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回复: 0

重疾险投保指南:一文告诉你怎么买重疾险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11

帖子

6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3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听到重疾险,我们往往第一反应是大病的治疗费。其实重疾险的价值远不止这些,而在于守护我们的财务健康。

想象一下,如果不幸确诊重大疾病,通常需要接受复杂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甚至有些重疾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疾的不易治愈,意味着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甚至长期带病生存,这背后是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医疗费用。

更何况,“大病要养”。

后面康复护理同样需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

康复期间还可能失去工作收入,家人因为陪护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房贷、车贷、子女教育、家庭开支怎么办?

重疾险一次性赔付的几十万乃至百万,就可以用来填补这些风险缺口。

原来有个同事,25岁时确诊严重的心脏疾病。手术后,他很快返回工作。他要为自己和父母赚生活费、房租还有未来的储备。

几个月后,他疾病复发。几天后,人便没了。

治疗后,他可以去修养,去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时间。但为了照顾自己和家人,为了给家人更多的保障,他却需要挣更多的钱。

分享阅读《以前没有保险也过来了,现在何必要买保险?》同事的故事

事实上,随着医学的发展,重疾的治愈率逐年提高,确诊后的大多数人都能获得治疗,并活下来。

可是在财务上,他们却“死”了。

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这样的例子我们听的还少吗?

所以,重疾险的核心作用不是治病,而是“保命”—保障患病后的经济生命不中断。因此,无论你是家庭支柱还是单身青年,只要担心“大病让生活崩塌”,都应该考虑配置。



然而重疾险保障责任比较复杂,上百种疾病,大部分听都没听过,怎么选择?买多少保额合适?是否要选多次赔付?高发疾病额外保障?……

下面为大家一一解析。

保额优先,保额决定了保障力度

很多时候我们买重疾险,往往因为嫌保费太贵,买的保额只有10万、20万,结果就是根本不够。

要知道,重疾险保额太低,相当于白买。

重疾险保额至少应为家庭年度收入或支出的5倍。

为什么是5倍?

医学上有个概念—“5 年生存率”,重疾患者如果 5 年后还生存着,那医学上认为他的生存概率与常人一样。

但在这 5 年里,患者的工作强度肯定不能太大,同时还要保证长期康复、护理,可能至少要有一个家人放弃工作长期陪伴。

所有这些都需要足够的金钱来支持,这不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所以,我们要在积极预防疾病的同时,就做好相应的经济储备。

预算合理,平衡保额与预算

一般来说,保险年缴保费不宜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0%,重疾险的话占年收入的5%-8%就行,免得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不然保费变成负担,后面万一退保,不仅钱打了水漂,保障也没得到。

特别是预算有限时,应优先确保保额充足,考虑选择定期保障或降低附加责任。

重疾险的价格相对比较贵,我们没有必要追求一步到位,可以等预算充足时逐步补充。

确定好了保额和预算,下面就进入选择产品和投保环节了。

投保第一步:做好健康告知

买保险并不是想买就能买,说不定哪次体检就有了结节,就有了其他小问题,可能也就与保险无缘。

而没有如实告知,则会为后面理赔埋下隐患。

大多数人做健康告知时都会遇到各种疑问:

之前因为什么问题去看过,但我已经不记得医生是怎么写的了;

我确定不了我是不是健康告知里面问的异常情况,这个诊断到底算不算有异常;

我不太清楚这个情况怎么描述,好像也没有选项去告诉具体情况。

……

对于健康告知,大家要记得:我国实行有限告知,也就是说问什么答什么,没有问到的可以不用告知。

注意:一切都要以记录为准,不要凭感觉。

查一下过往的病历和体检报告等,有就如实告知,只是自己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而未就医,我们不用告知。

对于复杂的问题,自己不好判断,建议咨询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可以为自己争取最好的投保结果。不然留下拒保记录,会对我们以后投保造成影响。

哪里可以查到这些记录呢?

一般医院、体检中心公众号就可以查到详细记录。而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可以查询到医保卡的消费记录(这也提醒大家,医保卡不要借给他人使用)。

另外,医院的档案管理室可以查询到个人在这家医院的病历资料。一般带着身份证就可以去申请打印,具体要以医院规定为准。

投保第二步:看清产品责任

1.保的疾病是不是越多越好?

