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0

债基拥挤度逐步提升,货基规模创新高 ——债基、货基2025Q2季报解读

[复制链接]

154

主题

154

帖子

4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2
发表于 2025-8-13 05: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是新朋友吗?记得关注我们公众号哦





摘要

2025年4月初美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随后央行货币政策更加侧重“稳增长”,5月初双降操作落地,6月央行二次操作买断式逆回购释放“宽货币”信号,债市进入低位震荡期。整体来看,二季度债市环境较一季度明显更加友好,资金放松后部分品种重回“正carry”状态,债基加杠杆意愿增强,并且积极拉久期博交易和进行信用利差的挖掘,对应债市拥挤度有所提升;货基规模创新高,资金放松后负偏离度风险大幅下降,产品的配置偏好从资金融出向银行存款转移。

1、规模方面,2025年二季度债券基金资产净值增加8615亿元至10.93万亿元,主要受纯债基金规模上升带动,其中被动指数基金贡献最多,背后有低费率优势和做市信用债ETF发展的支撑;风险偏好偏弱环境和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驱动货基规模成功突破14万亿创历史新高。

2、收益方面,债基收益率整体上行,“固收+”基金表现好于纯债基金,货币基金负偏离风险明显下降。2025年二季度债券基金年化回报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4.13个百分点至4.10%,二季度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股债双牛推动“固收+”基金表现较好,业绩表现排序为二级债基(5.21%)>一级债基(4.63%)>中长期纯债基金(3.82%)>被动指数债基(3.63%)>短期纯债基金(2.55%)。受存款挂牌利率再度调降影响,二季度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26%,较一季度下行0.09个百分点,资金放松后货币基金出现负偏离风险明显下降。

3、投资策略方面,二季度债基重新加杠杆、进一步拉久期、积极挖掘信用票息但下沉相对克制。

(1)资产配置方面,大类资产配置重回“债券时间”,债券资产配置方面在信用利差偏高的背景下积极挖掘信用票息,信用债占比明显提高。

(2)杠杆策略方面,资金中枢下行,部分品种重回“正carry”状态,机构加杠杆意愿加强,债基杠杆率上行1.29个百分点至119.94%附近。

(3)久期策略方面,窄幅震荡市为追求超额收益,债基对拉长久期博交易的诉求仍较强,2025年二季度债基重仓券组合久期上行0.69年至3.44年。

(4)信用评级方面,纯债债基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城投债和产业债均向AAA级集中,“固收+”基金信用下沉更明显,配置AA及以下比例有所增加。

二季度货币基金加杠杆(上行1.82个百分点至105.78%)、拉久期(增加7.05天至82.72天),资产配置偏好从资金融出重回银行存款(增量持仓有85.5%为存款,或以可提前支取的同业定期存款为主)。

往后看,(1)受政策性金融工具即将报批、风险偏好扰动持续、降息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债市交易进入“hard模式”,10y国债或相较二季度小幅上台阶至1.65-1.75%的核心波动区间,可逢市场情绪向好时及时进行换券和止盈。(2)8月上旬处在行情偏友好阶段,但后续仍存在宽信用政策预期、风险偏好等因素扰动,在债市调整阶段可能会触发基金赎回潮,并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需要实时关注基金净值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理财等机构预防性赎回基金的临界点,若是风险偏好驱动的赎回潮还需注意赎回结束需要看到权益市场的调整,否则基金赎回仍有反复风险。近年来赎回从发酵到缓解的节奏也在明显加快,建议机构保持账户流动性把握小波段操作机会。

风险提示:权益反转引发债市调整,机构赎回超预期

目录



正文



债券基金:避险情绪带动债市修复,债基规模重回扩张、业绩转正

(一)资产规模:二季度规模增加8615亿,做市信用债ETF推动指数基金扩容

2025年二季度,美国“对等关税”导致市场对经济预期下修,避险情绪驱动债市迎来修复,债基规模整体环比增加8615亿。4月初“对等关税”落地后,中美关税博弈升级、避险情绪以及宽货币预期催化下,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5月初央行降准降息落地,中美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债市进入观察期,收益率基本围绕1.6-1.7%低位波动。根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共有债券基金3862支,占全部基金数量的29.92%。二季度债基净发行54支,资产净值增加8615亿至10.93万亿元(不含未披露净值数据基金),资产净值环比增速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13.25个百分点至8.56%,同比增速下行4.83个百分点至3.02%;债基存量总份额增加5652亿份(不含未披露份额数据基金),环比增速上行11.02个百分点至6.26%,同比增速下行5.97个百分点至-0.63%。





