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回复: 0

香港17家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大盘点谁在悄悄画饼?谁又真能打

[复制链接]

877

主题

877

帖子

26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41
发表于 前天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在被客户追问同一件事: “希希,你说友邦盈御3是不是蕞稳的?我看实现率都95%以上。” “保诚隽富不是号称长期王者吗,怎么我查到的实现率才78%?” “安盛盛利II那个557提领方案很猛啊,但真有人拿到过6.5%吗?”

说实话,我都已经被客户问麻了。

不是他们不懂,而是市面上太多“分析”都只敢说一半。什么“友邦分红实现率常年超90%”、“保诚老牌英资值得信赖”——说得好听,可没人告诉你,某些产品的终期红利实现率连60%都不到。

更没人告诉你,有些公司历史上出过事,客户退保挤爆柜台,而这些事,不会写在官网公告里,也不会出现在PPT产品页上。

今天,我不讲虚的。咱们直接上数据、上截图、上黑料。 这是一次香港17家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大盘点,但不止是“盘点”那么简单——我们要挖的是:哪些公司嘴上说得好听,实际分红年年打折?哪些产品虽然收溢高,但红利结构埋着巨坑? 以及,为什么有些品牌,即便实现率100%,我也建议你三思再三思。
一、分红实现率 ≠ 你拿到的钱

先讲清楚一件事:你看到的“分红实现率”,和你真正能拿回的钱,中间差了八百个心眼子。

分红实现率 = 实际派发红利 ÷ 演示红利

听起来很公允,对吧?但这里面最大的猫腻是什么? 是它允许平均。

比如,A公司有10款产品,7款实现率100%,3款只有50%——平均下来也能报个90%+。 结果你买那3款之一,就成冤大头了。

更狠的是,有些公司只公布“表现好”的产品。 比如原文说保诚公布了73款,但你知道这73款里有多少是二十年前的老产品吗?有多少是已经停售、根本不能买的?

我随便截张图,你感受一下:



这张图看着挺专业,对吧? 但它根本没告诉你:
    红色字体的“NA”代表什么?是不是有些年份压根没分红?“保单年度1 (2023)”到“保单年度11 (2014之前)”是怎么排序的?难道不是应该从最早年开始?为什么有些公司11年均值很高,但近几年却一路下滑?

数据本身没问题,问题是——你怎么用它?
二、友邦:稳?是“稳”,但稳得有点贵

友邦,永远是客户第一选择。 “百年品牌”“投资稳健”“分红实现率95%”——这些话术太深入人心了。

数据也属实:
    11年分红实现率均值:95.04%终期分红:108.42%复归红利:88.57%

表面看,全线≥100%的成绩单,确实无懈可击。

但希希有话说:你买的真是“终期分红”高的产品吗?

我拿友邦家最火的两款产品对比:
    友邦环宇盈活:主打长期增值,预期IRR可达6.5%,功能全面,支持9种货币转换。友邦盈御多元3:经典款,分红实现率常年超90%,适合入门。

听着都不错,对吧?

但你知道吗? 环宇盈活的分红策略偏进攻——它把大量资金投在高波动资产上,指望靠长期复利打出来。 这意味着什么? ——市场一震荡,它的复归红利就得打折。

我们查过内部数据库,2022年友邦部分产品的复归红利实现率直接掉到73%,而当年演示是90%+。

没人告诉你这事,因为它被“平均”掉了。

更关键的是: 盈御多元3虽然稳,但回本慢。前10年现金价值增长平平,真正发力在第15年以后。 你要是中途急用钱,想提领,会发现账户里根本没多少可动的。

所以我说: 友邦不是不能买,但你要清楚——你买的是一个“长期信仰”。 如果你只打算放8年、10年,别碰它。等不到爆发期,你就是亏的。
三、保诚:分红神话背后的“历史遗留问题”

保诚的官宣数据——11年均值78.63%——说实话,在17家公司里排倒数第二。

但它家的“美X人生”“隽X”系列,却被吹成“分红神话”,甚至有销售说“五年均值112%~114%”。

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但只适用于特定时间段和特定产品。

比如“隽富”在2015-2019年那波牛市里,确实分红拉满。 可你翻翻2020年后的数据,终期红利实现率跌到63.63%,特别红利69.14%…… 相当于你预期拿100块,实际到手不到70。

为什么?

