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回复: 0

养老选择年金还是增额寿

[复制链接]

206

主题

206

帖子

6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8
发表于 2025-9-21 1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4岁给自个儿存够终身养老金:我见过最通透的养老观,藏在奶奶和外婆的晚年里

清晨给88岁的奶奶削苹果时,她突然抓着我的手问:“下个月社保钱啥时候到啊?昨天买菜花了80,剩下的钱够不够请钟点工来擦玻璃?” 我心里一酸——奶奶每月3200块社保金,除去药费和日常开销,攥在手里的钱总像沙漏,越用越少。

而十年前去世的外婆,96岁时还能潇洒地跟老姐妹去旅游,每月2万块退休金雷打不动到账,她常说“花完下月还有,怕啥?” 同样是晚年,一个在算计中焦虑,一个在从容中自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状态,成了我29岁就砸150万买养老年金的初衷。

从事养老规划咨询五年,见过太多50岁后急着补养老金的姐姐,也听过不少“我还年轻,养老早得很”的声音。但今天想跟你掏心窝子说:养老从来不是退休后的事,而是从你赚钱的第一天就该盘算的人生兜底工程。它藏着你老了能不能有尊严、有底气,甚至能不能安心花钱的全部答案。

一、养老的真相:不是“存钱”,是“兜底”

刚做咨询时,有位42岁的姐姐跟我说:“我存了50万银行定期,还有份增额寿,养老肯定够了。” 可细聊才知道,她儿子准备买房,婆婆常年需要吃药,这50万随时可能被“挪用”。更关键的是,她没算过:50万按每月5000花,撑不到10年,可她大概率要活过80岁。

这正是很多人对养老的误解:把“存钱”当成了“规划”,却忘了养老的核心是“兜底”——无论发生什么,老了都有一笔确定的、只属于你的钱,按月到账,活多久领多久。

社保就是我们最基础的“底”。但你知道吗?中国社保替代率只有30%多,也就是说,你现在月入1万,退休后每月大概只能拿3000多。更扎心的是,私企大多按最低档(60%基数)交社保,哪怕你月入5万,社保退休金可能也只有4000块左右。

那增额寿、银行存款这些“理财型”工具呢?它们确实能锁利、能增值,但缺了养老最需要的“确定性”。增额寿5年回本后,孩子要创业你会不会取?亲戚借钱你好意思拒绝吗?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老了敢随便花吗?这些钱最终能不能花在养老上,谁也说不准。

真正的养老规划,是给未来的自己建一道“安全网”:不管子女需不需要帮衬、利率降多少、自己活多久,这道网都不会破。就像外婆的退休金,哪怕她当月花光,下月依旧准时到账,这种“终身现金流”才是养老的底气。

二、算清这笔账:你的养老到底要花多少钱?

“我到底要存多少钱才够养老?” 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其实答案很简单,照着国际通用的“70%社保替代率”算,再加上护理成本,你就有数了。

1. 基础线:维持现有生活,需要多少养老金?

国际标准说,想退休后生活质量不下降,养老金要达到退休前收入的70%。比如你现在月入1万,退休后每月至少需要7000块;月入2万,就得有1万4的月养老金。

这70%里,社保能占多少?按最低档缴纳的话,大概率只有2000-4000块。剩下的缺口,就得靠商业养老年金或其他规划补。我29岁时月入1万5,70%就是1万,社保预估4000,所以第一份养老年金就补了6000,后来收入涨了再叠加,现在每月能领1万5商业养老金,加上社保就够维持现有生活了。

2. 实际开销:别漏了“隐形的大头”——护理成本

很多人算养老钱时,只想到吃穿用度,却忘了“真正的养老从失能开始”。我走访过成都高中低端养老院,护理费用分得特别细:一级护理每月可能只要3000,到五级护理就得6000以上,全失能的话甚至要上万。

咱们按“每月5000”的中等标准算笔账:

- 50岁退休,活到85岁(比人均多5年,求个踏实),共35年;
- 每月5000,一年6万,35年就是210万;
- 这还没算通胀、突发医疗费用,要是想住好点的养老院、请住家阿姨,至少得300万。

要是想每月花1万,涵盖旅行、兴趣爱好和优质护理,35年就得420万。你没看错,养老不是几十万能搞定的事,是需要200万起步的“长期工程”。

3. 扎心现实:80后90后,养老压力比想象中更大

我们这代人养老,要面对三个绕不开的难题:

- 活得更久:新中国成立时人均寿命60岁,现在80岁,按每十年增2.8岁算,00后、10后大概率能活过100岁。养老周期从20年变成40年,钱得够花更久;
- 领得更少:现在2.5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30年后可能1个年轻人养2.5个老人。社保是“现收现付制”,未来退休金能领多少真不好说;
- 靠不了别人:50岁的姐姐们爱给00后孩子规划养老金,但60后父母很少给90后补养老。我们这代人,大概率得靠自己。

三、选对工具:90%的人都用错了养老储蓄方式

“钱要放安全的地方”这句话谁都懂,但很少有人知道,真正安全的养老储蓄地只有三个:50万以内的银行存款、国债,以及保险(尤其是养老年金险)。

这三者里,银行存款和国债胜在灵活,但增值慢、不专属,很容易被挪用;而养老年金险,才是为养老“量身定做”的工具。

1. 为什么增额寿、快返年金不适合养老?

很多人爱买增额寿,觉得“想用就取,很灵活”。但恰恰是“灵活”害了养老——增额寿5年回本后,遇到急事就想取,根本存不住;而且它是“一笔钱”,用一点少一点,活到90岁钱花完了怎么办?

