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5|回复: 0

6步教你如何选择重疾险

[复制链接]

152

主题

152

帖子

46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66
发表于 2020-9-21 09: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保险世界!

全文字数:3408

阅读时间:7分钟



大家在购买医疗险和意外险的时候,通常都是很爽快的,并不是因为医疗险和意外险保障简单容易理解,而是因为这种小保单,保费太便宜了。

以30岁的人为例,管住院的百万医疗险,一年保费300块钱,意外险差不多也是这个价。

但是重疾险就不同了,一年保费动辄几千上万元,投保之前就要各方面都想稳妥了。

但是,到底什么叫“想稳妥”了,可能大家一时半会也说不上来。

今天我就试着整理一下重疾险的投保步骤,每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努力教大家,如何做才叫想稳妥了。

01健康状况

选择重疾险的首要考虑,就是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能投保哪款保单。

如果身体没毛病的,那就可以直接跳过此步骤,年轻就是可以任性。

如果身体有小毛病的,比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胃炎的,可以选择的产品范围相对较多,但如果是乙肝大小三阳、肾囊肿、肺结节这类问题,那就是保险公司挑我们了。

对于相对麻烦的疾病,很多公司都是直接拒保,如果对方公司的核保规则明确不接受的,我们就直接跳过,去考虑那些还有希望的保单。



因为各家公司的核保规则都不同,不同疾病的处理有松有紧,所以能不能淘到好保单,实在很考验保险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之前遇到过一个妻子投保人,想要给丈夫购买重疾险,但是丈夫有肾囊肿,核保了多家公司都是拒保,但是我恰巧知道一家公司最近在搞活动,所以就递交了核保申请碰碰运气。

没想到,对方公司的反馈结果是:单肾除外。

这个核保结论非常非常非常的好了,不是拒保,不是双肾除外,而仅仅就是单肾除外,也就是说,功能尚且良好的右肾,还是提供保障的。

02保障消费型vs返还储蓄型

投保重疾险,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到底偏好哪类重疾险。

所谓保障消费型,就是保险合同到期以后,保单还有没有剩余价值返还给我们。

在消费型保单中,所有的定期重疾险,在保单合同到期的时候,是一分钱不退还的,这辈子活的好好的,之前交的保费就当花钱买平安了。

有的人可能会问,那等合同临到期的时候,我退保呢?

消费型的定期重疾险保单,临近合同到期时的现金价值,几乎为零,可能也就是几百块钱。但是,你投入的保费是低于终身保单。

如果投保的是消费型的终身保单,就不存在合同期满一说,可以覆盖全程。



再来说说返还储蓄型。

只要是返还的,那就没有终身保障期的,都是定期保单。

合同期限越长,保费就越便宜,不为别的,就是满期金放在保险公司时间越久,你本应该获得的本息,都被保险公司扣着。

返还型保单分为返还保费和返还保额。

所谓返保费,就是你连续二三十年交的保费,在满期的时候原封不动的给你,好一点的可能象征性的按照每年0.5%-1%左右的利息给你。

也就是说,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返还保费的重疾险,都是缴费20年,然后80岁满期的时候给你120%所交保费。

返还保额的储蓄型重疾险,市面上非常少见,这种类型的保单,如果被保人活的好好的,那么到了60岁的时候,会提前获赔50万保额。

得了病赔钱,没得病拿钱养老,解决了很多人老年时候,因为收入下降而导致的经济担忧问题。

返还型保单,保险公司在赔付满期金以后,保单合同就终止了,以后再发生重症疾病,保险公司就不承担赔付责任了。

所以,返还保费的单子,以后得了重症可就真的倒霉了;返还保额的单子,以后出事,那就再把满期金花掉,跟消费型保单没有区别,等于给自己多了一个选项。

所以综合来看,返还保费的储蓄型保单,是强烈不建议的,返还保额的保单和消费型重疾险,看个人偏好,二选一。

03身故责任

我这里讲的身故责任,专指被保人发生身故,不管是因为意外还是疾病,都可以获赔保额。

有非常多的重疾险保单,在保险合同里面,都会写“身故理赔金”保障内容,但是写了并不代表就是有我说的身故责任。



市面上的重疾险,对于身故理赔的处理分为三类:返还所交保费、返还现金价值和赔付保额。

保费和现金价值两者相差不大,保单在前几年的时候,累计保费>现金价值,在保单中后期,有的重疾险可能是现金价值>累计保费,但是总体上两者相差不大。

如果保险合同里面没写“身故理赔金”的,大家也不需要担心,这种合同就是默认身故返现金价值的,因为被保人如果真的身故了,家属去退保,也一样是拿到现金价值的。

身故赔保额的保单,本质上就是把身故等同于重症发病,毕竟两者的发生,都会对其家庭造成重大影响。

但是身故赔保额的保单,保费肯定是要贵点的,杠杆率(保额/保费)就没那么高,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能够买到的保额自然就稍微低一些。