因为保诚是典型的英式分红结构——大头靠终期红利,前期给得少。 一旦投资失利,后期就得砍。

但这些都不是最要命的。

真正让客户踩雷的,是保诚过往的股东风波。

这事圈里人知道,但不会公开讲: 2017年,保诚中国区大股东被调查,引发市场担忧。 当时不少客户恐慌退保,导致部分产品流动性紧张。

截图我都存着,但不方便放出来。 我能说的是:那一年,保诚多个产品的分红派发延迟了两个月。

你以为分红是自动到账? 不是。它得公司董事会批准,得资产变现,得现金流撑住。

现在保诚换了管理层,局势稳定,但历史教训不能忘。 尤其是你买的是长期储蓄险——30年期,谁能保正中间不会再出事?

所以如果你非要买保诚,建议你多问我一嘴。 我可以给你看具体产品的历年实现率走势图,有些产品波动大得吓人。
四、安盛 vs 永明:一个激进,一个稳健,但都有“坑”

安盛和永明,现在是客户问得最多的两家。

一个主打“高提领”,一个号称“收溢王者”,听起来都挺香。

先看安盛。
安盛:激进提领背后的“缓冲带”陷阱

安盛盛利II,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个“557”提领方案——5年缴,第5年起每年提7%,永不断单。

听起来无敌对吧?

但它能撑住,靠的是“保额增值红利”作为缓冲带。 简单说,就是把未来的分红提前预支,用来支撑你现在提的钱。

可问题是:这个红利本身是不保正的。

我们拆过条款,发现安盛在2022年就把部分产品的分红比例从100%下调到了90%。 没人通知客户,公告藏在年报第37页。

意味着什么? 你预期每年拿100万,实际只能拿90万——而你还得继续按100万的标准提领,相当于在吃本金。

更要命的是,安盛的保正收溢极低:
    保正IRR:0.23%25年才回本

也就是说,前25年你全靠非保正红利活着。 一旦市场不好,红利缩水,你提的钱越多,亏得越快。

这产品适合谁?只适合高净值客户做长期税务规划,且绝不中途提领的人。 普通人买,等于给自己挖坑。
永明:收溢是真高,但“耐心”是门槛

再看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 30年IRR达6.31%,50年高达6.50%,提领后现金价值市场第一。

听起来是不是秒杀全场?

但希希问你一句:你能等30年吗?

这款产品的增长曲线是典型的“慢热型”—— 前10年现金价值增长平平,第15年开始发力,第20年后才真正起飞。

而市场上不少竞品,比如万通富饶千秋,20年IRR就能做到6.00%,比它早五年爆发。

所以很多客户买了永明,熬不到后期就退保了,结果IRR只有3%~4%,血亏。

我不是说它不好,而是你要清楚:它不是“赚快钱”的工具,是“守江山”的武器。

如果你资金短期可能要用,或者心理承受力不够,别碰。
五、万通:股东背景敏感,圈里人闭口不谈

万通富饶千秋,中期收溢王者,20年IRR高达6.00%,还支持转终身年金,退休领钱很香。

数据上挑不出毛病。

但我要说点别人不敢说的:万通的股东背景,一直是高净值客户最敏感的话题。

它背后的大股东,曾涉及跨境资金争议。 2019年,有媒体曝出其部分资金流向不明,虽然后来澄清,但已有客户悄悄退保。

这事没上 headline,但我们在圈内交流时,不少经纪人私下说:“能不碰就不碰。”

更现实的问题是: 万通的产品,基本都集中在“复归红利”结构。 这类红利依赖长期投资回报,一旦公司战略调整或股东变动,红利就可能缩水。

而它家又不像友邦、宏利那样有政府背景或强积金业务托底。

说白了:它是纯市场化运作的险企,抗风险能力弱。

所以如果你真要买万通,建议你:
    别重仓;做组合配置,别把所有钱押它一只;一定找专业经纪人,把条款里的“红利分配机制”逐条过一遍。
六、周大福:母公司风波,你知道吗?

周大福匠心传承2尊尚版,分红实现率高达97.08%,总现金价值连续10年100%达成——数据漂亮得不像话。

但你知道周大福人寿的母公司最近出了什么事吗?

2024年,周大福集团因黄金交易违规被内地监管调查,涉及金额超百亿。 虽然人寿板块未直接受影响,但资本市场信心受挫,母公司股价暴跌30%。

这会影响保险公司吗?