分类型来看,份额方面,债基份额环比上升6.26%,主要为纯债基金贡献,可转债基金略有下降。具体看,中长期纯债基金、短期纯债基金、被动指数债基份额环比分别上行3.55%、17.32%、13.32%。一级债基、二级债基份额环比分别上行8.65%、3.51%,可转债基金份额环比下行7.73%。



规模方面,债基规模总体上升,其中被动指数债基受做市信用债ETF扩容支撑上升规模最为显著。

(1)中长期纯债基金:资产净值上升,环比增速上行至4.40%。资产净值重回6.5万亿上方,2025年二季度净值变动从2025年一季度的减少3672亿变为增加2737亿,环比增速上行9.96个百分点至4.40%。

(2)短期纯债基金:资产净值上升,环比增速上行至17.98%。资产净值约为11461亿,2025年二季度净值变动从2025年一季度的减少1732亿变为增加1746亿,环比增速上行33.11个百分点至17.98%。

(3)一级债基:资产净值上升,环比增速上行至9.62%附近。资产净值约为8628亿,2025年二季度净值变动从2025年一季度的增加391亿变为增加757亿,环比增速上行4.40个百分点至9.62%。

(4)二级债基:资产净值上升,环比增速下行至4.06%附近。资产净值约为8198亿,2025年二季度净值变动从2025年一季度的增加943亿变为增加320亿,环比增速下行9.54个百分点至4.06%。

(5)被动指数债基:资产净值上升,环比增速上行至24.88%附近。资产净值约为15462亿,做市信用债ETF可用于质押式回购交易、推动规模迅速扩容,2025年二季度净值变动从2025年一季度的减少930亿变为增加3080亿,环比增速上行31.86个百分点至24.88%。

















(二)申购赎回:纯债基金申购明显改善,混合债基申购意愿有所下降

2025年二季度,债市回暖推动纯债基金申购情绪明显改善,整体好于混合基金。

(1)二季度纯债基金赎回压力较一季度明显缓解。2025年二季度债市迎来修复行情,叠加货币宽松预期发酵,前期净值调整较多的短债基金赎回情绪明显缓和,净申购占比回升至56.52%,在所有债基中最高。从出现净申购的基金数量占比来看,二级债基(38.59%)<一级债基(43.31%)<中长债基金(45.65%)<被动指数债基(48.78%)<短期基金(56.52%);从净申赎率中位数来看,二级债基(-2.63%)<被动指数债基(-0.05%)<一级债基(-0.03%)<中长债基金(0附近)<短期基金(4.39%)。

(2)关税政策反复导致避险情绪升温,“固收+”债基申购情绪弱于纯债基金。2025年二季度贸易政策反复,“固收+”债基由于配置了一定比例的权益资产,在4月初关税落地后净值大幅回撤,从而增加了投资者的赎回行为。混合一级、二级债基净申购占比分别环比下降5.04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至43.31%、38.59%,净申赎率中位数分别由0.00%、-2.08%下降至-0.03%、-2.63%附近。



(三)业绩表现:债基回报上行至4.10%,“固收+”债基表现好于纯债债基

根据Wind债券基金指数,2025年二季度债券基金年化回报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4.13个百分点至4.10%,业绩表现排序为二级债基(5.21%)>一级债基(4.63%)>中长期纯债基金(3.82%)>被动指数债基(3.63%)>短期纯债基金(2.55%)。

(1)纯债基金:收益率在2%-4%区间,长债好于短债,主动好于被动。中长期纯债基金和被动指数债基因投资久期相较于短债基金更长,对利率变动更为敏感,在债市修复过程中,博取收益的能力也更强。中长期纯债基金、短期基金、被动指数债基年化回报分别上行5.49%、2.23%、5.66%至3.82%、2.55%、3.63%。

