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1|回复: 0

港商观察|香港保险是否有坑?专家话你知↓

[复制链接]

722

主题

722

帖子

217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76
发表于 昨天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产品一直深受内地人士欢迎,近年跨境保险业务快速发展,惟当中亦出现违规销售增加、产品设计和服务变质等质疑,引发网友、保险从业者等诸多讨论和关注。

港商记者就此采访了财经专家、业内人士等,他们大多认为,香港保险产品值得信赖,产品多元、回报较高和安全性较好,与美元高度关联,可起到分散投资等作用。

同时,专家亦指,香港部分保险产品宣传过于“理想化”,投资者真正买入产品后,回报可能未必达到宣传水准,建议投资者对有关产品的期望不宜过高。



制图:杨亮

港保险业首季业绩增势佳

香港保监局早前公布今年首季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2203亿元。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为934亿元(港元,下同),按年上升43.1%, 主要包括非相连个人业务的901亿元,按年上升42.3%,当中可进一步细分为分红业务的817亿元和其他业务的83亿元,以及来自相连个人业务的32亿元。



数据又指,期内保险公司共发出约35000份合资格延期年金保单,贡献保费22亿元或个人业务总额2.4%。另外,2025年首季长期有效业务的保费收入总额为1891亿元,按年上升31.1% 。

保监局今年初曾表示,正检讨内地访客定义,例如透过各类型专才计划来港的人士,是否仍被视为内地访客,并预告内地访客有关业务统计数字将从2025年首季开始由每季度改为每半年公布一次。



港保险业监管制度严格且完备

不过,亮丽成绩单的背后,香港保险值不值得买成为争议话题。香港中文大学前讲座教授郎咸平日前在社交媒体“炮轰”香港保险“七大坑”,将火爆的赴港投保推上风口浪尖。

面对网上对香港保险业的诸多质疑,港商记者采访了多位香港保险从业者。从事港险业务近10年的栾小姐表示,香港保险受内地客欢迎具有多种原因:包括资金投资范围广、产品定价利率高和保单灵活性等。她又指,香港保险业拥有严格且完备的监管制度,其从行业诞生早期便沿袭普通法法律体系,并逐步发展完善,如今已形成由《保险业条例》及19个附属法例组成的严密法律网络,全面覆盖保险公司、经纪公司、精算师等各个主体。

关于类似“疾病保险容易被拒赔”等质疑,栾小姐解释需要多角度分析,疾病保险的拒赔往往源于健康告知不实,而非保险公司刻意不赔。

徐小姐是香港城市大学博士,也是百万圆桌(MDRT)内阁会员。有关郎咸平教授质疑的储蓄险大部分人都无法回本。她表示,储蓄险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配置方式,需要根据投保人当前家庭资产配置整体情况来做投入额度的合理测算。比如在已经持有房产、股票、基金、黄金、固定存款等收益项目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闲置资金多配置一些。

高薪吸引内地求职者涌入

整体来说,香港保险业这些年的表现都不错,虽然在广告宣传、产品推销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够准确的地方,引发了一些担忧和争议,但热度依旧不减,也成为一些求职者的心水选择,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内地求职者,已将目光放在香港保险代理人这一职业上。



中通社资料图

香港于2022年底放宽工作签证标准,启动“高才通”,向来自顶尖大学的求职者和其他合格的个人提供两年签证,并取消了“优才通”的配额限制。据报道,大量内地求职者涌入香港保险业。根据Eri经济研究所的数据,香港保险代理人的平均基本年薪为473564元,平均奖金为66256元。为了卖保险给内地访客,友邦、保诚等香港保险公司的中介代理人正招聘愈来愈多的内地人。

“港漂”小王告诉港商记者,疫情期间自己Master(硕士)毕业,工作不好找,担心无法续签IANG(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于是在朋友推荐下加入保险,最后也真的顺利拿到了签证。她告诉记者,自己不少同事都是国外名校毕业,“早期(做保险)赚钱确实比很多职业来得快”。

