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4|回复: 0

买不到重疾险、医疗险了,还能怎么提前规划?

[复制链接]

178

主题

178

帖子

5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4
发表于 2025-9-21 19:5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之所以想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碰到一位客户,可能买不上#重疾险 了,链接在此。
首先,这三种保险并不冲突。它们各是什么,看这里。重疾险的优势是,能一次性获赔一大笔钱,既能用来治病,又能作为生病后收入锐减的生活储备,维持家庭生活品质,而且还能保障终身,获得多重理赔。初期杠杆会比储蓄险更高。医疗险的优势是,能获取更好的医疗资源,杠杆倍数也更高,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比如这个案例。缺陷是,年长之后保费会很贵。储蓄险,是长期稳定增值,初期杠杆比较低,随着保单增值,在中后期可能会超过重疾险的赔付。如果考虑到财产安全的风险,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详情看这个合集。
前两个(重疾险、医疗险),可以称为保障型。年纪轻的时候优先考虑重疾险,保终身;稍微年长后医疗险可能更划算,杠杆更高。一般建议,优先配置保障型,保住下限,避免因病返贫;其次再考虑储蓄,增加上限,赚取更多的家庭资产。当然,如果预算充足的话,通通配齐是最好的。


可是,保障型并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如果真的买不到了,就只能考虑用储蓄险做替代了。也就是,提前存一笔钱,专款专用,到真的生病的时候,取出来用。接下来,算算账(比较复杂,不保证每个人都能看懂????)。直接贴结论:相比内地同类储蓄险,在保诚只需要存入一半的钱,就能实现同等的保障。
在香港保诚,5%收益已经是很保守的预估了(其他公司未必),内地只有2%不到,天差地别。如果再考虑到医疗通胀的话,差距就更大了。5%的医疗通胀,可是极其恐怖的,复利增长5%!况且,最近几年的实际数据,可能远远不止5%。因各种原因买不到保障型保险产品的朋友,更需要高收益的储蓄险方案。
以下第一张图是替代重疾险(50岁时赔付100万),第二张是替代高端医疗险(50岁以后直至终身的高端医疗险保费)。下表中数字表示需要提前存入储蓄保单的钱。





为什么是对标50岁、100万保额?按中国精算师协会在2020年12月《国民防范重大疾病健康教育读本》中的统计,癌症治疗费用在22-80万之间,再考虑到社会整体通胀及医疗通胀,肯定会更多。另外,重大疾病有发病年轻化、癌症普及化的趋势。保诚最新的2024年理赔报告显示,重大疾病高发年纪,集中在40-60岁。




再考虑多重赔付,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带癌生存也许会成为常态,所以获得两次癌症赔付还是有不少机会的。取个中位数,一次癌症治疗需要50万,两次共100万,50岁发病。
如果是跟高端医疗险对比呢(从目前医疗改革的趋势来推测,只有高端医疗险才值得考虑,详情看这里),要考虑覆盖50岁以后直至终身的医疗险保费,同样按每年5%的医疗通胀水平来算…计算有点复杂,只能找AI帮忙计算了,也要调教好几次才算对。先贴个内地某款产品的费率表,你们自己感受一下吧!


这还是最低档的保障,没有考虑医疗通胀的情况。几经调教,终于得到比较靠谱的结果(根据以上费率表选项一),已经贴在上边了。
可以看到,医疗通胀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因素!医疗、生命,本来就是很昂贵的东西。幸好有#保险,保险的金融属性,给了普通人一个提前规划、并能在未来享受到更好医疗质量的机会。
我是自己思考的老王,你的风险管家中科大校友,理工直男喜欢读历史,自学经济学,擅长风险管理相关推荐阅读,加在正文链接里了谢谢你的点赞、关注、转发????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 06:48 , Processed in 0.0371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