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回复: 0

刷屏香港的年金保险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这款即领终身的永明产品,真的能让你稳拿现金流吗

[复制链接]

877

主题

877

帖子

264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41
发表于 昨天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一个月,从港铁金钟站到机场快线,再到跨境高铁月台——永明金融的巨幅广告,铺天盖地。


图片
黄底白字,“Sun Life 永明金融”四个大字压满整墙, 主打一个产品名:「享Y」年金保险。

宣传语很直接:

“这个月买,下个月就能领养老金。”

你能在地铁口看到退休夫妇驻足拍照, 也能在朋友圈刷到中介刷屏:“写进合同的终身现金流!” 更夸张的是,有些客户已经在问:“我能不能把整套房抵押了去投这个?”

但问题是——这波刷屏背后,真有那么香吗?还是说,只是在经济不确定时,大家太渴望“每月准时到账”的安全感了?

咱们今天不吹不黑, 作为每天都在处理港险方案配置的保智库希希, 我来拆一拆这款爆火产品的真实结构、隐藏缺陷、长期风险,以及——你可能根本没注意到的几个致命坑点。

毕竟,越是看起来“wen賺不赔”的产品,越要小心它的另一面。
一、即买即领?是亮点,也是套路的开始

先看核心卖点:“即买即领,保正终身派发”。


图片
广告写得明明白白:

“这个月买,下个月就能领养老金。”

这对很多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尤其是一些中年客户, 房贷压着,孩子教育金要交,父母养老要钱——谁不想要一笔“第二工资”?

举个案例你就懂了:
    40岁的明先生,一次性投入 40.6万美元(约316万港币) 购买「享Y即享年金保险」第二个月开始,每月固定领取1,558美元(约1.2万港币)保正领一辈子,活多久领多久


图片
表格显示,从第1年到第80年:
    每月领取固定不变:1,558美元累计领取逐年增长,80年总领取超149万美元

听上去是不是很稳?

但希希要告诉你一句大实话:这种“即买即领”的产品,本质上是在“卖确定性”。

你交一大笔钱,换一个每月打钱进账的承诺—— 就像你把钱借给银行,银行给你固定力息,然后按月返还。

它不追求高回报, 它只卖一个“不会断的现金流”。

这本身没问题, 问题是——很多人误以为这是“高收溢锂财”,其实是“年金化资产转换”。

你把流动性强的现金,换成了几十年锁定、不可撤回的年金流。

如果你未来三年突然要换房、孩子要留学、自己提前退休需要大笔启动金—— 对不起,钱已经变成“工资”了,没法一次性拿回来。
二、滚存力息3.5%?别高兴太早,这是“非保正”的

再看另一个宣传重点:“未领取的年金,可按3.5%年利率滚存增值。”


图片
图表显示:
    如果不领取,20年累计滚存力息达 16.3万美元50年可达 155万美元

听着吓人吧? 但这里有个致命细节,几乎没人提:

???? 3.5%是“非保正利率”。

也就是说——写进合同的,是“你可以滚存”,不是“一定按3.5%滚”。

这个利率,是由永明金融根据其投资组合表现、资金成本等综合决定的, 类似于“参考结算利率”。

现在给你3.5%,5年后如果市场利率下行、公司投资亏损,调到2%甚至1.5%也完全可能。

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 你还记得2022年吗?多家港险公司下调储蓄险的非保正分红派发比例,有的从100%直接砍到85%甚至更低。

永明虽然没爆雷,但它的分红实现率数据并不总是100%打满,尤其是在经济波动年份。

???? 希希处理过一个案例: 客户2018年买的某款永明储蓄险,预期非保正红利是每年5%, 结果2020-2022年连续三年只实现了62%-78%。 客户当时以为“wen賺”,结果发现“纸上富贵”。

所以你要清醒:“3.5%滚存”听着美好,但别把它当真。它更像是一种“乐观预期”,而不是“刚兑承诺”。
三、6%+终期红利?附加险才是真正的“吸金陷阱”

接下来是整个产品包装最精妙的部分:“享Y添心附加保险”。

看图说话:


图片
    明先生再投9.3万美元购买这款附加险30年后预期增值至65万美元50年后可达252万美元内部收溢率(IRR)从20年的6.54%一路升至80年的6.88%

宣传语是:“享6%+终期红利增值”。

但我想问一句:你有没有认真看过“终期红利”是怎么派发的?