快返年金更像“银行升级版”,取息存本看似省心,但没有规划属性。你40岁买200万快返年金,每月领5000,可本金一直是200万,几十年不增值,老了购买力缩水,根本不够花。

我常说,增额寿是“万金油”,啥都能做但啥都不精;养老年金是“手术刀”,专门解决“活多久领多久”的核心问题。

2. 养老年金险的核心优势:解决养老的3大痛点

养老年金险的好,藏在三个“专属”里:

(1)安全专属:钱只属于养老

养老年金险有“强制储蓄”属性,交进去的钱不能随便取,能帮你扛过中途的挪用冲动。而且一旦开始领钱,每月到账的钱就是你的“养老工资”,别人借不走、骗不走,只能花在你身上。

(2)终身现金流:活多久领多久

这是它最核心的价值。不管你活到80岁还是100岁,只要活着,每月就有钱拿。我外婆能当“月光族”,就是因为她知道“钱永远够花”;而奶奶总焦虑,根源就是“钱越用越少”。

(3)灵活叠加:跟着收入涨,养老金也能涨

社保有缴费上限,哪怕你再有钱,也不能多交多领。但养老年金可以无限叠加:你月入1万时补5000,月入5万时补2万,收入涨了就加保,退休后每月领的钱就能跟着生活质量涨。

3. 买养老年金险,别踩这3个坑

- 别等老了再买:50岁买要交很高的保费,30岁买每月交1000就能积少成多;
- 别贪现金价值:有些人为了“能退保取现金”选高现金价值产品,却忘了退保后就没终身现金流了,万一病好了钱花完了,养老怎么办?
- 别只看收益:养老年金险的核心是“确定性”,不是“高收益”。2.5%的终身复利看似不高,但在无风险领域里,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四、早规划的底气:时间是最好的“养老金”

“我现在30多岁,房贷车贷压得喘不过气,哪有钱规划养老?” 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心声。但恰恰是年轻,才拥有最宝贵的“时间杠杆”。

给大家算笔账:假设你想55岁攒够200万养老金:

- 35岁开始:每年存10万,存10年就够了;
- 45岁开始:每年要存20万,存5年才够;
- 50岁开始:每年得存40万,存5年,压力直接翻4倍。

我29岁买第一份养老年金时,每月交8000,当时也觉得紧巴,但咬咬牙就过来了。现在34岁,每月能领1万5商业养老金,反而觉得当时的决定太明智。

哪怕你现在每月只能存500,也要开始。养老年金可以慢慢叠加,先补1000,再补2000,就像攒房子首付一样,积少成多。我见过最年轻的客户是22岁的小姑娘,每月存300,说“不想老了靠爸妈,也不想靠孩子”。这份清醒,比多存10万更珍贵。

反观那些52、53岁的姐姐,退休后发现社保不够花,银行利率又低,急着买养老年金却发现“又贵又不划算”。她们常说“要是早10年知道就好了”,可时间不可逆,养老没有后悔药。

五、不止为自己:给孩子的养老兜底,是最长远的爱

去年我给两岁的儿子买了养老年金,身边有人说“太早了,通胀都把钱贬没了”。但我算过一笔账:

- 现在每月给他存2000,他60岁开始每月能领1万多;
- 按人均寿命100岁算,他能领40年,总共能领500多万。

巴菲特说,能对抗通胀的只有两个东西:赚钱能力和优质公司股票。养老年金解决不了通胀,但能给孩子一个“兜底”——不管他未来赚多赚少,老了都有一笔确定的钱,不用为生计发愁。

而且孩子年轻,能享受到“时间+利率”的双重红利。25岁买2.5%的产品,比35岁买3.0%的产品收益还高,因为年龄对养老年金的影响,比利率还大。

现在50岁的姐姐们爱给00后孩子规划养老金,就是因为她们见过养老的难,想让孩子少走自己的弯路。我给儿子买养老年金,不是想让他“躺平”,而是想让他未来能选自己喜欢的工作,不用为了“稳定”挤破头考公,不用因为“钱”委屈自己。这才是父母能给的,最长远的爱。

六、最后想说:能照顾年老的你,只有年轻的自己

跟奶奶相处越久,越懂老年的“无助”:她会对着手机APP里的减保按钮发呆,会因为菜价涨了5毛纠结半天,会偷偷把止痛药换成便宜的牌子。而外婆当年,会大方地给孙辈发红包,会报老年大学学国画,会说“趁走得动,多去看看世界”。

这两种晚年的差距,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有没有“确定的未来”。

养老规划从来不是“要不要做”,而是“什么时候做”。30岁做,是“规划”;40岁做,是“补救”;50岁做,可能就“来不及”了。

你不用一次存够几百万,不用追求“一步到位”,哪怕每月存500,哪怕先买一份基础的养老年金,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铺路。毕竟,等你老了,父母可能不在了,孩子有自己的生活,配偶也可能先你一步离开,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有年轻时做好规划的自己。

昨天奶奶又问我社保钱的事,我握着她的手说:“别担心,我的养老金每月都到账,够咱们请钟点工,还能带你去公园晒太阳。” 她笑了,眼里的焦虑少了很多。

我知道,我现在做的每一分规划,都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攒“底气”——等我80岁时,也能像外婆那样,潇洒地说“花完下月还有”,也能给我的孩子少添一点负担。

希望你也能早点想明白这件事。毕竟,年老时的从容,都是年轻时的远见给的。

作者:微信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08:00 , Processed in 0.0369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