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5|回复: 0

同样花3000给孩子买重疾险,为什么有人赔150万,有人只能赔10万?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203

帖子

61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19
发表于 前天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久之前,一位同行分享的理赔案例让我深受震撼。

几年前,一位妈妈给3岁的儿子买重疾险,年交保费大约是3000元。后面孩子不幸确诊白血病,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150万元,并且豁免后续所有保费,保障继续有效。

如果这位妈妈,当时同样每年花3000元左右,为孩子投保选择的是一款知名保险公司的线下产品,如果同样确诊白血病,可能只能获赔10万元。

同样的保费支出,同样的不幸遭遇,为何赔付金额相差15倍?

150万赔付是如何实现的?

这位获得150万赔付的家长,购买的是当时一款热销的互联网少儿重疾险:

    基础保额50万:年交保费约2200元

    附加重疾多次赔:增加保费约100元

    附加疾病关爱金:增加保费约700元

    总保费约3000元/年

理赔时:

    白血病属于重大疾病,赔付基础保额50万

    白血病同时属于“少儿特定疾病”,触发额外赔付100%保额,再赔50万

    疾病关爱金责任提供额外100%保额赔付,即50万

    重疾多次赔责任虽未使用,但因此获得了保费豁免权益

50万+50万+50万=150万。

而且,从确诊之日起,后续二十多年的保费全部免除,合同继续有效。

为什么线下产品“性价比”这么低?

如果买的是某线下产品,同样年交保费3000元左右,可能只能买到10万保额。

核心原因在于,这类线下产品通常捆绑了多种“不实用”的责任:

    强制捆绑身故责任:保障“一辈子”,最终“必赔”保额,保费自然翻倍,但多交的保费放在几十年后早已大幅贬值,而且花两样钱只保障一样,这笔买卖怎么看怎么都是亏的。

    昂贵的品牌溢价:庞大的代理人队伍、高档写字楼、巨额广告投入,最终都转嫁给消费者.

    不纯粹的重疾险:很多人以为自己买的是重疾险,实则是附带重疾附加险的寿险、或者是生死两全险,同样会让你在有限预算内,买了很多别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这类产品往往没有少儿的核心保障:

    少儿特定疾病额外赔付、重疾多次赔、疾病关爱金、保费豁免等等。

结果是:你支付了“全方位保障”的价格,却只获得了“基础版”的保障。

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选择贵的?

我曾任职于保险公司总部,深知为什么能把贵的东西卖出去,毕竟这个行业的信息差,还是很严重的:

话术一:“我们公司大,理赔快”

事实是:理赔只看合同条款,与公司大小无关。所有保险公司都受银保监会严格监管,理赔时效有明确规定。

话术二:“返还型保险更划算”

算笔账:多交的保费如果自己投储蓄险,几十年后的收益远高于返还金额。保障归保障,理财归理财,混在一起只会两头不讨好。

话术三:“这份保险什么都保”

真相是:责任越多,价格越贵。但很多责任你可能根本用不上,比如对儿童捆绑身故责任(国家规定未成年人身故保额有限制)。

话术四:线上产品背后都是小公司,不靠谱,会倒闭的

实际上:保险公司没有“小公司”,监管法律里更没有“大而不能倒”。你的保单,比银行储蓄更安全。

这是我作为前保险公司运营经理,最需要澄清的误区。

为什么你不需要纠结大公司、小公司?

1. 保险业,是“牌照”最硬的行业

你口中的“小公司”,股东可能是央企巨头、地方政府或世界500强。保险牌照的获取门槛极高,注册资本最低2亿,且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你看到的“小公司”,实则是资本大鳄们玩的游戏。

2. 法律和监管,构筑了“双重安全锁”

    再保险机制: 你的保单,保险公司自己并不会承担全部风险。它会通过再保险,将大部分风险分散给全球更大的再保险集团。你的保单背后,站着的是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这样的全球巨头。

    保险保障基金: 这是最关键的安全网。根据《保险法》及相关规定,每家保险公司都必须缴纳资金,形成保险保障基金。一旦某家公司真的出现极端风险,保险保障基金会出手救助,确保你的保单权益刚性兑付。

3. 破产?你的保单也会被“接管”,而非“作废”

退一万步讲,即便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监管机构(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会在风险萌芽期就介入,并最终指定其他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全面接手所有保单合同。你的保障只会换一个服务主体,所有权益按原合同继续执行,一分不会少。

要知道,

在中国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下,你的保单安全与否,只取决于白纸黑字的合同条款,而与保险公司的大小、销售渠道是线上还是线下,毫无关系。

线下代理人用“公司大小”来营销,往往是为了规避产品性价比的对比。因为当你开始关注条款和价格时,他们的产品优势就可能荡然无存了。

那到底买多少保额才够?
重疾险的核心是 “收入损失补偿” ,保额应覆盖生病期间的所有潜在财务漏洞。建议可以这样计算:

覆盖1-3年的家庭责任支出

这是最科学的计算方式。公式为:

(每月房贷/租金 + 基本生活费 + 子女教育费 + 老人赡养费) × (12个月 ~ 36个月)

例如,一个典型中产家庭:

    月供1万 + 生活开支1万 + 孩子教育5千 = 月固定支出2.5万

    保底保额=2.5万 ×12个月 = 30万

    充足保额 = 2.5万 × 36个月 = 90万


这笔钱,能确保你在1-3年内,可以完全不工作、专心治疗和康复,而家庭生活不被改变。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组合购买了一份保障责任优秀的百万医疗险,否则缺口就更大了。

写在最后保险是爱的经济体现,正是如此才需要你会为风险定价,用最合适的预算撬动最大的杠杆。千万别为“感觉买了保险”而自我感动,请为你“真正买足了保障”而负责。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2 20:41 , Processed in 0.0389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