重疾险的保障数量,当然了,谁都不嫌多。

不过,也不必过于纠结是110种还是120种的差别。

国家要求所有的重疾险都要包含28种重疾和3种轻疾,并为确保赔付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对每种重疾的赔付条件进行了详细规定,而它们占到了重疾理赔的95%以上。

对此以外的其他疾病,有相关家族病史的朋友,先确认是否有涵盖,以及赔付条件是怎样的,再做优选。

2.单次赔?多次赔?分组?不分组?

重疾险的赔付方式,让我们从两个纬度来理解:

维度一:赔付次数

单次赔付,顾名思义重疾只赔一次。赔付后合同终止,我们也就不再拥有重疾保障。

多次赔付,重疾可以赔付多次。赔付一次后,合同继续有效,未来若再次罹患重疾,符合条件的话就可以再次赔付。

维度二:疾病分组(针对多次赔付型产品)

分组多次赔付:保险公司将上百种重疾分成不同的小组(如A组/B组/C组等等)。同一组内的疾病只能赔付一次,下次理赔必须是其他组的疾病。

不分组多次赔付:所有重疾都在一个“大池子”里,没有组别限制。第一次理赔了某疾病后,第二次只要罹患的是不同的重疾,就可以再次赔付。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不分组多次赔的产品保障力度高于其他,不过价格也相对较高。

做选择时,我们重点关注两次重疾理赔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分组是否合理。

首先,间隔期自然是越短越好。

其次,完全要避开“高发疾病集中分组”的产品。

最后,始终记得“保额优先”的原则,不要被赔付次数迷惑了双眼。确保第一次生病时就有足够的钱治病、养病,再来考虑第二次、第三次的问题。

3.要不要附加身故责任?

要不要附加身故责任也是我们购买重疾险时的一个关键决策点:

一方面,我们想用有限预算获得最合理的保障,免得钱花了却保障不全;

另一方面,我们也焦虑万一没得重疾而身故了,那交的保费岂不是打了水漂。

在这里我们来厘清两个问题:保障全覆盖的安全感问题和低保费撬动高保额的杠杆效率问题。

附加身故责任,就是说在保障期内,如果发生重疾,赔付保额;如果一直没有发生重疾,但身故,不论是疾病还是意外身故、猝死等非疾病原因身故,同样赔付保额给受益人。

附加身故责任的重疾险保障范围更广,交的保费那肯定不会打水漂。但价格也相对高得多,相同保额可能要多支付一半到一倍的保费,很多人会觉得杠杆低,负担大。比较适合预算充足又求安心的人群。

不附加身故责任,也就是消费型重疾险,保障期内,只有发生合同约定的重疾,才能获得赔付。

如果保障期内没有发生合同约定的疾病就身故了,合同自然终止,没有任何赔付。

这就像买车险一样,几十年交的保费相当于被消费掉了。

由于没有身故必赔的成本,保险公司风险相对更低,所以保费就会便宜很多。同样的预算,保额做到80万轻轻松松,而含身故责任的保额可能只有30万。要知道生一场大病,80万和30万的治疗康复体验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不过不含身故责任也有一个保障盲区:重疾险理赔条件是“确诊合同约定的疾病”或者“达到某种特定状态”。如果是突发疾病,人还没来得及确诊就走了,那很有可能就赔不了。比如突发心梗,在送医途中人就没了,由于没确诊就不符合重疾理赔定义。

当然,你可以更聪明地选择一套组合拳: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用定期寿险填补我们家庭责任最重大时期的身故盲区。这也是适合绝大多数家庭的性价比之选。

4.恶性肿瘤二次给付要不要加?

简单来说:要。



根据2024年重疾险理赔报告,恶性肿瘤仍是第一高发重疾,可以看到多数占比超过70%。

所以,不论从数据来看,还是根据生活经验来说,我们买重疾险最可能、最想保障的还是癌症风险。

尤其癌症在确诊之后,很可能需要长期、反复的治疗并,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放化疗、靶向治疗等。

即便治疗成功,在未来的3-5年内都存在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有些癌症比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等,复发率并不低。

第一次赔付的钱被耗光,想再买一份重疾险基本也是奢望。3年后如果复发,第二次的赔付就是雪中送炭。

更何况附加恶性肿瘤二次责任所增加的保费通常也就是主险保费的15%-25%,却可以额外赔付100%保额甚至更多。

看条款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两次癌症理赔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条款中对于复发、转移、新发、持续的描述。

当然我们也要平衡预算,原则总是保额优先。足够的第一次赔付金额远比可能的第二次更重要。

对于直系亲属有癌症病史以及女性投保者,强烈建议加上。前者不多说,后者则在恶性肿瘤的理赔中,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女性一些高发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等,复发率也相对较高。



5.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二次给付要不要加?

