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回复: 0

CRS下,香港保险或许将成为最大的搅屎棍

[复制链接]

825

主题

825

帖子

24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85
发表于 前天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以来,身边很多人都接到了税务机关的电话,说是查到了海外账户,要求主动申报。



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懵逼的。

其实CRS这个东西,已经喊了很久了。但是因为大刀迟迟没有落下,所以很多人对此也没什么概念。

我写一点关于CRS的基础知识,作为大家对其了解的入门课吧。

一、大哥是怎么知道你在海外有钱的?

2017年,中国版的CRS规则正式发布。全称为《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CRS理解为各个国家之间互相进行信息交换的一个“圈子”。凡是同意进入这个圈子里的国家或地区,都要把居民的金融账户信息彼此交换。

比如中国和新加坡都在这个圈子里面,当那么当你用中国身份在新加坡开银行账户的时候,新加坡的银行就有责任把你的信息传送回中国;而新加坡人在中国开的户,也会被交换回去。

说白了就是各个国家之间互惠互利、你来我往,把自己散落在世界各地“该收的税”都收回来。

所以从底层逻辑上来说,每个国家都乐意参与其中,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

因此,凡是你以中国税收居民身份在海外开的户,信息都会被送回来的。

二、哪些国家/地区参与CRS交换?

可以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除了美国、中国台湾、柬埔寨以及一些不知名国家/地区,目前你能叫得上来的大部分国家/地区都已经参与了CRS交换。总交换伙伴共计106个。

亚洲地区的比如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

欧洲地区的比如法国、德国、英国等;

美洲地区的比如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可以参考下图:



图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这里多说一句,美国虽然未加入CRS,但不代表它不进行全球征税了。相反其征税网络更密更狠——它依靠强大的FATCA法案进行“长臂管辖”,强制全球金融机构给美国国税局报送信息。

你可以理解为老美它单边收集就够了,CRS各国则是互相交换、报团取暖。

或许你可以问问你身边,以前搞过美国身份但没有去美国长居的人,可能这些年就正在经历双边征税的痛苦。

三、你的哪些账户会被交换回来?

不要抱有幻想,基本上你不想被交换回来的,都会被交换回来。

凡是以你的中国税收身份信息注册、开立的各类账户,理论上都在范围之内(包括你名下控股公司的账户)。

比如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机构的股权、债券、年金保险、有现金价值的保险等。

要注意的是:目前房产信息不在此列。大哥当下的重点的海外投资收益。

四、被交换回来的账户中,现在哪些要交税、哪些不交税?

可以分为三大类。

1.资本利得类。比如境外炒股,通过港股、美股、日股、新加坡股市等地赚到的钱这些一定是要交税的。目前来说一般是以年度为统计周期,该年度投资收益的20%,需要交税。(注:仍在账户内,没有提取出来的浮盈、浮亏部分不参与计算,只算实际的盈利)

2.股息、分红类。哪怕你的股票和基金本身是亏的,但是它们给你的分红属于投资收益,这部分收益是铁打的20%,需要交税。

3.存款利息类。目前存在争议。

五、目前CRS的实际进展如何?

知道大家想听什么,我也说点实在的。

截至2025.10.22,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CRS在国内仍未充分落地,但在快速铺开当中。

大哥只是知道了你在海外有账户,但是具体有多少账户、真实资产多少,不一定了全都知道。目前仍然以紧盯交易频次高、账户总额大的账户为主。

且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些存在争议的部分还在完善当中,你可以理解为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大哥也没完全想好怎么搞。

但整体来说,毕竟是收钱的事情,还是不要心存侥幸。

牢记纳税光荣,也不要觉得账户金额小就没事,以后它肯定越来越完善、严密,都是要交的。

如果收到了电话/短信但是不搭理,到时候可能不仅要补税,还要补税的罚金——罚金每天0.05%,即每年18%+

六、有没有一些迂回之策?

