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0

年金险 vs 增额终身寿险,如何选择

[复制链接]

187

主题

187

帖子

57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1
发表于 2025-8-26 2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摄影by 美玉
关于我:从大厂高P到保险经纪人,八年数据分析师,我为什么选择「卖保险」

第 15 篇原创

共 4 千字,预计阅读时间 11 分钟????

经常遇到客户问:"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应该选哪个?"

今天用最简单的5W2H框架,帮大家彻底搞明白这两种产品。

一句话总结:年金险是"定时定量发工资",增额寿险是"会长大的存折+保险"。

选择的关键在于你需要的是确定的现金流,还是灵活的资产配置。



What

这两种产品究竟是什么?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账户设计不同:

年金险 是"双账户"设计

年金险像一个有两个口袋的钱包:

    口袋1:现金价值账户 - 这是你退保时能拿到的钱,前期比较少,主要用来覆盖保险公司的各种成本

    口袋2:年金给付账户 - 这是核心部分,专门用来计算未来每年给你发多少钱


给付条件严格,"到了约定时间+还活着"才可以(保证领取年限内除外)。

不能随便取钱,想提前拿钱只能退保,而且前期退保损失很大。

保证给付期设计,比如保证给付20年,就算你领了5年就走了,家人还能继续领15年。

看条款:"被保险人于每个保单周年日生存,本公司按基本保险金额给付年金"
→ 翻译:每年这一天你还活着,就给你发钱,不活着就不发

增额寿险 是"单一账户+灵活开关"设计

增额寿险像一个智能存钱罐:

    只有一个账户:现金价值,但这个账户身兼数职

    双重身份:既是你的储蓄金额,也是给家人的保险金额

    增长机制:按约定比例自动"长大",就像复利计算器


取钱相对灵活,在限额内,想取多少取多少,剩余部分继续增值。

保障终身,不管活多久,身故后受益人都能拿到身故保险金。

增值透明,每年的现金价值增长都写在合同里,清清楚楚。

看条款:"本合同各保单年度的有效保险金额按基本保险金额以 3% 年复利形式增加。"
→ 翻译:你的保险金额每年自动增长3%,现金价值也跟着长



钱归谁?

很多人买保险时最糊涂的就是:这钱什么时候能拿?谁能拿?

理解清楚"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三个角色的权利,比理解产品收益率更重要。

更重要的是,由于资金流向不同,两种产品在角色选择上有着截然不同的逻辑。

年金险的钱归属规则:

年金险是以被保人生存为给付条件。通常生存年金归属于被保险人,只要保费交完了,即使投保人身故,也不影响被保险人继续领钱。被保险人的收入来源不会因为投保人的变故而中断。



增额终身寿险的钱归属规则:

增额终身寿险是以被保人身故为给付条件。只有投保人能决定什么时候减保取钱,被保险人无法取用现金价值。

投保人身故后,想用钱必须先变更投保人。如果原投保人的其他继承人不同意,就无法变更。保单的现金价值会变成遗产被原投保人的法定继承人们分割。

在增额终身寿险中,被保险人只是个可怜的工具人。



由于两种险种资金流向的显著差异,在保单架构设计上需要特别注意:

年金险中,被保险人的选择最重要,年金险保护被保险人的现金流权利。

常见的架构:

给自己养老->自己做被保险人

给父母养老->父母做被保险人

给孩子留钱->孩子做被保险人


增额终身寿险中,投保人的选择最重要,增额终身寿险保护投保人的资产控制权。

常见的架构:

家庭理财规划->家庭财务决策者做投保人

子女教育储备->父母做投保人,控制教育资金使用

养老金储备->自己做投保人,控制取钱节奏

由于投保人身故容易产生遗产纠纷,最好提前规划第二投保人,有些产品是支持增加第二投保人的。

保险的钱 归属权和使用权是分开的,买保险前一定要想清楚"钱给谁管、钱给谁花、钱给谁留"这三个问题!

Why

为什么需要这两种产品?

保险为解决人生风险而存在。

年金险解决的风险:

    长寿风险:人活着钱没了

    通胀焦虑:担心现在的钱将来不值钱

    人性风险:老年人有大额存款容易被诈骗


增额寿险解决的风险:

    资产贬值风险:通过确定的复利增值对抗通胀

    流动性需求:人生不同阶段都可能需要大笔资金

    传承需求:身故后资产能顺利传给下一代,避免遗产纠纷


当前市场环境下有特殊价值。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目前已经突破 1%。

保险预定利率也将在 9 月份下调至 2%,意味着现在购买的产品可能是未来几年内收益最高的一批。

Who

什么样的人适合买哪种产品?

重要前提:先保障,后储蓄!

在考虑年金险或增额寿险之前,必须确保在健康情况允许的前提下,保障类险种已经配齐且保额充足。

基础保障四大金刚就像是房子的地基,储蓄类保险只是锦上添花的装修。

剩余预算足够时,再考虑用年金险或增额寿险来做财富规划。

什么样的人适合年金险?