记者看到,亦有不少小红书博主陆续转做保险。“SEVEN”在小红书拥有十多万粉丝,她表示,自己本身的工作强度高,做了博主后两边无法兼顾,又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到保险业,发现自由度高且可兼顾博主工作,同时自己的博主身份也有潜在客户群。

网友:买保险选对经纪很重要

根据记者观察,有不少网友一直在内地社交网络平台讨论有关在香港买保险的经验。网友“CROWqs”发帖《韭菜分享之买了港险9年后现状》,表示自己在2016年夏季买了两份50万美元的港险,现在也就单份回本了36万美元。记者看到该帖除了有1200多赞,还有1200多条评论,很多网友在帖子下面积极讨论。



小红书截图

网友“霓闪闪”表示,9年确实不是港险回本周期,除非是特别乐观的情况,又指每家保单都有确定的回本时间,如果比较在意短期提取,要提前选好产品。网友“momo”说,我十年前买的友邦,5年一共交了39.8万美元,刚看App现在退保能拿51.2万美元,快10年了回本加利息还可以。

网友“金城武”则说,买港险不看公司计划只看经纪,该网友表示自己有个朋友的经纪离职,到期缴费没人提醒。网友“爱吃螺蛳粉”表示,其实每家公司的内容保费差不多,但如果保险经纪后续不理你,或者售前不诚实,那之后你的保单将成为“孤儿单”,因此,“靠得住”经纪很重要。

专家:港险有分散投资作用



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

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杨玉川则表示,网上的抨击有一定道理,香港保险产品的宣传确实有理想化成分,实际上因各种影响未必做得到,保险产品的宣传常常是按照最理想情况,真正买入产品后的回报,未必能达到宣传水准,不宜期望过高。不过,总体来说,香港保险还是值得信赖,产品多元、回报较高、安全性较好,与美元高度关联,可以起到分散投资的作用。



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

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称,“这类说法需要分开看。香港的保险制度本身是相对成熟、规范透明的,特别是在寿险与储蓄型产品方面,不少保单设计已经具备国际标准,而且是受到保监局(IA)严格监管。”他又说,不少亚太地区的客户选择来港购买保险,正因为信任香港制度的中立性和产品的多样性。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庄太量指,香港的保险业增长还是可以的,主要原因就是香港保险里面投资的部分可以投到美元的资产里面。

港保险业中长期前景看好

2024年,香港保险业录得正面增长。踏入2025年,尽管短期利率波动、通胀及地缘政治不稳仍影响消费者信心,但市场整体前景依然向好。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从宏观层面看,对香港保险行业的中长期前景是乐观的。

“一方面,香港正积极与内地加强互联互通,包括大湾区跨境保险的试点深化,将来有望扩展更多产品类型。另一方面,科技保险(InsurTech)正改变投保与理赔的生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会吸引更多年轻一代进场。”温天纳说。



中新社资料图

保险属跨期资源配置

温天纳又指,在利率走高和人口老化的背景下,储蓄与退休保障类产品的需求将会明显上升,尤其是针对中产阶级的资产稳定增值产品。简单来说,香港的保险不单是风险管理工具,更是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只要法规持续清晰、销售专业化,这个行业未来仍然大有可为。

“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保险实际上是一种跨期资源配置,即用现在一部分收入,对未来潜在风险进行对冲与保障。”他解释,“在经济疲弱、收入增长不确定的情况下,合理的保险配置反而变得更重要。”



中通社资料图

先保障后储蓄再投资

温天纳建议“先保障、后储蓄、再投资”,也即是说,先确保基本的医疗保障和重大疾病保险足够,避免万一发生风险对家庭财务造成致命打击;其次,若收入稳定,可考虑一些具备长期储蓄功能的产品作为中长期财富保值工具;而高风险投资就应该在有足够安全网后才进行。最重要的是,保险并非单靠销售说明书来决定,应根据每个人家庭结构、年龄、收入与风险偏好,量身订做组合。

“换句话说,保险不只是花钱买保障,而是透过金融工具实现家庭财务的稳定与抗风险能力。”温天纳说。





记者:姚一鹤

编辑:蒋璐

校对:金霞

审核:谢烨挺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8-19 18:05 , Processed in 0.0381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