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对比维度
|
团体意外险
|
雇主责任险
|
1
|
投保主体
|
企业/单位(需为合法经营主体,且员工人数、职业符合保险公司要求)
|
企业/雇主(需与员工存在合法劳动关系,投保时需提供劳动合同或用工证明)
|
2
|
保障对象(被保人)
|
员工个人(或其法定受益人)—— 保险金直接归属员工/家属,与雇主的法定责任无关
|
雇主—— 保障的是雇主对员工的法定赔偿责任,保险金用于弥补雇主需向员工支付的赔偿款
|
3
|
保障范围核心
|
仅覆盖“意外事故”导致的风险,具体包括:
意外身故/伤残(按保额或伤残等级赔付);
意外医疗费用(报销门诊/住院);
意外住院津贴(按天补贴)(不含职业病、非意外的工伤责任)
|
覆盖雇主对员工的全部法定赔偿责任,包括:
工伤事故(含意外、职业病,需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认定);
雇主未缴纳工伤保险时的全额赔偿(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
因工伤引发的劳动仲裁/诉讼费用、律师费>
(核心是“雇主的法律责任”,而非员工的意外损失)
|
4
|
伤残标准
|
行业标准
|
工伤标准
|
5
|
猝死
|
不可保
|
可保
|
6
|
承保时间
|
24小时
|
上班期间
|
7
|
额度赔付方式
|
定额赔付
|
限额赔付
|
8
|
赔付对象
|
保险金直接支付给员工本人或其家属(如意外身故则支付给受益人),雇主无权截留或挪用。(可授权赔付给企业)
|
保险金直接支付给雇主,再由雇主根据与员工的赔偿协议或法律判决,将款项转付给员工(避免员工额外获利)(可授权赔付给员工)
|
9
|
法律依据
|
基于《保险法》和保险合同(商业保险关系),不涉及雇主的法定责任,仅为企业给员工的“额外福利”
|
基于《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等劳动法律,直接对应雇主的法定赔偿义务(属于“责任保险”)
|
10
|
能否替代工伤赔偿
|
不能——工伤赔偿是雇主的法定义务(即使缴纳工伤保险,仍需承担停工留薪期工资、护理费等);团体意外险仅为员工的“补充福利”,员工仍可向雇主主张法定工伤赔偿。
|
可部分/完全替代—— 若企业未缴纳工伤保险,雇主责任险的赔付可直接用于支付员工的工伤待遇(如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赔偿);若已缴纳工伤保险,可补充覆盖工伤保险未赔付的部分(如停工留薪期工资差额、诉讼费)。
|
11
|
保费税务处理
|
保费通常计入“员工福利费”,需按规定缴纳个税(员工所得),且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有限额(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
|
保费属于企业“经营成本”,可全额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无限额,需留存保险合同、缴费凭证作为扣除依据)。
|
12
|
理赔触发条件
|
只需员工发生“意外事故”(符合保险合同定义,如非本意、外来、突发、非疾病),无需证明雇主存在过错。
|
需满足两个条件:
1. 员工因“工伤”(含意外、职业病)导致损失;
2. 雇主需对该损失承担法定赔偿责任(如未提供安全工作环境、未缴纳工伤保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