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9|回复: 0

内地客户赴港买保险热情不减 其实香港保险优势被夸大了

[复制链接]

373

主题

373

帖子

112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29
发表于 2020-12-15 21: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保险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而内地客户奔赴香港购买保险的背后,是追求境外投保的避税、避险等特殊功效

记者 丁锋

政策的不断收紧,阻挡不了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

近日,一则内地客户刷卡800多次、购买价值2800万港元(约合2342.2万元人民币)保单的新闻传遍内地与香港。这只是内地赴港投保大军的一个缩影。

2016年年初,受外汇管制要求,内地相关部门开始收紧赴港购险通道。2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和中国银联对银联卡持卡人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进行限制。3月11日,在港中资保险公司中银人寿暂停内地人士使用银联信用卡或银联户口通过“通联支付”缴交保费。此后不久,外管局公开提示,居民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存在风险,因为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对其开放。

然而,据财新记者各方了解,这些“限令”并没能阻挡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脚步,反而因担心外汇政策的进一步收紧而更加趋之若鹜。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向财新记者确认,对于购买大额香港保单的内地客户来说,尽管目前限制了单笔交易刷卡金额,但对刷卡次数并没有限制,银联储蓄卡与信用卡皆可使用;赴港购买保险,还可让内地居民绕开每人每年最高5万美元的购汇及汇出限制。此外,暂停银联信用卡支付的中银人寿为中资保险公司,而香港市场上主流外资保险公司并没有暂停。

“保障范围广、保额高、收益率高、保费低”,通常被认为是香港保险优于内地保险产品的几个主要因素。据财新记者了解,香港保险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而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背后,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保障与投资,更是追求境外投保的避税、避险等特殊功效,借助境外保险产品,进行家族信托、遗产信托安排,达到转移资产的目的。

收紧的政策

316亿港元,这是2015年内地客户赴香港投保保费的总额,约占当年香港个人业务的总新增保单保费(1309亿港元)的四分之一;而在2010年,这个数字还仅为44亿港元,当时香港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增保单,仅占当年个人业务的总新增保单保费的7.5%。投保额在五年间增长了7倍,增速之迅猛一目了然。

进入2016年,资本流出的压力使监管层开始有所举动。2月初,外管局和中国银联重申,银联卡持卡人在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中国银联也对境外收单机构进行了规范。这并非对现行政策的调整,而是对过往不规范行为的重整。

外管局表示,保险类商户既有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也有具有资本投资性质的人寿险。考虑到境内持卡人在境外旅游或商务交往时,有购买小额保险的需求,为了落实银行卡项下经常项目可兑换政策,外管局将保险类商户设为金额限制类,持卡人在此类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既满足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性保险的限制。

除银联卡外,维萨(VISA)、万事达(MASTER)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目前同样可在境外保险类商户使用。外管局也已要求维萨、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标识的境内银行卡发卡行,按照合规性、真实性的要求,同样执行上述金额限制类商户的规定。

实际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告诉财新记者,“以前用银联刷卡买保险不限金额,单次几十几百万都行,但现在必须限额一次5000美元。”

然而,这个限制“治标不治本”。前述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境内银行卡持卡人可通过多次刷卡,以规避单笔金额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限制,实际操作中也在这么做。此外,还可以用现金,或在香港的银行开户后用香港银行支票购买。

对此,外管局表示,对于持卡人通过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保险交易的情况,外管局将充分利用银行卡交易有记录可查这一特点,会同银行卡组织、发卡行,对于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户进行重点监测。

3月11日,中银人寿通知保险专属代理部和企业营销部,自2016年3月14日起,暂停内地人士以银联信用卡或银联户口以“通联支付”缴交保费,直至另行通告。此前,以通联支付缴交保费购买中银人寿的保单,并无刷卡金额限制。通联支付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此为外管局的要求,所有用通联支付渠道购买保险的全部暂停,未来会不会重启不好说。”

但通联支付渠道关闭的影响面并不太广。另一位外资保险公司的保险代理人告诉财新记者,“通联支付是停了,但总体来说,限制的主要是在港中资保险公司。香港的主流保险公司还是保诚、友邦、安盛、宏利等外资保险公司,他们的业务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多影响,只是因为需要多次刷卡,要比以前繁琐。”



随后不久,外管局再次公开对外提示风险,称个人到境外出差、旅行、留学期间购买人身意外险、疾病险等小额保险,将不受任何限制;但如果是到境外购买人寿险或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则存在着风险。外管局综合司司长王允贵说:“前者属于服务贸易类交易,政策明确予以支持;而后者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对这种保险类产品,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和法规未明确允许。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操作这种属于未开放的境外保险类产品,存在大量风险。”

难抑的热情

在外汇管制收紧的背景下,香港却不停地爆出大额保单。

香港《南华早报》3月30日报道,香港一位保险代理人在当月为一名内地客户刷信用卡800多次,购买价值约合2342.2万元人民币的保单。业内人士认为,因为担心未来外汇管制会进一步收紧,此类刷卡交易也有可能会被禁止,所以会有更多内地人士赴香港刷信用卡购买保险,而偏爱大额保单的代理人可能会不遗余力地鼓动客户在政策更严之前购买他们的产品。

一位香港保险业资深从业者告诉财新记者,在赴港购买保险的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富裕人群。