(2)“固收+”基金:尽管二季度初遭遇较大回撤,但随后快速修复,表现仍整体好于纯债基金,含权比例更高的混合二级债基表现更好。2025年二季度尽管在关税政策落地后,风险资产遭遇较大抛售,但随着中美贸易会谈积极信号逐步释放,市场情绪转向修复,5月底几乎收回全部跌幅,叠加6月下旬“反内卷”行情启动,权益市场继续上涨,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表现,超过纯债类基金。2025年二季度一级债基年化回报上行3.68个百分点至4.63%,二级债基年化回报上行1.93个百分点至5.21%,绝对水平在各类债基首位。

从业绩分位数来看,二级债基业绩差异较大,更考验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短债基金的久期差异较小、业绩差异不明显。其中,二级债基3/4与1/4分位数的年化收益率差值最高,为3.59%;短期纯债基金3/4与1/4分位数的年化收益率差值最低,为0.90%。





(四)杠杆率:资金放松推动品种回归“正carry”,债基杠杆率上行至119.94%

2025年二季度稳增长压力下央行降准降息落地,资金价格中枢跟随下行,较一季度明显改善,部分品种回归“正carry”状态,机构加杠杆意愿回升,债基总体杠杆率上行1.29个百分点至119.94%附近,且各类债基杠杆率均有所回升。

分类型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加权平均杠杆率约为123.00%,环比上行0.88个百分点;短期纯债基金加权平均杠杆率为114.46%,环比上行2.65个百分点;一级债基加权平均杠杆率为116.94%,环比上行3.91个百分点;二级债基加权平均杠杆率为116.42%,环比上行2.10个百分点;被动指数债基加权平均杠杆率为114.70%,环比上行1.81个百分点。





(五)重仓债加权平均久期:上行至3.44年,各类债基积极拉久期

基金定期报告会对前5大重仓券做出公示,分析债基的前5大重仓债券的加权平均久期基本上可以描述整个债基的久期状况。分析发现,2025年二季度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后,机构普遍拉久期博取收益,特别是5月下旬50年国债的行情启动加剧了这一现象,存续债基的前5大重仓券加权平均久期上行0.69年至3.44年。

分类型来看,各类型基金久期均有所拉长。中长期纯债基金和短期纯债基金平均久期分别上行0.69年、0.29年至3.54年、1.25年;混合债基中一级债基加权平均久期上行1.20年至4.43年,二级债基加权平均久期上行1.44年至4.30年;被动指数债基加权平均久期上行0.36年至3.73年。















(六)资产配置:重回“债券时间”,挖利差思路下信用债占比明显提高

1、大类资产配置:集中增持债券,其余资产变动不大

2025年二季度债基总资产增加1.15万亿至12.94万亿,其中主要增持债券1.14万亿。2025年二季度债基持有债券占比上升0.25个百分点至96.51%,股票占比下降0.06个百分点至0.89%,银行存款占比下降0.02个百分点至0.98%,其他资产占比下降0.17个百分点至1.62%。



中长期纯债基金主要增持债券,减持银行存款和其他资产。中长期纯债基金总资产增加3847亿至7.95万亿,其中增持债券3961亿元至7.77万亿,占比上升0.26个百分点至97.75%;减持银行存款40亿元至761亿,占比下降0.10个百分点至0.96%;减持其他资产73亿元至1024亿,占比下降0.16个百分点至1.29%。





短债基金主要增持债券,减持其他资产。短期纯债基金总资产增加2231亿至13092亿,其中增持债券2247亿至12805亿,占比上升0.60个百分点至97.81%;减持其他资产20亿至197亿,占比下降0.50个百分点至1.51%;增持银行存款4亿至90亿,占比下行0.10个百分点至0.69%。





一级债基主要增持债券和银行存款,小幅减持其他资产。一级债基总资产增持1259亿至10070亿,其中增持债券1244亿至9731亿元,占比上行0.32个百分点至96.63%;小幅增持银行存款17亿至106亿,占比上行0.05个百分点至1.05%;增持股票1亿至54亿,占比下行0.07个百分点至0.54%;减持其他资产4亿至179亿,占比下行0.30个百分点至1.78%。