1.海外信托


信托账户的信息当然会被交换回来,理论上来说收益部分也应当交税。但是由于信托账户内的资金一般都是长期放着不动的,也就是没有“提取”出来的这个动作,所以根据目前我向香港信托公司了解的情况来说,在信托账户内的资金还没有被征收的先例。

2.加密货币


目前加密货币仍在发展阶段,它本身就不受我国法律保护,自然也就没有官方文件表示要对其征税。

3.合理申辩


当下,有些时候大哥也不是一刀切的。比如你的信息被交换或计算错了,你可以进行合理合法的申辩,要求修正。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人觉得自己今年虽然赚了,但是前两年亏得很多,要求合并三年的数字一起计算,也获得了再次沟通的机会。当然这些都是因人而异、因地区而异的,只是说有机会的情况下大家可以尝试合理沟通。

4.利用浮亏

报税有两个底层逻辑。

第一个逻辑是每年结算一次

比如你本金100万,第一年亏到了80万,不用交税;

第二年又亏到了60万,也不用交税;

第三年从60万回到了80万,则本年度盈利20万,这20万就需要交税了——虽然你整体上是亏的,但是你在某个年度赚了,那也要交的。

第二个逻辑是当年度所有账户合并,只看实际总盈亏

你可能有很多笔投资,也可能有很多个账户,在报税时要把你本年度内所有账户的盈亏都合并在一起,算一个总数出来。

如果总体来说赚了,那赚到的部分就交20%

如果总体来说不赚不亏或者亏了,那就不用交税。

比如你有两个股票账户,A账户今年+50,已经提取出来、落袋为安;

B账户-50,但还在账户里面躺着不忍割肉,没拿出来。

此时如果做年度汇算,你本年度的实际盈利就是+50万。也就是说你要缴纳50万×20%=10万的税。这就很恼火了,本来可能你好不容易做到的盈亏平衡,现在反倒要亏10万出去。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浮亏。

此时你可以先把B账户的股票卖了,留下一个亏损的记录用于申报,表明自己这边有个-50万的情况。这样你两笔报上去的金额正好盈亏相抵,本年度就不必交税了。

然后你再买把B股票买回来,就ok了。

简单来说,在汇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自己“浮亏”的那一部分。

5.海外保险


保险信息本身也会被交换回来,比如你在香港买的储蓄分红险,一般都具有很高的现金价值。由于它的现金价值基本上都是一路看涨,所以在CRS下,它也可以被利用为一种很好的平衡工具。

比如现在你买了一份香港储蓄险,几年后现金价值增长到了100万。如果未来某年你的股票亏损了20万,你就可以借机从保险里面取出来20万,盈亏互抵,既拿出来了20万,又不用交税。

说得通俗一点,届时保险就是搅屎棍。虽然我那年其他地方亏了钱,但是我可以从保险中提出来一部分,适时获益;

说得好听一点,就是用保险作为对其他风险类投资的平衡杠杆。当年要是投资赚钱了,保险我就放着不动;当年要是投资亏了,我保险这边就适当提取。

为自己的整体资产建立一个合理的跷跷板机制。

6.身份规划


若对CRS确实比较关注,又恰逢子女要去海外求学就业,或者自身事业发展重心要转移到海外,可以考虑家庭整体的身份规划,合理规划税收居民身份。

但切记,若要走规划海外身份这一步,一定要非常谨慎,避免到时候被双边征税、苦不堪言。

可以优先考虑以香港作为跳板,当然如果底子足够厚,也可以考虑新加坡。




总之,从当下的实操角度来说,一些合理合法的提前准备可以做起来了;而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作为中国税务居民,大家还是要对CRS抱有敬畏之心。

踏踏实实的,赚到钱就交税,是全世界通行的规则。







这里是保险X叔,海内外保险从业20余年。

致力于为保险用户在互联网平台提供一个深度阅读的选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0-24 16:33 , Processed in 0.0388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