从数据中也可看出这一端倪。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数据,2015年向内地居民发出的新增保单中,整付保费的人寿及年金保单3155件,保费115.8亿港元;新增的投连险整付保费17.75亿港元,保单292件。按此计算,人寿及年金新单趸交件均保费高达367万港元(约合300万元人民币);投连险新单趸交件均保费约为608万港元(约合500万元人民币)。

“一些有钱人来香港买保险,其实是要在人民币贬值的大趋势下,配置一些美元资产。还有一些私营业主,通过到香港买保险来转移资产:购买香港保险,即使内地企业清盘,也可以获得保险赔付,并且保险赔付还不用承担债务。”前述人士说。

他介绍,目前香港保险市场上的大致情况是,每家公司销售的主要有三四款产品,比如占英国保诚业务量50%以上的是一款纯储蓄性英式分红产品。“细看这个产品,保障成分很低,但它跟内地产品的区别在于,内地流行的是短期高现价产品,香港这边是长期的,若客户提前退保,可能前八年都不能打平收益。”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杰出院长讲席教授欧阳辉日前在财新网撰文称,由于在香港购买保险产品,客户可以直接刷银联卡缴费,不用受每年5万美元限额的外汇管制,因此香港保单成了一些客户将内地部分资产转至香港的有效工具。由于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本管制限制少,日后客户可将其在香港的资产再自由转移至其他国家。

此外,香港没有资本增值税和遗产税,且保险产品的隐私度、保密度较高。对于在香港购买的人寿产品、分红产品所得的赔偿或收益,是不用被征收遗产税或个人所得税的;且在香港“保险权大于债权”的法律框架下,如果被保人破产清算,其所购买的香港保险产品是不会被拿去偿还债务的,这就帮被保人很好地保全了资产。

香港保险有多好?

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保险常常被认为“保障范围广、保额高、收益率高、保费低”,但是否真有这么好?

一位北美精算师告诉财新记者,香港保险宣传的噱头之一是重疾险好,但从专业角度来讲,香港真正好的是高端医疗保险,但这种也只有高净值客户买得起。对于普通的重疾险来说,香港保险与内地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而至于投资收益率高,有一部分是因为保险代理人的销售误导。此外,这几年香港保险保费增量部分,大部分都是保障程度低的储蓄型保险,主要是为客户转移资产用的。

关于香港保险“保障范围广”的说法,表面的证据是,像重大疾病险这类险种,内地产品保障的大病一般在40种左右;而香港产品保障的大病一般在60种以上,甚至能达到100种左右,而且通常不会限制客户使用进口药。

但在多位内地业内人士看来,保障疾病的数量多少并不能说明保险产品的优劣。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李哲表示,“我们花很多钱买了含100种疾病的险种也好,两三百种的也好,但实际上能用到多少,这才是重要的。”他表示,在过往的赔付数据中,对恶性肿瘤的赔付占据了总量的60%;加上6种重大疾病后,比例上升到80%;再加上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这一比例上升到95.98%(接近100%)。“事实上,我们常见的只列明了几十种重症的重疾险,在实用性上或许并不比港险差。”

具体而言,香港对于重疾险的疾病定义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内地,根据2007年4月3日起开始实施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保险公司将产品定名为重大疾病保险、且保险期间主要为成年人(18周岁以上)阶段的,该产品保障的疾病范围必须包括六种重大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除此六种疾病外,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其他重大疾病。

香港保险是否收益率高?“说到分红,不得不提一下保监会的监管。相对来说,保监会对于保险公司分红的监管比较严格。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需按低档、中档和高档三种收益率来为消费者进行收益的演算,其中高档收益率也仅在6%左右。在香港,保险公司是在不超过监管红线的情况下,可按最高预计收益演算,一般以7%-8%的收益率计算。”李哲说。

前述北美精算师也表示,虽然保险代理人在推销保险时会说有较高的收益率,但实际上是不能保证达到这个收益率的。这里有时会存在销售误导,现在香港保险业监理处也注意到了此现象,准备做出规范。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的最新规定表示,保险人应合理引导客户预期。由此,对成长前景的预测不可过度乐观,且需要告知客户可能零收益的风险。另外,要求保险公司需要在产品手册中披露保费的投资策略,比如资产种类及证券投资比例。就具体披露事宜而言,保险公司可披露一个准确的百分比,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对于投资策略的明显变化,保险公司需要通知投保人并说明原因及影响。该规定将于今年4月开始执行,起始是针对新增业务,2017年后将扩至全部产品。

当然,香港保险产品也有诸多优势。欧阳辉表示,多数保险产品有港元和美元两种计价币种,有的产品甚至设计成只以美元计价;而内地保险产品只有人民币一种计价币种。随着美元步入加息周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大,香港的美元保险产品吸引力将越来越大。

此外,香港保险有较低的保费及较高的保额。保费一般是按人均寿命和死亡率计算的,由于香港人均寿命(85岁)高于内地人均寿命(75岁),死亡率也较低,因此相同年龄的被保人若买相同保额的同类产品,香港的保费要比内地大约便宜两三成;同理,同样的保费、同样的缴费年期,被保人能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保额也要比内地的产品高出三成左右。■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财新网App4.0版本已全新上线!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



               
作者:财新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4 17:59 , Processed in 0.0367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