二级债基主要增持债券,少量增持股票和银行存款。二级债基总资产增加610亿至9403亿,其中大幅增持债券545亿至7961亿,占比上行0.32个百分点至84.66%;增持股票28亿至1093亿,占比下降0.49个百分点至11.63%;增持银行存款38亿至164亿元,占比上升0.31个百分点至1.74%;减持其他资产1亿至186亿,占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至1.97%。





被动指数债基主要增持债券,其次是其他资产和银行存款。被动指数债基总资产增加3564亿至17357亿,其中增持债券3410亿至16698亿元,占比下降0.14个百分点至96.20%;增持其他资产88亿至506亿元,占比下行0.11个百分点至2.91%;增持银行存款66亿至153亿元,占比上升0.25个百分点至0.88%。





2、债券类别资产配置:信用债占比提高,利率债占比下降

2025年二季度债基持有债券资产大幅上升11407亿至12.5万亿,其中信用债占比提升,政金债占比明显下降。二季度信用利差较高,债基持有信用债比例提高0.97pct至49.13%,其中增持其他金融债2926亿元、中期票据1744亿、企业债1411亿、短期融资券625亿,存续占比分别为20.30%(+0.54pct)、16.49%(-0.12pct)、7.95%(+0.44pct)、4.39%(+0.11pct);窄幅震荡市交易空间有限,债基持有利率债比例下降0.84pct至44.04%,其中增持国债2207亿、政金债1861亿,存续占比分别为6.45%(+1.30pct)、37.59%(-2.14pct)。



中长期纯债基金主要增持国债、其他金融债和中期票据。二季度中长期纯债基金持有债券资产增加3961亿至7.77万亿,其中增持国债1244亿、其他金融债1059亿、中期票据934亿、政金债396亿、企业债196亿、同业存单7亿、可转债1亿,存续占比分别为国债6.73%(+1.33pct)、其他金融债22.31%(+0.24pct)、中期票据15.36%(+0.44pct)、政金债42.57%(-1.75%)、企业债6.33%(-0.07pct)、同业存单1.92%(-0.09pct)。





短期纯债基金增持各类券种,以其他金融债和短期融资券为主。二季度短期纯债基金持有债券资产增加2247亿至12805亿,增持其他金融债839亿、短期融资券528亿、中期票据344亿、政金债281亿、国债111亿、企业债73亿、同业存单49亿、资产支持证券13亿,存续占比分别为19.12%(+3.88pct)、25.12%(-0.35pct)、30.98%(-3.34pct)、11.70%(+0.17pct)、2.02%(+0.62pct)、6.94%(-0.78pct)、3.33%(-0.24pct)、0.35%(+0.05pct)。





一级债基主要增持其他金融债和国债。二季度一级债基持有债券资产增加1244亿元至9731亿元,增持其他金融债601亿、国债254亿、政金债127亿、中期票据102亿、可转债62亿、其他债券39亿、短期融资券33亿、同业存单31亿、企业债8亿,存续占比分别为26.51%(+3.20pct)、7.07%(+1.95pct)、11.83%(-0.23pct)、26.61%(-2.70pct)、7.47%(-0.37pct)、1.82%(+0.19pct)、3.55%(-0.13pct)、1.67%(+0.12pct)、13.10%(-1.83%);减持资产支持证券12亿,存续占比0.37%(-0.19pct)。





二级债基主要增持国债,其次是中期票据和其他金融债。二季度二级债基持有债券资产增加545亿至7961亿,其中主要增持国债240亿、中期票据152亿、其他金融债138亿,存续占比为9.78%(+2.52pct)、20.40%(+0.55pct)和29.78%(-0.33pct);小幅增持企业债67亿、其他债券41亿、政金债9亿,存续占比分别为14.70%(-0.18pct)、1.62%(+0.44pct)和10.23%(-0.63pct);小幅减持可转债81亿、短期融资券11亿、同业存单9亿和资产支持证券1亿,存续占比分别为10.79%(-1.89pct)、1.81%(-0.28pct)、0.56%(-0.16pct)和0.34%(-0.04pct)。