❶对资金纪律性有强需求人

对未来的钱有非常明确的规划;担心自己或家人会提前动用专项资金;希望通过“他律”来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

例如用年金做教育储蓄,目的就是这笔钱除了教育什么都不能用。不会因为爸爸做生意缺钱而挪用,也不会因为妈妈看到好的投资机会而心动。教育年金到 18 岁才能领,谁也动不了。

❷追求长久现金流的人

典型场景就是养老。

有长寿基因的家庭,担心自己活得太久,钱没了。

用年金险抵御长寿风险,活得越久,总的领取越高。不会断流,每月有现金到账,对于老年人来说,持续收入远比大额存款带来的安全感高。

什么样的人适合增额终身寿险

❶没有明确用钱规划

知道要储蓄,但不确定未来具体怎么用。只是想做强制储蓄,用的时候再说。

可能是孩子教育,可能是换房装修,也可能是自己养老,甚至可能是遇到了更好的投资机会。

❷有攒钱需求但自律性不强

收入不错但总是月光,钱不知不觉就花完了。定过很多攒钱计划,但都半途而废,需要借助外力来强制储蓄。

增额寿险提前退保的损失大,可以有效的防止冲动消费。

❸年纪较大但有长期储蓄需求

年龄较大,配置年金险的性价比不高,但仍有长期储蓄需求,或者是传承需求,希望资产能够稳定增值并传给指定的下一代,身故后保险金直接给受益人,避免遗产纠纷。




When

什么时候买最合适?

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险虽然都依靠时间实现账户增值,但投保年龄对最终收益的影响完全不同。

理解这个差异,决定了你什么时候出手最划算。



年金险有固定的领取年龄,例如教育金 18 岁,养老年金 55/60/65 岁,投保年龄不同,复利积累的时间就不同,最终领取金额差距巨大。
拿星海赢家为例,25 岁投保,比 45 岁投保,每年可以多领取约 2w。
25 岁投保,资金有 35 年时间复利增长。45 岁投保,只有 15 年复利增长。
35 年 vs 15 年,不是 2 倍差距,而是指数级差距。
因此如果考虑用年金储备教育金,最佳投保年龄是在孩子 3 岁以前,最晚不超过 10 岁,否则积累时间不够,性价比太低。

养老年金最好是在 25-35 岁就开始规划,时间复利收益显著。

年金险最贵的是时间成本,不是保费。不要等有钱了再买,能力范围内越早越好,不需要一步到位,积少成多才是存钱的王道。

增额终身寿险没有约定的领取年龄,现金价值按约定比例持续增长,不同年龄投保的长期收益率差异不大。

账户价值主要看持有时间,而不是投保年龄。

增额终身寿险 依不同人生阶段的需要 去做配置即可。

比如预期有大额支出预期时,提前 5-10 年开始积累,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小孩出生后的教育婚嫁金的积累。

Where

在哪些场景下使用?

who部分 已经解答了这个问题

How

具体怎么选择和操作?

总结下来,5 个核心步骤

1️⃣明确需求,想清楚“为什么买”

想资金用途,是养老,教育,财富传承,还是没有明确规划

想什么时候用,5 年后,10 年后,还是 30 年后

想领取方式,是每年固定领一笔,还是需要时随时取一笔

2️⃣评估财务状况,确定能投多少

储蓄险是 长期投入,需避免影响短期生活质量,核心是 闲钱配置。

确保扣除 日常开支、应急资金(3-6 个月生活费)、健康保障(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已配齐)后,再用长期闲置资金配置储蓄险,避免中途缺钱退保亏损。

再确定投入方式, 一次性交 适合有大额闲钱的人群,复利效应启动快,分期交(3 年 / 5 年 / 10 年交) 适合每月 / 每年有稳定结余的人群,强制储蓄

3️⃣筛选产品类型,匹配需求选对工具

强制储备、固定领取->年金险

灵活取用、兼顾多目标->增额终身寿险

财富定向传承->增额终身寿险

4️⃣筛选保险公司

储蓄险合同期限可能长达几十年,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很重要。

银保监会披露的 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风险综合评级(≥B 类),这是公司财务健康的底线。

如果是分红型产品,还要关注保司历年的分红实现率,别盲目相信分红演示水平。

5️⃣对比产品核心指标

同类产品,对比三个硬指标,别轻易相信宣传

1.IRR:衡量储蓄险真实收益的核心指标,直接对比不同产品的长期收益。

2.现金价值回本时间:回本越快,短期流动性风险越低,若中途急需用钱,退保亏损越小。

3.规则灵活性:增额终身寿看减保规则,保单贷款比例等;年金险看保证领取期限。


How much

成本和收益的决定因素

先说成本

成本主要体现为保费支出,其高低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的定价逻辑,消费者选择的方案,以及是否有附加责任等。

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定价逻辑,影响定价逻辑的主要因素又是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假设未来能实现的长期投资收益率,预定利率越高,相同储蓄目标下的保费成本越低;反之则越高。

监管会设定刚性上限,并不定时调整。目前固定收益型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是 2.5%,9 月马上要调整为 2%;分红型产品的固收预定利率上限是 2%,9 月要调整到 1.75%。

也就意味着 9 月配置储蓄险的成本要上涨。

此外,保险公司的渠道佣金、管理费用、品牌溢价、分支机构等,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不同,也会造成成本的增长

收益分为保证收益和非保证收益

保证收益写进合同,完全由合同条款决定,不受市场波动影响。

非保证收益常见于分红型或万能账户,由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决定。因此分红型保险的选择关键在于保险公司的选择。

此外,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




最后的话

理性选择,长期持有

无论选择年金险还是增额寿险,都要记住几个关键原则:

    需求导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不要被销售话术迷惑

    公司优先:选择投资能力强、历史表现好的大型险企

    长期持有:这两类产品都需要长期持有才能体现价值

    适度配置: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定期回顾:随着人生阶段变化,适时调整配置策略


在当前利率下行、资产荒的大环境下,能够提供确定收益的保险产品确实具有稀缺价值。

但选择产品时,一定要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产品收益率出发。

最适合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产品。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9 21:13 , Processed in 0.0375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