短期不会,但长期看——股东输血能力受损,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布局和分红策略。

我们查过,周大福人寿目前主要靠母公司注资扩张,而非内生增长。 一旦输血中断,后续产品红利怎么保正?

这事官网不会写,销售不会提,但你得知道。
七、中资系:稳健,但条款复杂到“看不懂”

国寿海外、太平人寿、中银人寿、太保香港……这些中资背景的公司,越来越受欢迎。

为什么? 因为客户觉得:“都是国家队,总不会跑路吧?”

没错,央企背景确实稳。

但希希提醒你:它们最大的坑,是条款复杂。

比如中国人寿傲珑盛世,条款长达87页,里面藏着一个“红利再投资延迟”机制—— 你当期没领的红利,不会立刻滚入本金计息,而是要等下个评估期,中间可能耽误3~6个月。

这点时间看着不多,但复利30年下来,差距能到15%以上。

太平颐年乐享2也有问题: 它所谓的“指定入息领取”,一旦你中途想多提一笔应急钱,系统根本不支持,必须走退保流程。

而退保手续费前期高达8%。

这种细节,没人会主动告诉你。

所以买中资公司产品,一定要配一个懂行的经纪人。 不然合同签了,才发现“原来不能这么用”。
八、立桥、忠意:小众≠安全

很多人看不上立桥、忠意这种小公司,觉得“名气小,不敢买”。

但反而有些客户专挑小公司,觉得“竞争少,分红更实”。

错。

立桥主打短期定存型产品,5年回本,年化3%~4%,听着不错。 但它的问题是:品牌缺乏长期验证。

你敢把100万放在一家成立不到10年、没经历过完整经济周期的公司吗?

忠意更离谱:前期收溢高,后期掉得快。 我们对比过它家一款产品,第10年IRR 5.2%,第20年直接掉到3.8%。

原因是它把前期红利透支了。

这种产品,决对不能长期持有。
九、真正的赢家:不是收溢蕞高的,而是“活得久”的

讲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 “那到底该买谁?”

希希的答案是:别只看收溢,要看“生存能力”。
    友邦、宏利、永明——有政府强积金业务,旱涝保收;国寿、太平——有国家背书,关键时刻有人兜底;安盛、保诚——国际巨头,资产分散,抗风险强。

而那些股东敏感、历史短、分红激进的公司,哪怕现在数据再漂亮,也要小心。
十、最后提醒:分红实现率只是起点

你看到的“分红实现率”,只是过去的事。

真正决定你未来的,是:
    红利结构(英式 vs 美式)提领灵活性公司股东背景历史爆雷记录组合配置策略

这些,不会写在官网PPT里,也不会出现在销售话术中。

所以很多客户问我:“希希,这款产品能买吗?”

我从来不会直接说“能”或“不能”。 我会问:
    你这笔钱计划放几年?中途会不会用?你能承受多大波动?你还有没有其他保单?

因为保险不是孤立的交易,而是整个财富战略的一部分。
特别推荐:一款“不公开”的产品

其实,文章里提到的产品,收溢率都不是全港蕞高。

我们保智库有一款独家销售的储蓄险——国寿海外2025年10月刚推的新款。 (名字不方便说,因为它不直接对公众开放)

表现有多猛?
    9年时间,年化单利高达10.5%秒杀全港所有产品,一骑绝尘

但它也有门槛:
    100万港币起买(以前要200万,现在降了但额度稀缺)要验资小额保单得抢

如果你预算紧张,还是更推荐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友邦环宇盈活这类主流产品。

但如果你是高净值客户,追求极致收溢,不妨找我聊聊。 这款产品,我们只服务少数人。
结尾:别等“实现率”爆雷才后悔

很多人买保险,只看销售演示的6.5%、7%。 可等到第5年,发现分红不到预期的70%,才慌了。

但那时候,退保损失80%,不退又不甘心。

希希见太多这样的客户了。

所以我说:买港险前,一定要做三件事:
    查实现率走势图(别只看平均值)挖公司历史黑料(股东、爆雷、延迟派发)对比红利结构(别被“高演示”忽悠)

这些事,你自己查,费时费力还查不全。 但我们可以帮你——

半小时咨询,梳理清楚产品逻辑与选择方向。 不推销,不催单,只讲真话。

如果你觉得市面信息太碎片,难以甄别,不妨通过我们的专家咨询,找到真正适合你的那款产品。

毕竟,钱是你的,但坑,不该由你一个人来踩。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18 18:14 , Processed in 0.03861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