被动指数债基持仓依据跟踪指数类型而定,主要增持企业债和政金债,减持可转债。二季度被动指数债基持有债券资产增加3410亿至16698亿,伴随基准做市公司债ETF的落地,抢券行情启动,二季度指数债基主要增持企业债1067亿,其次是政金债1049亿,存续占比分别为10.01%(+5.46pct)和62.33%(-8.10pct);减持可转债6亿,占比为2.55%(-0.70pct)。





3、重仓债评级变化:纯债基金向AAA级集中,混合债基信用下沉

基金定期报告中会对前5大重仓券做出披露,分析债基的前5大重仓债券的信用等级状况,以反映基金底层资产的信用评级状况,从而描述各类债券基金持仓等级的变化。

从债基总体来看,(1)城投债持仓评级分布相对均衡,产业债重仓债券以高等级为主的态势并未改变;(2)城投债和产业债向AAA级集中的特征明显。

分基金类型来看,纯债债基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城投债和产业债均向AAA级集中,“固收+”基金信用下沉更明显,配置AA及以下比例有所增加。

(1)中长期纯债基金:城投债和产业债均向AAA级品种集中。

(2)短期纯债基金:城投债和产业债均向AAA级品种集中。

(3)一级债基:城投债向AA级品种下沉,产业债有所分化、评级两头的AAA级和AA-及以下占比有所上升。

(4)二级债基:城投债向AA级品种下沉,产业债向AA-及以下品种下沉。

(5)被动指数债基:城投债大幅向AAA和AA+级品种集中,产业债向AAA级集中。

























货币基金:“存款搬家”驱动规模创新高,配置需求转向存款和存单

(一)传统货币基金:货基规模突破14万亿,申购意愿明显提升

1、资产规模:支数不变,规模突破14万亿

2025年二季度末货币基金存续支数保持在364支,规模大幅上行突破14万亿。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传统货币基金(不包括短期理财型基金,下同)存续364支,数量持平2025年一季度;4月“对等关税”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风险偏好回落,流动性较好的货币基金受到青睐,资产净值增加9046亿至14.21万亿,环比增加6.8%。





2、申购赎回:零售端、渠道端均为净申购

从净申购占比来看,2025年二季度货币基金中有52.47%出现净申购,较2025年一季度小幅上行5.22个百分点。

从净申购率的统计分布来看,2025年二季度1/4分位数为-7.05%,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1.76个百分点;中位数为0.8%,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1.6个百分点;3/4分位数为8.41%,较2025年一季度下行1.11个百分点。





分类型来看,2025年二季度货币基金的零售端、渠道端均为净申购。2025年二季度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货币基金零售端份额(主要是A、E、不分份额等)净申购规模为3225亿,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对个人投资者申购货基仍有支撑;申购起点高、机构持有比例较多的货币基金渠道端份额(主要是B份额)从2025年一季度的净赎回6472亿转为净申购5593亿,体现大行缺负债情况有所缓解。





3、业绩表现:存款挂牌利率再度调降,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下降

2025年二季度资金环境明显改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26%,较2025年一季度的1.36%继续下行0.09个百分点,仍处于偏低水平。二季度余额宝和微信理财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中枢在1.2-1.4%低位震荡。





4、杠杆率和久期:加杠杆、拉久期

杠杆率方面,2025年二季度降准降息落地,资金价格中枢跟随下行,套息空间恢复推动货币基金加杠杆意愿提升,2025年二季度货币基金的平均杠杆率为105.78%,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1.82个百分点;剩余期限方面,2025年二季度货币基金的平均剩余期限上行至82.72天,较2025年一季度大幅增加7.05天。





5、偏离度:绝对值均值大体持平,资金缓解后负偏离度数量大幅下降

2025年二季度货基负偏离风险明显回落。2025年二季度货基偏离度绝对值均值水平为0.03%,与2025年一季度大体持平,偏离度最高值为0.21%,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0.02个百分点,最低值为-0.04%,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0.07个百分点。一季度有126支货币基金的最小偏离度为负值,数量较2025年一季度的343支大幅减少217支,货基负偏离风险明显回落。





6、资产配置:减少资金融出,主要增持银行存款

(1)大类资产配置:减持买入返售,大幅增持银行存款

2025年二季度末,货币基金资产总值增加13305亿至15.2万亿,以存款为主。其中主要增持3696亿债券、11377亿银行存款和112亿其他资产,减持1880亿买入返售(资金融出),四类资产的配置占比分别为54.05%(-2.52pct)、26.97%(+5.62pct)、0.37%(+0.05pct)和18.62%(-3.14pct)。