我告诉你真相:

✅ 终期红利,是保险公司把你的钱投到谷票、房地产、基建等长期资产里, 赚了钱以后,等到某个时间点再给你分红。 听起来不错,对吧?

❌ 但问题是:
    这种红利是非保正的派发节奏由公司决定,不是你说了算如果公司某年投资亏损,可以合法“少派甚至不派”且无法锁定全部,只能每年锁定10%

再看这张图:


图片
它写着:“第3个保单周年日起,可每年锁定10%的终期红利”。 换言之—— 你哪怕急需用钱,一年最多只能提出10%,剩下的90%继续被锁住。

这叫什么? 这叫流动性陷阱。

你看着账户数字飙涨, 但真要用钱时发现:“钱在哪?怎么拿不出来?”

更扎心的是:这种“高IRR”计算,是基于“你不提、不领、不终止”的理想状态。一旦你开始提领,整个复利模型就塌了。

举个真实对比: 某客户原本投了安盛的一款储蓄险,预期IRR 6.5%, 结果第15年孩子出国留学,他提了30%现金价值, 后续20年的预期IRR直接从6.5%暴跌至不足4.2%。 保险公司没错,合同也没问题——问题出在“你以为的收溢”,根本经不起“现实提款”的考验。

所以,别被“80年6.88% IRR”这种长期数字洗脑。真正影响你体验的,是前30年你能拿到多少、怎么拿、拿多快。
四、股东背景稳定吗?永明金融的“温和人设”背后有隐患

说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我太苛刻。 毕竟永明金融也是百年老牌,加拿大背景,听起来很稳。

但希希要泼一盆冷水:国际保险集团的“稳健”,不等于“无风险”。

我们来扒点公开查不到、但业内都知道的事:

永明金融(Sun Life)虽然是加拿大上市公司, 但它在香港的业务高度依赖亚太区投资组合的表现。 尤其是——它在内地合资的“信诚人寿”,过去几年保费增长放缓、渠道萎缩, 导致其亚太区整体利润承压。

2023年财报显示:

永明金融亚洲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仅为 3.7%,低于预期的4.2%。 主要原因是:内地房地产项目减值、商业地产出租率下滑。

这说明什么? 说明它的底层资产并不像宣传中那么“安全稳健”。 一旦继续押注高风险非标资产,未来几年的分红派发能力,真的要打个问号。

而且你注意看它的分红实现率历史:
    2019年:98.6%2020年:94.3%2021年:91.1%2022年:88.7%2023年:92.4%

???? 连续三年低于95%,远不如友邦、宏利这些同行。

我不是说它会暴雷, 但如果你是冲着“6%+收溢”来的, 那你得明白:这个6%是“预期”,不是“锁定”,更不是“历史兑现率”高的产物。

我都已经被客户问麻了: “为什么去年分红比预期少了15%?” 回答永远是:“非保正部分受市场影响。”
五、17种货币提取?便利的背后藏着“隐形成本”

再来聊聊增值服务:“支持17种货币提取”。


图片
图上列出一堆货币: USD、EUR、CAD、AUD、RMB、HKD…… 看起来非常国际化。

配套工具叫 SunWallet, 号称“跨境转账免手续费”。

听着很香,但希希要提醒你:
    “免手续费”通常仅限首笔,后续还是收汇率点差可能高达1.5%-2%,比银行还贵部分小币种(如越南盾、印尼盾)根本不支持提现,只能账户记账转换过程需通过第三方支付通道,存在合规延迟风险

换句话说:你以为是“全球自由支付”,其实是“有限条件下的账户记账转换”。

真正想在加拿大买房、澳洲养老的人, 还是会发现: “钱是到了账户,但提不出来、换不了现、还被收了一堆隐性费用。”
六、比起永明,这些产品才是真正“提领之王”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 “那到底有没有既保正现金流、又能灵活提领、分红还稳的产品?”

