意味着最终收益会受汇率影响。不过从长期看,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抗通胀能力相对更强。

分红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考虑。虽然友邦等公司的历史分红实现率不错,但未来表现仍有变数。选择实力强、投资策略稳健的保险公司至关重要。

流动性限制同样重要。这类产品通常需要长期持有,早期退保可能面临本金损失。


配置策略的建议

对于有条件的投资者,香港保险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应该是全部。

建议将其定位为"安全垫"配置,用于应对长期目标如养老、子女教育等。这部分资金的特点是不急用,可以承受较长的锁定期。

在产品选择上,除了关注演示收益,更要看重保险公司的投资实力、历史分红表现、产品功能的丰富程度。

年龄也是重要考量因素。越早配置,成本越低,复利效应越明显。35岁买和45岁买,保费差距可能达到30%以上。
展望未来趋势

全球低利率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这意味着香港保险的相对优势会持续存在。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跨境投资渠道开放。但在当前框架下,香港保险仍是少数几个能够合规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选择。

监管层面,香港保监会的6.5%限高政策,实际上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险公司会更注重产品功能创新和投资能力提升,而不是单纯的收益率竞争。

从投资者角度看,这是一个需要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从单一市场投资转向全球配置,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长期财富管理,观念的转变比产品选择更重要。

当内地保险收益跌破2%,香港保险依然能够提供6.5%的预期收益时,这个对比本身就说明了全球化配置的价值。在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的财富多一个选择,或许就是最好的确定性。
关于作者

苏江:在个人财富管理路上摸爬滚打多年,踩过股票、基金、房产等各种投资的坑,深刻理解资产配置的复杂性。现将技术思维应用于财富管理,专门为家庭提供:出海资产配置策略、香港保险优化方案、个性化养老规划。我的优势是既懂技术逻辑,又有实战血泪史。有投资困惑、保险疑问、养老焦虑的朋友,都欢迎联系我咨询。添加微信,每日限定3人免费定制香港保险计划书。

????欢迎微信交流。微信:iamsujiang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3 04:55 , Processed in 0.037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