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牛保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4|回复: 0

买香港保险五年后,几点顿悟

[复制链接]

408

主题

408

帖子

123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34
发表于 2021-7-3 18: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关注“保险八卦女”,

由业界贼有良心的八卦姐打造。






重要提示:

微信改版后找不到美腻专业的八卦姐?

表急,这样做,我们就不会走散在茫茫人海了:

点击标题下面蓝色的“保险八卦女”,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各位XDJMs,大家好吗?

今年的夏天似乎特别炎热,扑面而来的热浪让人喘不过气,更不想思考、学习或写作。

所以,八卦姐也是懒了一些时日。

然而,并没有躺着,倒是把保单好好整理了一下。然后发现,几年前买的香港保单终于交完钱了。嗯,剩下的么,就交给时间和复利,然后给我一笔大大的惊喜&财富?

当然,现实并没有这么简单美好,尤其在八卦姐翻过保单账户价值之后。

怎么说呢,因为已经有过几年的教育和预期,所以倒也没有很意外,但是难免还是想多说两句。万一屏幕前的你和几年前的姐一样,懵懵懂懂又稀里糊涂,那或许能从我的经验中顿悟一二,也不枉我这倒在沙滩上的前浪了。

所以,今天的文章,不是一个保险业老司机的分享,只是一个普通的过来人的心声。

先来说一下八卦姐对香港保险认知的过程,其实变化挺大的。可能你现在正经历的阶段,正是八卦姐曾经历过的。
简单明了的图先来一下:
比大陆的便宜,收益也高,可以买



重疾险没必要,储蓄险可以买



都没必要,没便宜多少收益太不确定



你想买就买吧,自己开心就好



第一个思想阶段,比较早期,八卦姐还是一枚真正的风中少女,对保险的理解没那么深刻(可能和大多数刚成为八卦姐粉丝的人差不多),当然很重要的一点,还没有开始费率改革,我大陆地区的产品尤其是重疾险普遍偏贵,而香港保险正是兴起之时(也就是传说中那边随便一个代理人年赚百万的时代)。

第二个思想阶段,就是费率改革春风吹满地,重疾险层出不穷的年代,保费一下子降了20%+,疾病种类一个赛一个多,轻症赔付次数一个比一个多,保费豁免从被保险人到投保人,从重疾身故豁免到轻症豁免,那就一个百花齐放你方唱罢我登场,八卦姐的保障之路也是从此时开始的(相信你手里一定也有重疾险保单是这个期间买入的)。所以这个阶段你来问我,我会说,如果为了便宜那么点钱,真没必要去香港(北京这样的地方去,飞一趟,省下来的保费没了),但是储蓄类产品,香港那边收益更高,想买可以去。嗯,八卦姐自己就是这样买下了那份传说中的ever greeen。

第三个思想阶段,也就是前三四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外汇管制的加强,香港保险拒赔案例陆续曝出,香港那边根据监管要求开始公布分红履行率,再加上八卦姐自己保单的数字,发现理想(演示)和现实(实际分红)之间,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作为一个业界老司机,下单之前不好好看数字,除了自己打脸还有什么好说的。所以,你要在这个阶段来问我的意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不买。

第四个思想阶段,也有两年了,有可能是因为终于长大了,也可能因为见识了更多的稀奇古怪的事,也可能佛系了。你想买就去买呗,开心就好。毕竟,每个人的想法见解背景目的各异。都是成年人,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就好。

当然,疫情爆发以来,其实这个阶段应该再更新,现在这情况,应该没有人会为了买个保险飞去一趟香港吧。

说完了心路历程,再来说说心中顿悟。



1费率是否更便宜?
是的,比较起来,香港保险在费率上的优势还是有的。但是随着费率改革及这几年内地重疾险的迅猛发展,这个差距已经越来越小。如果你只是买个百八十万的重疾险,保费并不会差多少。不要忘了算上肉身去香港买保险发生的各项开支。
不比具体的产品责任和费率了,大概说个概念,就是在不考虑分红的情况下,内地和香港重疾险(0岁小孩为例)保费差不多,但是香港保单有分红。所以,如果你是冲着这个分红去的,那内地做不到(很早以前健康险就不让分红了)。但你如果是为了单纯考虑性价比,用尽可能低的收入获得尽可能高的保障,那么这两年内地出的重疾险,完全可以满足你的需求。另外很重要的一点,香港重疾险费率是不保证的,保险公司有调整费率的权利。但是内地的长期重疾险,是不允许调整费率的。曾经听一位精算师说过,同样的产品,有或没有费率可调这一点,对保费的影响会有10%~20%。当然,香港那边可以搞客户优惠活动比方限时免一年保费,这样直接的促销或激励方案在内地是绝对禁止的,不过这几年今年开门红遍地开花的少一年保费新产品,变相满足了这个需求。
2保障范围更广?
这句话,早几年也是成立的,但现在不一定,内地香港各有优势。之前香港一直拿出来说的病种多的特点早被内地险种超过,之前香港保险投保前10年保额递增的特性这几年大陆也有且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至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多次给付这样的设计,大陆这几年也有了,某些细节上可能有差距,比方香港的癌症二次赔付间隔期最激进的做到1.5年,大陆的基本3年。但是,轻症方面,大陆要先进得多,比方大陆早就是额外赔付(香港不少产品现在轻症还是提前赔付),多次赔付以及轻症豁免的设计,都领先香港;至于2月1日之后兴起的中症和前症,也是大陆激烈竞争下的新生事物。