从上面我们也能看出,心脑血管疾病是重疾险理赔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癌症。尤其急性心梗和脑中风,不仅发病率高,并且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显示,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2021年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48.98%和47.35%;每5例死亡中约2例归因于心血管病。



2021年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位列城市居民全死因的第三位,农村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列农村居民全死因的第二位。

并且,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还很高,大多会留下后遗症。复发后的治疗和康复,往往也比第一次更复杂,费用也更昂贵。

有心脑血管家族病史以及男性投保者,建议加上。因为在25至65岁之间,男性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65岁之后,这种比例才开始缩小。

选择产品时,重点关注两次赔付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赔付定义和条件。

6.轻中症责任怎么看?

在保险条款中,轻症通常比日常生活中理解的轻症严重。它是疾病严重程度未达到重疾标准的一种疾病阶段或者状态,而中症则介于轻症和重症之间。

轻中症往往在发现病灶时通过先进技术进行微创治疗即可,但其治疗费用也不是寻常的感冒发烧可相提并论的。

错过治疗时间,很可能转化为重疾。

同理,并非覆盖了越多的轻中症保障就越好。重点专注是不是覆盖了更多高发的轻中症,如极早期恶性肿瘤、轻度脑中风、不典型心梗、冠状动脉介入术等。

其实,除了3种轻症(恶性肿瘤--轻度、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其他轻中症,保险公司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意味着不同产品对某些病种理赔的宽松度并不一样。

这也提醒我们,不要用“我觉得”来进行判断,务必要看清楚条款。

轻中症的赔付一般都是多次,尽可能选择间隔时间短的产品。

7.什么叫三同条款?

“因同一疾病原因、同次医疗行为或同次意外事故导致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疾,我们仅按一种赔付。”出现这样描述的条款就是三同条款。

“三同条款”是限制多次赔付的重要因素。

举个例子:假设一款重疾险保障100种重疾,不分组,可赔2次,但含三同条款。

小朋友确诊了白血病(属恶性肿瘤,重疾)获得赔付。后续为根治疾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也属重疾)。

由于骨髓移植术是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属于“同一疾病原因”,就无法获得第二次赔付。

如果没有三同条款,后面的骨髓移植,只要符合间隔期要求,就可以获得第二次赔付,保障力度也就大大增强了。

所以,在选择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产品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分组情况、间隔期和三同条款。优先选择无三同或者三同条款描述宽松的产品。

8.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认知:在中国,能开保险公司的,就没有小公司。我们口中的大公司、小公司通常都是知名度的高低。

且不提我国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是世界最严之一。

保险公司,不论大小,都受同一部保险法的保护和约束,都同样需要提取责任准备金、缴纳保险保障基金,并受到偿二代监管体系的严格监控。

翻译过来就是,即使保险公司经营不善,你的保单也会有其他机构接管或注资,合法权益不受影响。

保单的安全性不因公司大小而异,而是国家法律和监管体系兜底。

一般来说,大公司的产品多包含身故责任,运营成本较高所以产品溢价明显。但通常都会提供较好的绿色通道服务,比如快速安排专家门诊、住院、手术等。

小公司身故责任多为可选项,网点比较少,主要靠线上,服务也就更便捷。增值服务相对简单一点,或者需要额外付费。

我们在选择时,真的不必纠结于大小,条款才是第一位的。根据自己的需求比如保额、预算、保障责任等等去筛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总结:重疾险是解决生病后收入中断、康复疗养费用问题的,核心在于罹患大病时要赔得到、赔得足。

始终记得:保额优先,保额优先,保额优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也不要总想着一次性到位,综合自己的预算考虑,未来再逐步升级。切忌让保费成为你的生活负担。











重疾险咨询请加我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9 16:02 , Processed in 0.0742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