(2)债券类别资产配置:主要增持同业存单

2025年二季度末,货币基金增持债券资产规模3696亿至8.2万亿,以同业存单为主。货币基金继续增持3459亿同业存单,占债券类资产比重上升0.4个百分点至85.15%;小幅减持国债348亿元,占比下降0.46个百分点至0.39%;小幅减持短融130亿元,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5%;小幅增持674亿政金债,占比增加0.56个百分点至6.31%;小幅减持94亿中期票据,占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至0.7%;小幅增持其他金融债200亿,占比增加0.17个百分点至1.84%。





(二)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规模小幅下行,减持存单和买入返售、增持存款

2025年二季度浮动净值型基金规模小幅下降。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存续6支,均为2019年三季度发行,2025年二季度无新发行;6支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资产净值为172.67亿,环比小幅下降1.36%,资产总值为188.1亿,环比小幅下降1.32%。



杠杆方面,杠杆率总体水平下降,低于传统货币基金。2025年二季度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平均杠杆率下行0.02个百分点至101.54%,低于传统货币基金的105.78%。

久期方面,剩余期限下行,大幅低于传统货币基金。2025年二季度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平均剩余期限为39.33天,较2025年二季度下降1.67天,低于传统货币基金的82.72天。

大类资产配置方面,主要减持债券和买入返售,增持银行存款。2025年二季度末,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总资产小幅减少2.51亿至188.1亿,其中主要减持债券6.35亿,占比下行2.68个百分点至49.26%;减持买入返售7.86亿,占比下降3.69个百分点至32.78%;增持银行存款12.71亿,占比上升6.9个百分点至17.96%。

债券资产配置方面,主要减持同业存单。2025年二季度末,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债券资产减少6.35亿至92.65亿。其中主要减持同业存单5.38亿至92.13亿,占比上行0.95个百分点至99.44%,仍为主要持仓品种。

业绩表现方面,二季度债市修复推动浮动净值型货基收益率表现好于“影子定价”的传统货基。因债券资产收益率修复带来的净值上涨,2025年二季度浮动净值型货基年化收益率均值较一季度上行0.07个百分点至1.46%。







主要结论:二季度债基积极加杠杆、拉久期、挖掘信用品种



2025年4月初美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随后央行货币政策更加侧重“稳增长”,5月初双降操作落地,6月央行二次操作买断式逆回购释放“宽货币”信号,债市进入低位震荡期。整体来看,二季度债市环境较一季度明显更加友好,资金放松后部分品种重回“正carry”状态,债基加杠杆意愿增强,并且积极拉久期博交易和进行信用利差的挖掘,对应债市拥挤度有所提升;货基规模创新高,资金放松后负偏离度风险大幅下降,产品的配置偏好从资金融出向银行存款转移。

1、规模方面,2025年二季度债券基金资产净值增加8615亿元至10.93万亿元,主要受纯债基金规模上升带动,其中被动指数基金贡献最多,背后有低费率优势和做市信用债ETF发展的支撑;风险偏好偏弱环境和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驱动货基规模成功突破14万亿创历史新高。

2、收益方面,债基收益率整体上行,“固收+”基金表现好于纯债基金,货币基金负偏离风险明显下降。2025年二季度债券基金年化回报较2025年一季度上行4.13个百分点至4.10%,二季度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股债双牛推动“固收+”基金表现较好,业绩表现排序为二级债基(5.21%)>一级债基(4.63%)>中长期纯债基金(3.82%)>被动指数债基(3.63%)>短期纯债基金(2.55%)。受存款挂牌利率再度调降影响,二季度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26%,较一季度下行0.09个百分点,资金放松后货币基金出现负偏离风险明显下降。