所以要说保障范围和产品设计,各有千秋,这两年无论内地还是大陆,重疾险的设计创新都到了比较前沿的时代。

3严进宽出or宽进严出?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香港那边的文章经常宣导香港保险是真正的严进宽出,说理赔率很高,只是被个别案例夸大了拒赔的暗示。但是我去香港各大公司找理赔率报告(类似内地每年都会发那种,包括理赔案件数量,金额,整体理赔率%),并没找到。而联系到去年类似海港城横幅事件及由此引发的未如实告知问题,其实八卦姐对“香港保险严进宽出”的说法是持保留意见的。八卦姐之前PO过的某再保公司的香港市场理赔数据显示,至少在投保头一年,拒赔率内地和香港几乎差一半。

附图:香港保单拒赔率(来自再保公司2012-2015年重疾调研理赔报告)



蓝色柱子为非内地保单,红色柱子为内地保单,前两年拒赔率,内地保单几乎是非内地保单(也就是香港本土保单的两倍)。你或许会说,头两年的话,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概率大,当然,这个是事实,但是为什么数据会差这么多?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理赔时,对大陆客户的审查会更加“认真严格”?BTW,以上数据不是针对某家公司的,而是整个香港保险市场。

当然,我们也并不能由此说,香港保险宽进严出。但是我想同步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关注了这几年各家公司的理赔报告,就会知道不管公司大小中资外资,整体理赔率都很高。

4投诉及诉讼风险
很多人在购买香港保险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香港保险一旦发生理赔纠纷,保单适用的是香港地区法律,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两边适用法律体制不同,香港适用英美法系,内地则遵循大陆法系。

所以,即使是走到了法官面前,也不会像内地一样,法院会倾向于保护弱势群体。在香港,如果一旦理赔出现问题,就是当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专业理解”与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的时候,香港的保险相关裁决(依据索偿局案例)都会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来评判,法院也不会倾向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解释。

而在内地,各地法院普遍采用了“合理期待原则”,就是当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的“专业理解”与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产生冲突的时候,法院应当做出有利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解释。

当然,香港有非常明确的维权方法,向香港的“保险投诉局”投诉,但是看看这些数字/时效/规定,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还不一定能维权成功的旅程。





超过100万以上不受理,如果有多份保单,这100万累计计算。投诉平均处理时间为4~6个月?(话说这个100万港元的数字也是多年未变了,不考虑一下通胀么?)

再看结案的结果,只有3%的case(这么多年过去了,和2017年的数字竟然一模一样),投保人获得支持。另外谁能告诉我,一半以上的投诉,表面证据不成立是个什么情况?



如果维权不成,走入法律途径,那可不仅是时间的问题,更是钱的问题。根据2018年1月1日起开始生效的事务律师讼费表(Hourly Rates),律师费用从1800到5800每小时不等。还不一定所有case都接。若陷入持久的纠纷或诉讼状态,费用惊人,且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若败诉了,还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损失和费用。

5分红及收益更高?
存在这样想法的人,估计不少。

但是,请先接受三连问。

1.你知道计划书上看上去涨得飞快等你退休时账户里动辄超过百万千万的数字,都是不保证的吗?

2.你知道这些数字是按多少投资收益率演示的吗?

3.去年或过往该公司实际投资水平怎么样,清楚吗?

4.销售时候代理人有对以上情况进行清晰说明并提醒吗?

如果4个问题都肯定回答,那你肯定不是凡人。来,跟着八卦姐一一学习:

1.分红是不保证的不保证的不保证的;

2.不知道,而且这个rate各家公司可根据过往投资水平自己定,所以有那么两年,据说都用到8%啊9%的了,再加上时间和复利的作用,能不好看吗?

