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7|回复: 0

重疾险买内地还是香港的,他们给了我别样的思路

[复制链接]

169

主题

169

帖子

5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7
发表于 2025-8-25 1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我们  一站式港险直通车“



任何国家都不会排斥境外的资金流入,但可能会控制资金流出的规模和速度,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网上一直都有重疾险应在内地还是香港买的讨论。

最近一些在两地都买过重疾险,并有过理赔经历的客户告知我一些信息,让我觉得他们的意见还挺有参考价值的,今天就分享出来。

如果去看小红书上的讨论,很多人会说人待在哪,重疾险就买在哪,没有海外生活计划的人应该只在内地买重疾险就好。

也有一些人说香港的重疾险带有长期的分红,一份保单的理赔金额会不断增长,长期可抗通胀,毕竟谁也不知道现在买的几十万保额在20、30年后还剩余多少实际价值,例如《香港重疾险如何把杠杆率炸到了天花板》一文所述。



其实对于真正在两地都配置过重疾险,并有过理赔的人来看,两地在理赔的流程上差异不大,只要不是买了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保司的产品,基本上都能很快获得赔付,比如早前的文章《122万重疾赔付,4天搞定》里就介绍过港险赔付的状况。

如果买了之后,年份不长时就申请理赔,此时香港产品的分红优势体现得并不那么明显,毕竟可观的分红都需要时间才能积累出来。

放到几年之前,我们这些客户也会觉得内地的产品在理赔后,理赔款可直接用于在内地的治疗还挺方便的。

但近两年,他们却越来越偏向于购买香港的重疾险,因为重疾治疗的大方向正在发生转变。

那是因为在经历疫情几年的天量支出和社会老龄化提速后,国内医保体系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

在经历多轮药物集中采购后,很多口碑不错的进口原研药由于订单量不足,已退出内地的医疗和零售渠道。

比如一年前本号的文章《内地买不到的进口药,香港会有吗》中,我们就分享过辉瑞公司生产的进口阿奇霉素在国内下架给带来的烦恼。

截至2024年,已有161种进口药在国内取消注册。

但香港却是另一种情况,由于香港的医疗系统完全与国际接轨,很多进口药在内地根本没有引入或已被“撤网”的情况下,香港都是有的,尤其是那些全球创新性的药物或医疗设备。

例如去年的《从李嘉诚的复出看香港重疾险的独特优势》一文中,我们提到了李嘉诚捐赠给港大医学院一套医学仪器,以美国最新的Histotripsy技术,不开刀就能有效治疗肝癌,香港也由此成为亚洲首个引入该治疗技术的地方。



香港社会并没有社保用药一说,所有的用药都是以疗效和安全性来论英雄的,由此香港人均寿命也一直排名全球前列。

比如在一些重大疾病的应对上,香港在胃癌、肺癌、直肠癌上的治愈率上保持全球第一,肝癌和前列腺癌的治愈率位居全球前二,香港在心脏移植手术上的存活率也居世界第一。

国内在疫情后开始推行三明医改模式,主要是为现有的医保支付系统减压。

今后越来越多昂贵的药品和治疗方法,将会从现有可予报销的医保系统中剥离出去,中高端药物和治疗上的自费比例已明显提高。

对于重大疾病而言,要想达到最好的疗效,往往就得用到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在国内找不到相关药品的情况下,来香港看大病、买原研药、甚至一些手术正成为越来越多中产家庭的选项。



就如上面那个用Histotripsy技术来治疗肝癌的技术,从今年3月底起,已正式开放给内地患者,治疗费用为30.8万币港起(两日一夜通普床位套餐)。

对于重疾险,目前大部分人购买的保额是在20~100万元这个范围内。

1、内地重疾险:理赔款会打到内地的账户上。当需要前往香港或国外去求药和治疗时,就需要把钱转到香港或境外,受制于国内对外汇的严格管制,有多少钱能顺利地转到香港来呢?有过境外转款经历的人感受会特别深。

更别说如果连香港银行账户都没有的话,在境外买药和治疗的过程就会更漫长了。

2、香港重疾险:理赔款会打到自己的香港账户。由于钱已在境外,当需要在香港或国外去买药和治疗时,这笔钱可以直接用上,由于香港并没有外汇管制,这些钱即使要汇往其他国家也是很常规的操作。



至于说理赔款在香港,但考虑在国内进行大病治疗,需要在内地用香港账户上的钱,那也很方便。

    可以把支付宝绑定相关的银行卡,每年消费限额为7万人民币。

    可在内地的ATM机上取现:银联通道单日等值2万港币,单次不超5000人民币;每月限额5万人民币。

    可直接刷卡消费,香港的银行卡只要带有银联标志的,就能在内的pos机上刷卡消费,每日刷卡限额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银行的每笔最大限额可能为2万等值港币,每日最大限额为5万等值港币,而其他银行可能会有不同的限额设置。


    使用香港银行卡在内地pos机上消费,不会占用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额度,银联卡是中国银联发行的国际借记卡,内地和香港的银联卡在功能和支付方式上是一致的。


    两个月前官方还正式开通了陆港通,可以把香港银行的钱直接秒转到账自己的国内账户,每张香港卡有2万港元/每年的额度。

    最后就是还可以用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额度,把钱转到自己的内地银行账户来。

凡此种种,多办几张卡就能完全解决转款的问题,毕竟大多数人所需面对的并不是几百或几千万的那种大额转款。

详见之前的《香港保单的理赔款和分红如何转回内地》和《陆港跨境支付通上线》两文。

写在最后

这些客户给我的信息表明,国内医改的推行使越来越多重疾的治疗方案,今后要到香港或境外去找,在境外治大病或买原研药将成为新趋势。

钱要怎么出境始终是一件比较伤脑筋的事,但钱要从香港回内地却有很多种便利的途径。

只要是合法的钱,任何国家都不会排斥境外的资金流入,但可能会控制资金流出的规模和速度,在财政状况紧张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即使强大如美国,目前不也在推行“金卡”签证计划来吸引到“世界最优秀的资本与人才”吗?



放眼将来,钱要从香港回内地将变得越来越容易,那么重疾的理赔款存到哪,不就很清楚了吗?



我们把之前的精华文章整理成了六个专栏置于页面最底部,本篇文章收录于下方的《重疾与医疗险》专栏里。

欢迎点击下面的“在看”和“赞”,并欢迎分享专栏文章给那些正寻求资产实现保本型长期增值的家庭。

用下面6个专栏讲透港险投资:

♚科学配置资产♚港险的优势
♚选港险怎避坑
♚用港险来养老♚重疾与医疗险
♚港险投资小贴士

【免责声明】本文并不构成亦不应被诠释为向香港境外之任何人士招揽、邀约、出售、提供、建议或游说购买任何保险产品。本文仅适用于身处香港人士。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有关内容只属一般资讯,不应被视为并且不构成专业意见或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邀约、招揽或建议,亦不可视为任何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邀请。本文所载的产品及服务不代表都适合或适用于所有个别人士或任何类别人士,阁下不应仅根据本文内容而作出任何决定。如阁下对本文的内容有任何疑问,应向独立人士寻求专业意见。本文无意于中国内地向任何人士作分发或复制。

#香港保险 #重疾险 #储蓄险 #分红险 #寿险

END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9 21:13 , Processed in 0.0381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