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0

重疾险如何不踩坑(一)——渠道差异解析

[复制链接]

204

主题

204

帖子

6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2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疾险如何避坑?

(1)渠道差异解析

重疾险  |  科普分享  |  理念







干货分享

Share



重疾险因为保费高,条款复杂,竞争激烈,核保要求高。日常工作中,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

(1)线上线下为何价格差异大?

(2)网红产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3)大公司服务更好?理赔会不会更快?

现在一次性把这几个问题讲清楚。



01

重疾险有哪些渠道?





重疾险有三个渠道

与其说线下与线上的区别,其实不如说说都有哪些人在卖保险。一般会有三类销售群体:

(1)以平安、国寿、友邦为典型的代理人,只能销售一家保司的线下产;

(2)以支付宝的蚂蚁保为典型的纯线上模式,客户自主购买;

(3)以大童、明亚等保险等顾问渠道,同时能卖多家保司的产品,包括线上和线下的产品,线下产品有地域限制。

其实保费贡献最大的渠道是银行渠道,但银行不销售保障类产品。





重疾产品本来无开发难度

但这是理论上的差异,产品对于资深顾问或者代理人而言,只要符合客户的真实需求,是可以帮客户找到所有市面所有的产品的。在这个年代,产品早已不再是这个行业的壁垒。

为什么这么说:一是供给方保险产品开发没难度,就是一纸合同,抄一份合同拿到牌照做好精算就可以卖;而是销售方早已可以共享全市场的产品。

02

为何价格差异巨大?



定价逻辑不同

在同等产品责任情况下,中介渠道的产品往往更具竞争力,这基于一个基本的逻辑:

拥有独家代理人的保司相当于拥有稳定的流量、转化(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在流量、转化稳定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是提升产品利润。所以持续很多年,这类公司的产品开发逻辑都是基于责任升级一点点,保费提升一点点,而且基于保司知名度高,线下渠道竞争不充分的实际情况下,开发产品会挤牙膏。类似最近几年苹果手机的升级情况,每年一点点。

当保司要拿产品给中介公司销售时,特别是像大童、明亚等业务体量大的中介公司,一般会同时卖多家保司的产品,没有足够的产品竞争力谁卖你家产品?这势必同时要给到客户、中介机构足够的利益。

所以不同渠道产品基因不同,不同渠道的产品定价策略也会不同。



核心责任不同

线下重疾一般会绑定身故责任,这就是大家听到的“有病赔钱、没病存钱”的话术,而线上一般可选不含身故责任。体现出来线上产品会比线下产品便宜很多。

那身故到底需不需要?看情况,如果自己确实无法接受和车险一样,保费似乎被消耗掉了,可以考虑添加身故的责任,因为毕竟最终受益人都是要拿钱的!但是如果是儿童,本身法律规定就没有身价的,所以一般不需要绑定身故责任。一般在18岁之前,重大疾病身故金就是现金价值或者已交保费。在预定利率4%的年代,合计多交的20万的保费,存到增额寿里面,18年现金价值几乎都可以翻倍了。

一般情况不建议添加身故责任的另外一个理由是:重疾理赔金和身故金保额共享,如果先行赔付了重疾保险金,那么身故金就几乎没有了。而同样的价格分别购买重疾和定期寿(或者定额寿),都可以实现重疾赔付、身故再次赔付,能够更全面地转嫁风险。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到为什么买重疾险的初衷,它本质是收入损失补偿,主要解决的是“生前”疾病的治疗、康复、无法工作等带来的财务损失。一般建议购买被保险人年收入的3-5倍为宜。所以保额最重要,存钱不是他的目的,那只是迎合你要返本的心理,一个吃保费的怪胎!

03

小公司会倒闭吗?





小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这里其实有个点都被误导了,能拿到保险牌照的公司一定不是小公司,小公司只是对比平安、国寿这一类巨无霸而言。保险公司最小注册资本都得2个亿还必须实缴,而且就目前环境而言,重疾产品仍然有国家兜底。小额的几十万保额对保险公司来讲,真的是洒洒水的资金量。但凡事无绝对,“大而不能倒”的话也是没有根据的。



如何降低风险?

如果实在担心,你可以把你的保单分散在多家保司购买,比如100万的保额,可以分散到几家公司,因为重疾险是累加理赔的。这样可以享受到不同公司的权益,还可以交叉获得更多的保险责任。盲目迷信一家公司的产品或者广告都是不提倡的。

也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大保司更会通融理赔”上,做好健告,把风险分散到多个篮子,是我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能做正确的事。大保司不会理赔到合同外,小保司也不得拒绝合同内责任,经验表明,顶多只是时间差异的问题。

04

服务的差异的本质是什么?







大公司服务更好?理赔更容易?

不否认,大公司的网点众多,天天都可以看到,对不太熟练使用互联网的人,确实有更多的安全感,这是他的优点。但这个服务更好是因为眼见为实的安心带来的。但本质不代表赔付更加容易,因为再大的公司也不会赔付到合同外,而真相是线下产品责任往往会少很多,其实理赔是相对来说更难以触发的,也可以近似理解理赔是“更难”的。



保险服务的本质在哪里?

保险服务的核心价值不在于保险公司的产品。而在于顾问,在于前期方案的风险识别、方案制定,以及日常的托管、全周期的更新维护。这在目前的大公司业务员、大公司的单一产品体系中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决定产品推销导向而不是方案导向。一个好的顾问最大的用处是帮你减少保险的信息差,能够通过专业帮你梳理从需求到产品方案,而不是利用一些信息差诱导你投到一个不合适的方案。

其次才是理赔的协作,但这个不确定性很大,一般从投保到理赔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在不在职都很难说,即便在职两者之间其实已经没什么利益往来(重疾的佣金一般5年就到头了),帮不帮纯看代理人良心。选人很重要,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了解到底买了什么,将来遇到问题时如何使用,这样才会在风险来临时再多一分把握。

现在所有公司的理赔都远程化、无纸化、线上化,理赔的流程以后会越来越便利。线下网点暂存的优势会逐渐消失。













作者:微信文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5-11-28 11:04 , Processed in 0.0371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