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香港保险:服务之道的深层考量

[复制链接]

771

主题

771

帖子

232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3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服务之道的深层考量



   近期在与多位高净值客户探讨资产配置时,我发现大家对香港保险的关注点,除了产品本身,更多集中于服务体验。作为一名资深规划师,我深知,真正的保障并非止步于保单签署。
    货币兑换波动;承保机构信用;预期分红实现差异;

   关于这些表层风险,我曾在一篇深度文章中详细阐述:
深度剖析 | 香港保险配置的策略与洞察

   这些被普遍担忧的市场风险,其实都在产品合同中有明确披露。特别是分红收益,其非保证性质决定了波动性是常态。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并非最核心的挑战。为何如此?因为理性投保人本就应理解非保证部分的浮动性,合同文本已清晰界定潜在变数。

服务的本质才是关键

   购置香港保单后最大的隐忧,往往在于前期承诺与后期实践的巨大落差。销售人员在成交前后判若两人,虽不致直接损失本金,却极大损害了客户体验。



续保支持三年空白

   曾有客户向我诉苦,疫情期间其香港经纪人连续三年未提供续保协助。咨询分红状况时,对方也仅敷衍地给出官网链接。这位客户的保单已近十年,经我查证,其归原红利实现率不足五成,终期红利也远低于预期。服务态度不佳,使其对该机构彻底失去信任。

保单激活后即被拉黑

   类似事例层出不穷,不少案例显示客户在保单生效数年后,发现联系人已将其从社交媒体名单中移除。



服务态度急转直下

   还有投保者反映,原本细致入微的经纪人,突然变得敷衍塞责。客户感叹:数百万的保费投入,换来的却是如此消极的服务回应。



保费未缴顾问失联

   另一宗案件显示,一份五年期保单,前四年均由顾问代为缴付。第五年,客户以为已完成缴费,却在两年后收到保险公司通知,因欠费产生滞纳金。联系原顾问,对方先是坚称已处理,要求出示凭证后便销声匿迹。



顾问离职导致服务中断

   亦有因原顾问职务变动,导致客户与香港保险机构的沟通渠道彻底中断的情况。



   香港生活易的调查表明,近八成通过中介或代理渠道投保的受访者曾遭遇不快,包括强行推销、投保后顾问失联等,最糟糕的是保单最终沦为“失管保单”。



十载行业观察与深思

   为何保险服务会呈现如此悬殊的差异?结合我近十年在行业内的实践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悟:

第一,行业高淘汰率

   内地保险从业人员从数百万降至百万级别,其中持续展业者寥寥无几。大量离职者遗留下无数无人照管的保单。这个行业,远非二八法则,而是残酷的“赢者通吃”法则。

第二,香港身份过渡器

   近年香港推出优才、高才等计划,吸引大量内地申请者。获取身份后,续签是关键。门槛较低、时间灵活的保险行业成为部分人维持身份的理想选择。

   香港保监局数据显示,短时间内持牌中介人数激增。然而,行业高淘汰率在香港同样显现,每年约三分之二的代理人选择离开。



   对那些仅将保险作为过渡工具的人而言,香港保单只是他们获取身份的途径。为促成交易,他们甚至不惜违规提供佣金折让。

第三,佣金折让侵蚀根基

   若论何种行为对保险行业声誉损害最烈?非法的佣金折让首当其冲。在诱惑之下,顾问、客户都只关注短期利益,忽视服务的根本价值。

   对专业人士而言,提供折让形同贿赂;对客户而言,接受折让等同受贿。这种双向腐蚀,严重损害了行业健康。

   为何一些工程项目质量堪忧?为何部分服务大打折扣?根源在于交易中的不正当利益往来。







   为何保单服务前后不一?从顾问角度,既然佣金已打折,服务缩水似乎也“合情合理”。而客户在索要折让时,就应预见售后服务可能大打折扣。

   现实中,佣金折让往往导致两败俱伤:提供折让者拿到钱后失联,客户既无折让也失去后续服务。有案例显示,顾问承诺折让,客户过了犹豫期便无法联系上。即便机构进行处罚,折让也无法兑现——因为其行为本身就是违法。





   今年初,香港某大型保险经纪公司因违规操作受到处罚,部分涉嫌提供折让的人员被廉政公署传唤调查。





案例一:法律裁决

   某银行前员工在2012年转介客户给经纪人后,索取五十万港元报酬。2016年事件败露,该员工被判受贿罪成,入狱一年半并须归还全部款项;涉事经纪人亦因欺诈被判入狱八个月。





案例二:保单失效

   2009年,内地王女士为其配偶投保香港重疾险时,提出佣金折让要求并获应允。2012年,保单被保险公司告知失效。原来,原顾问因多次提供折让于当年被吊销牌照,其名下所有保单随之作废。



   关于佣金折让,我们不妨换位思考:看医生会要求返还诊金吗?聘请律师会要求返还辩护费吗?为确保您的长期利益,务必坚决拒绝任何形式的非法利益输送。

   最近遇到一位极具远见的客户,面对主动提供折让的顾问,她毅然拒绝——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与原则。



甄选建议

   作为一名亲身配置多份港险的规划师,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避免服务断档。以下是几点我的建议:

第一,选择深耕行业者

   考察顾问的从业年限及其在业界的口碑。能持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就者,必然具备过人实力。还需关注其是否秉持长期经营理念:是否购买自身推荐的产品、是否建立稳定团队、是否持续输出专业见解。

第二,重视专业深度

   如何评估其专业水平?多方交流是关键!深入探讨不同机构、产品方案的底层逻辑。观察其是否有独立思考能力,能否提出独特的行业认知。

第三,确认利益同盟

   一位二十载从业经验的前辈曾向我推荐某产品,我连问三次:“您自己持有吗?”这如同判断股票专家是否可靠,只需问:“您自己是否投资?”若推荐者本人也配置,则说明其真正认可产品,实现了利益共担。

香港保险研讨社群

   为赋能更多对香港保险感兴趣的朋友,我正着手建立一个专属社群——汇聚已购或计划配置港险的人群。未来将发展为学习互助平台,鼓励成员分享真实经验。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向香港境外任何人士的招揽、要约、出售或建议购买任何保险产品。本文所载信息为一般性资讯,并非销售邀约。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对于因本文内容之任何建议、意见或陈述而导致的任何直接、间接、特殊、附带、相应而生的损害、损失或法律责任,概不负责。未经授权转载引起的问题,由转载方承担。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9-8 05:38 , Processed in 0.0376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