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组织从1978年开始为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收集材料。基金组织内的经济学家依据有限的中国官方信息、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的出版物以及从美国和日本获取的数据,在当年12月向总裁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初步报告。基金组织亚洲部和研究部的高级经济学家吕克·德沃尔夫(Luc De Wulf)、莫里斯·戈尔茨坦(Morris Goldstein)等推荐亚洲部订购中国发行的英文外宣刊物《北京周报》(BeijingReview),寻访美国的中国研究专家,系统收集和研究有关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中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情况等信息。亚洲部专门为研究中国经济新设研究岗位,聘请了一位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专攻中国经济的年轻博士弗朗索瓦丝·勒加尔(Françoise Le Gall),她全程参与了中国恢复基金组织席位的谈判。在1980年4月基金组织代表团访问北京之前,经济学家团队还准备了一份详尽的中国经济背景报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以1946年的原始份额重返基金组织,但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团队曾采用不同方法,就中国应占份额比重进行了重新测算,包括按照基金组织所掌握的不确切的既有数据进行测算,按照假定过去几次增资时中国都按比例增资进行推定,以及加入台湾地区数据进行计算等。由于不同的计算方式下结果差别很大,份额问题只能在中国重返基金组织后另行协商。
1980年2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柴泽民拜访基金组织,除了询问世界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的一般借贷政策之外,还征询如何开启和基金组织之间的谈判。2月21日,中国驻美大使馆政治参赞曹桂生和基金组织秘书长莱奥·范豪特芬(Leo Van Houtven)举行会谈,敦辛也在场。会谈中,中方表达了在当年秋天完成相关程序的意愿,并表示不承认台湾当局的负债,但愿意以合理态度来应对。中方表示,将以中国银行为接待方,邀请基金组织代表团访问北京,商讨代表权问题以及未来和基金组织关系中有关中国权利、义务的一切事宜;同时指出,这代表中国政府希望早日恢复在基金组织中的代表权。基金组织表示将积极考虑中方的邀请,并认为此次访问将主要是说明性质的,拟由敦辛带领,成员包括法律部、秘书处以及金融部等专业职员。
3月11日,就派出代表团访问中国一事,基金组织新任总裁雅克·德拉罗西埃(Jacques de Larosière)和前五位份额国家,即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和日本的董事举行会议。德拉罗西埃强调,访问团是技术性的,而非决定性的。会议重点讨论了增加中国份额一事。美国董事塞缪尔·克罗斯(Sam Cross)依旧试图避免出现代表权更替,也就是不以驱逐台湾当局为条件。而针对增加中国份额一事,会议主张不宜操之过急,对中国加入基金组织的目的以及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董事会平衡的影响等抱有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