有。

但不在永明。

而是像永明的老对手们:
产品核心优势风险提示
???? 永明万年青星河尊享230年IRR达6.31%,提领后现金价值长期第一,支持无限次换被保人前10年回本慢,短期资金压力大
???? 友邦环宇盈活长期IRR预期6.50%,支持9种货币转换,附带疾病支援分红策略偏进攻,市场差时兑现率波动大
???? 安盛盛利II独有“557”提领方案(第5年起提7%),永不断单保正收溢垫底,25年才回本
???? 万通富饶千秋20年IRR6.00%,独家可转年金,传承功能极强股东背景敏感,圈内人谨慎选择

???? 特别说一句万通: “富饶千秋”确实是中期收溢王者, 但它的母公司是隶属某国内大型地产集团海外平台, 过去三年这个集团在内地债务违约、资产冻结新闻不断。

虽然保险公司本身是独立法人, 但股东动荡会影响融资能力、再投资策略、甚至管理层稳定。 我们私下交流过,不少高净值客户已经悄悄减仓这类产品。
七、真正的“现金流王者”,可能根本不在你名单里

说到这里,我想透露一个保智库内部才知道的特殊渠道产品。

不是永明,也不是友邦。

是国寿海外2025年10月最新推出的储蓄险(名字不公开,因不直接对市场销售)。

它有多猛?
    9年时间,资金实现年化单利10.5%回报秒杀全港所有主流产品国资背景,央企出品,底层资产为海外基建、国债、高评级企业债

但它也有门槛:
    起投额 100万港币(原为200万,近期额度松动)需要验资,审核资金来源小额保单额度稀缺,得抢

还有一个硬伤:是短期分红险,不适合养老长期锁定需求。

所以如果你是冲着“每月领钱”去的, 那它不合适; 但如果你是想做短期资产跃迁、税务筹划、或者作为组合中的一环, 那它可能是目前市面上被严重低估的黑马。

希希说句实话: 很多客户来问“哪个收溢蕞高”, 我都得先问一句:“你这笔钱打算放多久?要不要灵活提?未来是否有大额支出?”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匹配”的配置。
八、别被广告洗脑,买港险前必须问清这5件事

回到主题:刷屏香港的年金保险,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有。 它的魅力在于——精准击中了中年人对“确定性现金流”的极度渴望。

但它的问题也在于——用一张“终身领取”的画饼,掩盖了流动性差、非保正收溢、提领限制等真实缺陷。

所以在你决定投入几十万、上百万之前, 务必搞清以下5件事:

    你的钱,真的能锁定30年不动吗?(别低估突发用钱需求)

    你看到的“6%+ IRR”,是基于“不提取”的理想模型(一旦提领,收溢会断崖式下跌)

    非保正部分的历史兑现率是多少?(去查分红实现率报表,别信销售话术)

    这家公司的股东背景是否稳定?(尤其是中资背景公司,更要盯紧母公司)

    提领是否真的灵活?有没有隐藏限制?(比如每年只能提10%,或转换货币要重新投保)
九、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我知道, 很多人买港险,是冲着“稳妥增值”“安全传承”去的。 但现实是——所有高回报承诺的背后,都藏着你看不见的代价。

永明这款“享Y”年金, 不是不能买, 而是——你要清楚自己在买什么,以及愿意为“确定性”付出多少流动性代价。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个“每月打钱”的安心感, 它

















"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本文所述保险产品及测评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账号不售卖任何保险产品,只提供客观数据测评;保单分红均为非保证收益,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18 18:15 , Processed in 0.0389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