04重症多次赔

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会从两个维度进行多次赔。

一是轻症、中症、重症的连续赔,虽然三者看似疾病种类全面,疾病恶化也成阶梯式,但是很多疾病在轻中症的赔付,是二赔一的,赔了轻症就不赔中症。

二是轻症自身赔多次(例如3次),发生原位癌赔1次,轻微脑中风再赔1次,单眼失明最后再获赔1次。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5个事情:病种数量、常见病种、保额、是否分组、间隔期。

市面上最优的保单,轻症数量大概在35-50种,中症数量是20-35种,重症就是100种以上。

轻中症的常见病种需要包含轻微脑中风后遗症、原位癌、心梗介入/微创手术等,重症的病种是保监会规定好的,不需要深究。

轻症的保额一般是20%-30%,能买到30%的肯定最好,中症一般是50%保额,绝大多数的重疾险保单,轻中重症的保额互相独立不共用,但是还是有个别坑保单,在赔付了轻症之后,重症获赔时需要扣除轻症理赔金的。

所谓分组,就是保险公司会把这些轻中重症疾病,人为的分成几组(比如5组),组内疾病只能获赔一次,不同组的疾病可以获赔多次。

有的公司可能就会把概率大的并发症疾病分在同一组内,起到降低理赔次数的作用,属于比较坑的了。

所以,好的保单,一定是不分组的,不分组这个设定,远重要于疾病种类多寡。



间隔期是说,连续两次的轻症疾病理赔,需要超过一段时间,如果在间隔期内发生两次理赔的,保险公司只赔一次。

中症和重症的情况也类似,轻症的间隔期一般是90天,中症是180天,重症是1年。

还是那句话,没有间隔期的保单肯定是最好的,目前市面上优质的多次赔付型保单,轻症和中症都有无间隔期的产品。

05保障期

   

当明确了以上4点,我们就开始思考,保障期选择多久为好。

有的家长在给孩子投保的时候,想要保终身,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要买最好的,给孩子负责到底;而有的家长认为,买到30岁的保障期就够了,孩子成年了就靠他自己了。

给自己投保的,也会有类似的思考分歧,认为年轻的时候家庭经济压力不能有闪失,退休以后老了真得大病,也懒得治了,给家里留点钱不折腾了,所以就选择保至70/80岁的。

还有的会认为,现在的平均寿命都是80多,自己肯定能活过,真要是70岁得了大病,治好了还能多活十几年呢,所以就选择保障终身的。

对于保定期还是保终身,是见仁见智的事,没有标准答案。

06保额和缴费期

给新生儿投保重疾险,100万保额是强烈建议的,毕竟保费也不贵,定期的一年1000多点,保障终身的也就是6000左右。

保额过万的原因是,少儿高发重症,如白血病的治疗成本,动辄上百万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急性白血病治疗周期需要3年,平均花费是150万,慢粒白血病更吓人,需要终身服药,每个月的药费就得2万多。

即使不是现阶段需要救治,考虑到社会通胀和医疗开支上涨因素,孩子以后真的出事要去医院的时候,届时的医药费也要远高于现在。

所以,以后手头宽裕的时候,还是要给孩子及时增加重疾险保额,进行动态调整。

缴费期是最后需要考虑的,结合自己的预算,在已经确定好保障期、保额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缴费期来最终确定价格。

一般来说,缴费期20-30年,是相对合理的,如果预算充足的,也不建议过短的缴费期,有钱的就增加保额喽。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类型的人的偏好组合产品。

预算有限的宝妈,追求高杠杆的,那就是选择以下组合:

消费型+身故返现金价值+单次赔+保至30岁的组合,在这个搭配下,100万保额的重疾险,保费是1300元*20年。

手头比较宽裕的宝妈,想要全面保障的,可以选择:

储蓄型+身故返保额+60岁返还,这个搭配下,30万的重疾险,价格大概是4000元*20年。

想要给自己买重疾险的,30岁左右的人,从消费型到储蓄型,50万保额的价格是在6000-15000元之间不等。

价格区间有点大,还是源自保障内容的不同,线上保单还是一分钱一分货,毕竟已经很市场化了嘛。

但是线下的人情单,可就说不好了,一模一样的保障,线上保单很可能就是线下保单的7-8折。

好了,关于重疾险的投保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今天就跟大家聊这么多,下回见。



Ps.加好友,我们共同探讨挑选最适合你的保险。

END





               
作者:小财迷青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5 12:24 , Processed in 0.0380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