3、投资策略方面,二季度债基重新加杠杆、进一步拉久期、积极挖掘信用票息但下沉相对克制。

(1)资产配置方面,大类资产配置重回“债券时间”,债券资产配置方面在信用利差偏高的背景下积极挖掘信用票息,信用债占比明显提高。

(2)杠杆策略方面,资金中枢下行,部分品种重回“正carry”状态,机构加杠杆意愿加强,债基杠杆率上行1.29个百分点至119.94%附近。

(3)久期策略方面,窄幅震荡市为追求超额收益,债基对拉长久期博交易的诉求仍较强,2025年二季度债基重仓券组合久期上行0.69年至3.44年。

(4)信用评级方面,纯债债基更加注重流动性管理,城投债和产业债均向AAA级集中,“固收+”基金信用下沉更明显,配置AA及以下比例有所增加。

二季度货币基金加杠杆(上行1.82个百分点至105.78%)、拉久期(增加7.05天至82.72天),资产配置偏好从资金融出重回银行存款(增量持仓有85.5%为存款,或以可提前支取的同业定期存款为主)。

往后看,(1)受政策性金融工具即将报批、风险偏好扰动持续、降息预期不足等因素影响,债市交易进入“hard模式”,10y国债或相较二季度小幅上台阶至1.65-1.75%的核心波动区间,可逢市场情绪向好时及时进行换券和止盈。(2)8月上旬处在行情偏友好阶段,但后续仍存在宽信用政策预期、风险偏好等因素扰动,在债市调整阶段可能会触发基金赎回潮,并进一步放大市场波动,需要实时关注基金净值变化判断是否达到理财等机构预防性赎回基金的临界点,若是风险偏好驱动的赎回潮还需注意赎回结束需要看到权益市场的调整,否则基金赎回仍有反复风险。近年来赎回从发酵到缓解的节奏也在明显加快,建议机构保持账户流动性把握小波段操作机会。



风险提示

权益反转引发债市调整,机构赎回超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8月10日发布的报告《债基拥挤度逐步提升,货基规模创新高——债基、货基2025Q2季报解读》

往期回顾

“长债风险”管理下的基金行为变化——债基、货基2025Q1季报解读

负carry环境下的基金行为变化——债基、货基2024Q4季报解读

赎回反复环境下,公募基金如何应对?——债基、货基2024Q3季报解读

禁止“手工补息”提振债基和货基规模增长——债基、货基2024Q2季报解读

债基积极拉久期,货基大幅扩规模——债基、货基2024Q1季报解读

债基突破9万亿,货基赎回压力增加——债基、货基2023Q4季报解读

“赎回”扰动再现,票息策略占优——债基、货基2023Q3季报解读

“债券时间”,债基规模重返赎回潮前——债基、货基2023Q2季报解读

如何看待债基投资信用债监管趋严?——债基、货基2023Q1季报解读

基金家族将迎新成员:混合估值法债基——债基、货基2022Q4季报解读

广义现金管理基金与“固收+”基金此消彼长——债基、货基2022Q3季报解读

广义现金管理产品规模增长亮眼——债基、货基2022Q2季报解读

一季报看“固收+”基金赎回潮特征——债基、货基2022Q1季报解读





冠南固收视野

看懂机构 看懂债市

华创固收 · 周冠南团队



法律声明

华创证券研究所定位为面向专业投资者的研究团队,本资料仅适用于经认可的专业投资者,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华创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资料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公司的客户。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

本资料来自华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若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须注意的是,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华创证券研究所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华创证券的其他业务部门或附属机构可能独立做出与本资料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本资料所指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价值及收入可涨可跌,以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显示及担保。本资料仅供订阅人参考之用,不是或不应被视为出售、购买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要约或要约邀请。订阅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华创证券不对使用本资料涉及的信息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通常基于特定的假设条件,提供中长期的价值判断,或者依据“相对指数表现”给出投资建议,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因此不能够等同于带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普通个人投资者如需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相关的后续解读服务。若因不当使用相关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华创证券对此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未经华创证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者复制本资料的内容。华创证券未曾对任何网络、平面媒体做出过允许转载的日常授权。除经华创证券认可的媒体约稿等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如因侵权行为给华创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创证券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订阅人若有任何疑问,或欲获得完整报告内容,敬请联系华创证券的机构销售部门,或者发送邮件至jiedu@hcyjs.com。

感谢您对华创固收团队的关注,

您的认可和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可以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嘛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9 21:13 , Processed in 0.0387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