3.不清楚,现在好多了,必须公布分红履行率,但是在GN16《承保长期保险业务指引》出来之前,分红简直就是个黑匣子;

4.这个问题八卦姐不好乱说,希望你的代理人足够专业诚信尽责。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分红这个东东。

先来看官宣的红利履行比率。

主要看美元对应的数字,令人欣喜的是,终于有数字超过100%了。但是莫要忘了,特别红利这玩意儿,除非身故或现在退保,否则就不是锁定的是有可能要变化的。而且还得看你是哪年的保单。



比方姐的保单就是2016年买的,最新的保单价值VS计划书的数字是这样滴:



其中,保证部分是确定的,不会变的,非保证-计划书是指当时投保的时候计划书上显示的将来的数字,非保证-2020保单价值,则是根据今年最新的官方发送的保单价值计算而来的,非保证部分就是包含了归原红利和特别红利之和。

你要看这两列数据对比的话,最新的大概就是当年计划书演示的50~60%(随着年份增加而不同)。

当然,这列数字不是锁定在这里的,是每年都会调整的。

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非保证列,不是你可以直接拿到的数字(除非是身故),直接拿到的是对应的现价。那有多少呢?系统里查不到,然后打了越洋电话去,说一天内回复我,然后一天过去了,也没有收到任何电话。呃,就离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或其他产品的分红履行率,直接去官网看吧。

当然,据说这几年Prudential的分红演示每年都在往下调整,说其他公司会好一些。感兴趣的,都去官网自己看吧。反正姐手里的这个保单,绝对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唉,事实证明我也就是俗人一个)。

所以关于分红和收益的部分,总结几句:

    香港保险高收益都是建立在高投资回报假设之上的,不是保证,是演示;

    分红水平有可能和演示时候出现巨大偏差,那时候总收益将会相应受很大影响;

    保证部分收益低。


6美元资产及资产保全
你说,上面说的那些问题,我都了解,但是我就想储备一定的美元资产,选香港保险没错吧。的确,很多人是出于这个原因买的港险,但是,究竟储备了这笔钱作何用,将来钱如何进出,估计很多人没有明确的想法(比方当年的八卦姐),只是人云亦云或“隔壁老王都买了我比他牛多了怎么能不买”这样的心态作祟。有人说,八卦姐格局太小,将来孩子留学啊,万一生病去国外就医,哪个不需要美元?好吧,对于土生土长的八卦姐来说,确实没想那么远。毕竟,保单账户价值涨得可没孩子年龄快所以到时候真要出去还得另想办法,看病的话,普通人先把国内大三甲折腾一圈再说吧。

另外,除了美元资产这个点,不少人估计是冲着资产保全(嗯,这是一个符合官方说法合规的用词,自己体会)去的。

呵呵如果你家里有体制内人士,每年一度的资产申报不陌生吧?无论内地保单香港保单,一概乖乖给我写清楚。



此外还有CRS,谁比谁更安全啊,还不都是一条大船上的。

最后,再说说,到底能不能用美元买香港保险,真是各执一词。

八卦姐就贴一张图(如果你ever换过外汇,就应该不陌生)。白纸黑字写了,不得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而香港的重疾也好,储蓄险也好,都是分红的。



但是香港那边的说法: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是谁非?

没法展开。只希望你现在想办法投出去的钱能顺利转回来。

你说我就在国外用,good。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像八卦姐说的土生土长在内地的。

另外,在你看高收益的时候,记得也别忘了外汇风险和进出的手续费成本。

PS:
可以预见,文章留言区又将会狼烟四起(心累)。讲真,真不希望看到这样,但是每个人都在特定的时间点站在特定的立场对某一个事件有ta自己的想法。包括八卦姐本人的看法,也是在变化过程中的。
不过,八卦姐也想劝大家一句,已经买了的,不要慌,我们买保险不是为了一时而是为了计长远(其实不仅港险如此,所有保险产品都一样);还没买的人,想想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去香港买保险,以及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最后想说,这个世界,不是你好了我就一定不好,可以你好我好大家好,共建和谐社会。

声明:以上内容,不构成买或不买香港保险的理由,纯粹个人见解,欢迎学术探讨,勿乱喷,否则拉黑。



保险八卦女

十余年保险产品经验,只为你推荐最合适最值得买的保险产品,少走冤枉路。



勾搭八卦姐:baguajiejie
               
作者:保险八卦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菜牛保

GMT+8, 2024-11-24 17:52 , Processed in 0.0382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